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百练: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永乐初,建北京

永乐初,建北京。七年,改北平为顺天府,领州五、县二十二。今仍为顺天府,领州六,县二十。府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夷夏之防巨势强形号称天府召公初封于此享祚八百年辟国千余里自汉以后,幽燕皆为巨镇。光武资其兵力,克复汉祚。其后,慕容隽窃据于此,遂兼河北。唐之中叶,渔阳倡乱,藩镇之患,实与唐室相终始。石晋①以燕云入契丹,出帝之祸,不旋踵焉。宋争燕云,而力不能保也。靖康之辱,复蹈石晋之辙矣。自契丹、女真以及蒙古相继都燕,而中原受其害者,垂数百年。金梁襄言: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皇,而俯视庭宇也。又居庸、古北、松亭诸关,东西千里,险峻相连,近在都畿,据守尤易。元木华黎曰: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燕不可。明成祖分藩于燕,遂因以奄有九服②。或者曰:燕都北倚边塞,南通齐赵,诚用武之地。但飞刍挽粟,必寄命于数千百里外,似非完策。元虞集尝言: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连青、齐,萑苇③之场也。而海潮日至,淤为沃壤,宜用南人法筑堤,捍水为田,召富民耕种,三年而征其税,可以卫京师,可以防岛夷,可以省海运矣。至正十二年,脱脱为相,因宗其说,议立分司农司。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及迁民镇,迁民镇属今锦州府西废广宁前屯卫,皆设法耕屯。未几,复罢。前朝徐贞明言:京东诸州邑,皆负山控海。负山则泉深而土泽,控海则潮淤而壤沃。自密云以东,至蓟州永平之境,河泉流注,疏渠溉田,为力甚易,而丰润境内濒海之田,几二百里,与吴越沃区相埒。国家据上游以控六合,而远资东南数千里难继之饷。近弃可耕之田,为污莱沮泽,岂计之得者欤?

(节选自《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

【注】①石晋:后晋最后一个皇帝是石重贵,国破被掳至契丹,故称出帝。②九服: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指全国各地区。③萑苇: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也可指竹的一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府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夷夏之防/巨势强形号称/天府召公初封/于此享祚八百年/辟国千余里/

B.府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夷夏之防/巨势强形号称/天府召公初封于此/享祚八百年/辟国千余里/

C.府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夷夏之防/巨势强形/号称天府/召公初封于此/享祚八百年/辟国千余里/

D.府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夷夏之防/巨势强形/号称天府/召公初封/于此享祚八百年/辟国千余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幽燕: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因上述地区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故名。

B.“驻跸之所”与“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所”字含义相同。

C.“似非完策”与“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策”字含义不同。

D.“至蓟州永平之境”与“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乐七年,北平改名顺天府。自汉以后,幽燕都是强大藩镇。汉光武帝凭借此处兵力,得以恢复汉朝国统;慕容隽占据此处,最终兼并黄河以北地区。

B.金朝梁襄认为,燕都地处战略要地,北倚山险,南压中原,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加之居庸、古北等关隘绵延千里,险峻相连,毗邻京师,易于据守。

C.有人认为燕都迅速运送粮草必须依托远方,针对这种质疑,虞集认为海潮淤积成沃土,可建造堤坝保水成田,召集南方百姓来耕种,三年后再征收赋税。

D.前朝徐贞明认为丰润的邻海田地将近二百里,与吴越肥沃地区相当。而近来舍弃可耕种土地,让它成为荒地或水草丛生的沼泽,这一计策恐怕并不合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契丹、女真以及蒙古相继都燕,而中原受其害者,垂数百年。

(2)国家据上游以控六合,而远资东南数千里难继之饷。

5.元朝脱脱任丞相时,针对顺天府采取了哪些做法?(3分)

【参考答案】

1.(3分)

C(“据天下之脊,控夷夏之防”句式整齐,故排除A、D;“巨势强形”和“号称天府”均指顺天府,而不是“巨势强形号称”,排除A、B;“于此”紧跟“初封”,故选C。)

2.(3分)

D(D助词,的/定后句的标志;B名词,处所;C名词,策略/动词,拄着。)

3.(3分)

C(原文是“宜用南人法筑堤,捍水为田,召富民耕种”,是指采用南方人的方法筑堤,并非“召集南方的百姓来耕种”。)

4.(8分)

(1)自从契丹、女真以及蒙古相继定都燕地,而中原遭受他们的危害将近几百年。(“都”“垂”每点1分,语句通顺2分)

(2)国家占据上游来控制天下,又能提供从远在几千里外的东南地区(运送京师的)难以接续的粮饷。(“六合”“资”每点1分,语句通顺2分)

5.(3分)

①商议设立分司农司。②分区域设法耕种屯田。③不久后废止了先前策略。(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永乐初年,建立北京城。永乐七年,改北平为顺天府,统领五州、二十二县。如今仍为顺天府,统领六州,二十县。顺天府关山险峻,河川和湖沼流转不停。占据天下高起之处,控制外族与汉族地区的防卫,有巨大强烈的形势,号称天府。召公一开始被分封在这里,在位八百年,开辟国土一千多里。自汉代以后,幽燕都是强大藩镇。汉代光武帝凭借其地兵力,能够恢复汉朝的国统与皇位。这之后,慕容隽用不正当手段占据此处,于是兼并黄河以北地区。唐朝中期,渔阳带头作乱,藩镇割据的祸患,其实与唐朝自始至终相随。后晋石重贵因为燕云之地被并入契丹,后来他的祸端,很快就到来了。宋朝争夺燕云地区,然而国力不能保有此地。靖康之辱,又重蹈后晋石重贵的覆辙了。自从契丹、女真以及蒙古相继定都燕地,而中原遭受他们的危害将近几百年。金朝梁襄说:燕都地处雄奇险要之处,向北倚靠山险,向南压制中原,如同坐在盛大宏伟的房屋,去俯视其他房舍庭院。又有居庸关、古北关、松亭关等关隘,东西绵延千里,险峻之处相连,近在京都及其周围地区,据守尤其容易。元朝木华黎说: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向南控制江淮一带,向北连接沙漠,君王出行之处,非燕不可。明成祖被分封在燕地为王,最终凭借此处全部占有全国各地。有人说:燕都北靠边塞,南通齐赵之地,确实是用兵的地方。只是要迅速运送粮草,必须要依托几千几百里之外的地方,似乎并非完美的策略。元朝虞集曾经说:京师的东部,濒邻大海几千里,北到辽海,南连青州、齐州,都是长满芦苇的场所。而海潮每天到来,淤积成为肥沃的土壤,适宜运用南方人的方法建筑大堤,保水成田,召集众多百姓来耕种,三年后再征收赋税,这样可以护卫京城,可以防御岛上的外族,可以简省海运。至正十二年,脱脱做丞相,沿袭遵从了他的说法,商议设立分司农司。西边从西山,南边到保定、河间,北边到檀顺,东边到迁民镇,迁民镇属于如今锦州府西边废置的广宁前屯卫,都设法耕种屯田。过不久,又都停止了。前朝的徐贞明说:京城东边的各个州县,都背山面海。背后依山就水深而土地润泽,面对大海就潮水淤塞而土壤肥沃。从密云以东,到蓟州永平这些地方,河水流入,疏通沟渠灌溉田地,十分容易,而丰润境内靠海的田地将近二百里,与吴越肥沃的地区相等。国家占据上游来控制天下,又能提供从远在几千里外的东南地区(运送京师的)难以接续的粮饷。近来舍弃可耕种的田地,让它成为荒地或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难道这种策略是合适的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十卷
北京一府两县图说(1)·西周蓟城到明清顺天府,悠悠三千年历史
明朝16帝 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图)
山东方舆纪要序
为何明朝首都直到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时期才最终确定下来?
一位管全国最大项目的明朝清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