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中国画创作的文本策略

材料一: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美学命题。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以扬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如果我们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文本策略,并从这一角度反思中国山水绘画传统与继承的关系,可以看出唐宋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无我之境”为主导,元明清绘画的支本策略是以“有我之境”为命脉。

王国维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寒波淡淡起,白,幽悠悠下”的诗句来解释何为“无我之境”。这两句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现实主义图画。所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无我之境’的作品多是客观的、全景的、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人物活动和社会事件,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唐宋山水绘画创作的文本策略最大特征是“无我之境”,具体的艺术手法就是“图真”,即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山水创作多为“以物观物”,力求作品达到主客相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并不是没有个人情感而是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外露,主要是通过客观的描绘对象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家隐藏于山水迹象的背后。为达“无我之境”,唐宋美学家提出了诸如“外师造化”等命题,山水绘画审美情趣多侧重于客观对象真实生动地再现,艺术家重“自然”,重“造化”,通过真景和笔墨的结合来创造意境。

“写其真,得其神”是“无我之境”的重要价值标准。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就是宋人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命题强调了艺术家对自然山水要作直接的审美观照,要有“林泉之心”。只有以自然的心灵丰贴近自然,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才能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作品才能达“无我之境”。

(摘编自罗一平《“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中国画创作的文本策略》)

材料二;

所谓“文人画”,有其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次要地位,更强调和重视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体对象上,而完全是放在主观意兴上。这个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以后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这就不但完全忘怀了历史的来由,而且也把“形模”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意义放在非常次要以至附属的地位,与北宋初年那样讲究写真、形似,成了鲜明对比。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墨色,亦即所谓笔墨本身。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书法这时与绘画密切结合起来。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趣味,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兴、气势,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开始的另一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否画面,相互补充和结合。唐人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一线细楷,但决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影响对画面——自然风景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另一面又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这种同书法文字和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传统,它们或平衡布局,或弥补散漫,或增加气氛,或强化变化,方正的印章在一片水墨中更增添了沉着、鲜明和力量。

既然重点已不在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面在精练隽永的笔墨意趣,画面也就不必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多样(北宋)或精巧(南宋),而只在如何通过某些自然景物(实际上是借助于近似的自然物象)以笔墨趣味来传达出艺术家主观的心绪观念就够了。

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早在宋代,欧阳修便说过:“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所谓“闲和严静趣远之心”主要就是指一种主观心境和意绪。自然界或山水本身并无所谓“闲和严静”,因之要通过自然山水来传达出这种主观心境意绪,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困难终于由元画创造性地解决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另一种意境,与北宋、南宋的画境,各擅胜场。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审美感受上看,在国维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说,前者为“以物观物”,后者为“以我观物”。

B.“无我之境”是唐宋山水绘画创作文本策略的最大特征,“写其真,得其神”是其重要的审美价值标准。

C.心怀“林泉之心”,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就能获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

D.材料一中的“图真”与材料二中的“形模”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都强调真实描绘画家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宋元文人画中,“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不仅表现在客观对象上,还表现在主观意兴上。

B.元代文人画家认为,绘画之美更在于描画本身流动转折的线条与浓淡、位置变化的墨色。

C.元画中,题诗写字开始占据很大画面,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自此,画家开始关注构图。

D.元画创造性地解决了通过自然山水传达主观意绪的难题,可见“有我之境”胜过“无我之境”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有关“无我之境”说法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黄宾虹认为:“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

C.宋代范宽《宣和画谱·山水二》: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

D.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4.艺术家在“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中表达思想情感方式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请观察下面这幅元画,.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其审美特征做简要赏析。(6分)

《富春山居图》远代,黄公望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B  3.(3分)A

4.(4分)

①在“无我之境”中,艺术家注重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将思想情感隐于意象背后;②在“有我之境”中,艺术家注重借助近似的自然物象,以笔墨趣味传达心绪观念。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用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

①画面突出文学趣味,表现画家的意兴心绪,讲求气韵生动;②画面强调笔墨韵味,以线条与墨色的变化达到美的境界;③以诗文、印章和画面相互配合补充,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燃力。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
吕效书水墨山水画作品
中国画新六法
徐恒:山水与笔墨
欣赏四川国画家周裕国 : 笔墨悟对极高山
徐恒 | 山水与笔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