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作文训练:“纸质阅读\电子阅读”

任务一:以下三题有何不同?

【原题】“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之争”(片段训练:拟题、片段或者提纲练习)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300字,题目自拟。

【辩题】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提倡何种阅读方式?(辩论活动或者辩论稿写作)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倾向于电子阅读。

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应当提倡纸质阅读;有人则认为,电子阅读更能适应时代需求;还有人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

同学们分别为不同队伍的辩论方,展开对《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提倡何种阅读方式?》这一题目的辩论。其中甲方支持纸质阅读,乙方支持电子阅读,丙方支持纸质与电子阅读共存互融。

【作文类题】怎么看“碎片化阅读”?(写作训练)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任务二:小作文训练——拟题、片段训练或者提纲练习

㈠“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之争”

【原题】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优秀标题】

传统阅读散书香,电子阅读亦发光

读书应有道,纸质沁人心

纸张与屏幕共谱文化之春

借屏幕游目骋怀,以书香润泽心灵

纸屏皆有益,相煎何太急?

拒绝碎片化鱼饵,静享纸质书甘香

沧海碧田须臾改,纸阅之风不可移

破除屏幕“茧房”桎梏,崇尚纸质传统阅读

过河不究渡船,读书不论方式

求知无固法,心存书则存

纸上网上皆为径,学海无涯心作舟

【佳作选登】

①荧屏里观世界,书卷中阅人心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翻新生活,阅读方式随着电子书的出现悄然变化“选择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成了人们的热议话题。众议倾向于单一的方式阅读,我认为将二者结合才是最佳选择。书香弥漫虚实,融合相得益彰。

  纸质阅读带给读者温度与深度。纸质阅读有电子阅读无可比拟的优势。香奈儿公司有口号:“潮流易逝,风格永存”。纸质阅读能穿越唐宋,流传古今,经典用纸质更能不朽,比起虚拟世界的电子阅读,纸阅可摸、可触、可闻,手指抚过书页,如穿越千古文化的河流,可感的纸质阅读给人温暖,让人读书香满手,大文豪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坚持用笔写稿,是对文化的敬畏,这样才能在文章中融入我的思考。”可见纸质阅读有屏幕阅读无可比拟的深度。

  其次,纸质阅读能使我们更加专注。它仿佛是喧器世界中的一片极乐净土,让我们得以陶冶情操,沉淀灵魂。据调查大多人养成了纸质阅读习惯的人会空出特定时间,并倾向于“章节性"阅读;而当开始阅读时,便会静心于文字和书籍本身,这是一份快节奏生活中难能可贵的专注。

然纸质阅读亦有其缺点,如不方便携带,大量印刷会破坏环境等,电子阅读的优点能够很好的弥补。

  电子阅读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实则并非完全如此。电子阅读信息量大,覆盖内容广,我们很快便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并且电子书便于携带,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阅读。

  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为环保,据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印刷的大量纸质书需要消耗上万吨木材,这对环境而言无疑是一场破坏。而电子书作为虚拟世界的产物便能直接通过网络与读者取得联系,避免了环境污染,绿色而环保。《管子》云“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人们越来越能接受电子阅读的方式,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轻点荧屏观世界,漫翻书卷阅人心”何不将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结合起来发挥其各自的优点,通过融合相得益彰,让书香随时随地伴随我们成长。

②纸虽短,却承载起时光

屏幕无边,却束缚了时光;纸张虽短,却承载起无限的时光。翻开书页,书香扑鼻,新世界的大门也在眼前展开。

时代飞速发展,阅读的方式也不断丰富,以显示屏为主的电子阅读逐渐成为潮流,但二者相比,我更喜爱传统的纸质阅读。

电子阅读有利有弊,确实是时代进步,科技进步的产物。电子阅读具有便捷性与全面性,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它携带便利,使用便利,将数万本书籍浓缩于方寸之地。所含书籍种类丰富,加之电子检索的存在,让使用者在短短的一刹间,便可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可谓是十分便利。同时,在大数据,智能算法的辅助下,人们总能找到“对自己胃口”的书。

但电子阅读的弊端同样让人不容忽视:一是碎片化,网络时代,谁更能抓住用户的眼球,即为胜者;由此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推送给读者的信息,主要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需要,那么,这样的阅读如同囫囵吞枣,食之而无味,不咀嚼而下咽,“吃不透”书的本质。二是伤眼,屏幕的光线,尤其是蓝光,对眼的伤害尤其之大。所以,电子阅读有利有弊,我们可以取其长避其短。

我喜爱纸质阅读,打开书,传来的不仅是墨香,更是每一本书所拥有的独特墨香,:《红楼梦》中馥郁的花香,《水浒传》的酒肉混合之气,《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全球通史》则更有历史变化,时代变迁的沧桑之感。每一种风格都是一味气息,在阅读中沁人心脾。有人说:“纸质书本太重了,不易携带。”我要说:“略重的书籍,让人拿着有分量,让读者感到安心。”也有人说:“纸质书籍,每一本所囊括的内容太少。”我要说:“不呈现过多的内容,恰似文学作品中的'留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还有人说:“纸质书籍大多要花钱,不如网上的免费作品好。”我要说:“正是因为要花钱,人们才会想要去发掘它的价值,才会用心细读,读后珍藏。网上的免费的书反而不会让人们珍惜。即使传统纸质阅读的使用率会有所下降,但它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种阅读方式。

在阅读经典时,面对汹涌的科技潮流,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愿意沉醉在纸质书籍的古典式阅读之中。

③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共存

时代的潮流袭来,现代社会,随着“电子阅读”一经问世,许多人纷纷放弃了纸质阅读来追赶潮流,可依旧有人坚持纸质的阅读。二者该如何选择?我认为纸质阅读应当与电子阅读共存融合。

快速兴起的“电子阅读”是如何讯速抢占市场的?首先,电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介进行阅读。但它不是单纯地将文字书籍照搬上电子屏幕,它结合了传统文字、实时讯息、官方新闻、小道消息等于一体,一方面这让它的内容丰富广泛,受众广泛,让人们有种我拥有所有东西的踏实感与掌控感;另一方面,内容的广泛却增加了它的不稳定性,安全系数骤降,内容良莠不齐,人们从中获得的就不一定是知识和营养,极有可能是语言垃圾或情绪废料。虽然大多数电子阅读是碎片化的,但其简明扼要的传递方式与快速便捷的优点依然夺取了许多人的心。

纸质书籍为何被越来越多的人拋弃?固然,电子阅读这一新方式的出现对于纸质书籍有"分流” 的作用,但是,必然也是因为它自身有一些缺点。首先,纸质书籍太过厚重,仅一本《红楼梦》,我都可以将它当杠铃举,锻炼手臂,更不用说家里有书柜藏书的人,一旦搬家,这其中的辛楚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知道。相对比之下,一个小小的揣兜里就行的手机自然要好上不少。并且没了“专业人士”为你浓缩,只凭你自个儿,光看一本书的简介,你完全无法领会到它想传达给你的东西,因此需要静下心来整本书读。追求急、快、赶的年轻人们又怎会舍“本”逐“末”呢?

那么电子阅读真的会完全取代纸质阅读吗?不见得。浅泛的电子化阅读在深度上是永远无法与纸质阅读媲美的。而且纸质阅读是人类延续了几千年的阅读方式,不管是作为文字的载体还是就它本身而言,都是一种传统。我们抚摸着每一页书纸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作者的呼吸与心跳。这种对书籍纸张的情怀与纪念感不会消失,纸质阅读也就永远都不会完全被替代。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是两种阅读方式,但并非对立,两者是可以共存融合的。我可以从书本《红楼梦》中去读贾宝玉和林黛玉,我也可以从手机上去了解别人如何解读木石前缘。我可以看报纸,也可以看大V们的时事评论。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是旧文化传统和新时代发展的碰撞,但我们不必“两难”。我们既可以保有独特的情怀,又接受便捷的新形式。怀着对阅读的热爱,在字里行间,汲取茁壮生长的养分。

一杯茶,一本书,一片似火的日落,可。

一盏灯,一手机,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亦可。

④ 阅读不分载体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充盈人的一生。随历史前进,科技发展。电子阅读越来越被人认可。传统纸质阅读虽受到冲击,却也依然受众多人喜爱,对此,我认为阅读不分载体,关键在于一个读字。

横空出世的蔡侯纸,书写中华千秋史,远渡重洋,又浇灌海外文坛之花,纸质阅读有独一份的温柔,是诗情画意,是墨香暗淡,是泛黄与卷页中留下时间的痕迹。一个个方块字被嵌在纸间,殷红的插画含着千秋碧色,青蓝杂糅天空与海,浸润在墨香的儒养中,跨过苍茫,抵达灵魂最深处,纸张一页一页构成体系,一字一句锁于其中,沉甸甸的分量让我们心存敬畏,感受厚重,赋予一段宁静的时光以托付自我。

在互联网移动时代,电子书横空出世,是时代的产物,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进步的象征,一“书”抵万卷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是现今快节奏下高效利用闲碎时间以保证阅读,是便于尽可能多样化接受各类时事信息,紧跟时代脚步,落实具微处,既摆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困境,也助人实现一屏万卷,“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更有听书,动态图画等功能,科技赋予它独特功能,使我们更好探寻书本背后的乾坤。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各有优劣。有人享受一页页翻阅,可以肉眼直观,感受已读和未度的厚度,有喜悦与成就感;有人追求速度与便利,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时代在发展,阅读的载体不断更新,我们无法抗拒这样的趋势,但那永恒不变的是其中蕴含的思想与价值。今时纷哗喧扰,电子阅读日益兴盛,与其争论其利弊,倒不如以此为契机,吸纳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在内心深处守一份岁月静好。纸质阅读也不仅仅是一沓纸重量的简单感受,而是我们读过作品后灵魂的厚度,二者趋利避害,互相成就。

阅读不分载体,经典作品绵延不绝的魅力从未改变,润泽我们心灵的泉眼,无论有形无形,带给我们的都是宝藏。

任务三:辩论稿或者辩论活动

㈡辩论稿: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提倡何种阅读方式?

【辩题】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提倡何种阅读方式?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倾向于电子阅读。

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应当提倡纸质阅读;有人则认为,电子阅读更能适应时代需求;还有人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

同学们分别为不同队伍的辩论方,展开对《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提倡何种阅读方式?》这一题目的辩论。其中甲方支持纸质阅读,乙方支持电子阅读,丙方支持纸质与电子阅读共存互融。

【学生辩论】

①甲方:书香有墨色,纸笔载乾坤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大家好!

我方认为,当今社会更应提倡纸质阅读。

纸质阅读是以纸张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区别于电子阅读。它不要求读者使用电子阅读设备或者连接网络,具有便捷性、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

纸质阅读具有多种独特优势。

首先,纸质阅读能让人们更为专注。许多人会说,专注与否在于个人自律能力。但对于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来说,纸质阅读具有高沉浸和弱干扰的优势。

相反,电子阅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屏幕弹窗、广告、消息通知等,这些都会转移人们在文字上的注意力。

因此,纸质阅读更加纯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干扰,也更适宜深度阅读。而电子阅读明显被“碎片化”了。

其次,纸质阅读的质量往往更高。保障阅读效果的根本在于阅读内容。我们进行纸质阅读常常会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选择内容,电子阅读却常常会被推荐榜单“带偏”,因为推荐榜单容易产生一种信息“茧房效应”。

网络平台通常会根据我们的搜索引擎数据,来推送我们偏好的内容,这便很容易在无形中限制了我们的阅读广度。

而且推荐榜单里的书目良莠不齐,对于一些尚不具备筛选和辨别能力的读者来说,阅读环境也常常弊大于利,比如不少平台专门为了言情小说而设,在这种平台上自然很难搜索到我们需要的高质量书目,容易使一些读者误入“歧途”。

可能有人会说,纸质书籍难道就没有劣质书籍了吗?相较而言,纸质书籍的出版门槛高,审核要求更高。

我们接受信息的过程,构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靠的正是思维过程,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才是阅读的目的。电子书籍的随时可调用性,助长了人们的依赖和惰性。

在进行电子阅读时,大家通常习惯于大致性的浏览,而不是长时记忆;习惯于临时性的搜索,而不是深入分析……习惯于电子阅读的快速浏览,会让人很难通过思考去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也就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长此以往,人的思想会变得狭隘,也会变得“不喜欢复杂思考”。

电子阅读还有许多缺陷与不足。比如盗版电子书籍成本低、代价小,不正当内容的电子书籍比比皆是;比如随着软件的迭代更新、不兼容等原因,可能导致电子书籍的迁移和保存率低,等等。

因此,繁忙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更需要纸质阅读来让灵魂得到慰藉。

捧一本好书,去感受仓颉创造的文字的温度,感受透过薄纸传达的丝丝温柔吧,愿我们能在那一缕缕墨香中,学会“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知识的厚重。

谢谢大家。

       ②乙方:新瓶装旧酒,瓶新酒更纯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大家好!刚才辩友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但他们对电子阅读的认知明显产生了偏差。他们认为传统阅读是深阅读,而电子阅读则等同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我方认为,电子阅读碎片化的是时间而非内容。

我们在辩论中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传统和电子阅读在媒介上有所区别,但阅读的核心从未发生改变。我方认为,媒介的变更并不能够决定阅读质量,阅读的深度主要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深度。

甲方辩友举出了很多例子,尝试证明电子阅读弊大于利。

他们说电子书籍良莠不齐——但纸质书籍同样有好有坏;甲方提出,甄别电子书目需要花费时间——难道几千年的文明留传下来的纸质书籍会比起步才十几年的电子书目要少、不需要加以甄别筛选吗?

他们还指出,电子阅读需要阅读者具有媒介素养——但哪一种阅读方式不需要阅读者的媒介素养呢?

因此我认为,甲方论证的只是当代阅读存在的通病,并不能说明纸质阅读优于电子阅读。

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方论点,那就是“新瓶装旧酒,瓶新酒更纯”。

通过形式的革新,可以使原有事物焕发新的生机。

故宫通过精美文创,拉近了人们与传统艺术的距离;屠呦呦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青蒿素,令传统医学再焕生机;而以电子媒介展开的阅读,也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产物。

电子阅读既具备传统阅读的优点,又发展出与快节奏时代相契合的特点——快捷、易携带、交互性强,因此能焕发出更多阅读魅力。

最后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道辩论题真正在问我们什么?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们的阅读媒介不断革新,从甲骨到竹简,到布帛,最后发展到纸张,我们为什么对纸质阅读情有独钟?

或许是因为我们拿到的第一张毕业证、我们寄出的第一份书信、我们递出的第一份简历,都是写在纸上的?纸曾伴随了多少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对纸产生了特殊感情。

但这道题实际是在问我们,当我们熟悉的事物将要往更好的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应当抱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是止步不前,还是将眷恋深藏在心中,继续向前?答案,不言自明。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回看过往曾做过的读书札记,会怀念那些点点滴滴的阅读足迹;就像我们拿起老化的、微温的阅读器时,捧起的或许也会是我们难以忘却的阅读记忆。我们会发现,老朋友,一直都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③丙方:兼收并蓄,取其所长

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我们见识到了对方辩友高超的辩论技巧与睿智敏捷的思维方式。但我方认为,甲、乙两方辩友的观点均过于片面化。

甲方倡议纸质阅读,却混淆了纸质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概念,始终无法将纸质阅读的优势与新时代读者的广泛需要相关联;

乙方提倡电子阅读,却过度理想化地认为,人人均有经济、技术条件使用电子阅读器,忽视了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更未考虑到单一的电子阅读对部分读者的专注力与视力健康等方面带来的危害。

枪弹炮火的攻击力远强于刀刃,可在近距离博弈中,战士们仍会挥舞起冷兵器,阅读也是同理。

双方辩手为“电子阅读与纸质图书阅读孰优孰劣”的话题发表了各自犀利的见解,却始终无法完全抹杀对方的存在。这种雄辩证明了两种阅读方式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选择的参考体系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需要泛读、浏览,广而取之,也需要精读、研读,深入钻研。“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显示,有七成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书籍阅读”,这就意味着有另一部分读者偏爱电子阅读。

我方认为,任何方式的阅读都有助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自己最青睐的阅读方式,不应当偏激地否定他人认可的阅读方式。企图将自己的偏好凌驾于他人之上,誓要争出高低贵贱,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同、工作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如何选择最适于自己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也好,纸质阅读也罢,二者都是好方法,我们不应该将它们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文化需要截然不同的媒介传播,不同媒介的侧重点不同,又会反过来影响信息与文化的传播。

同样的,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阅读方式的选择;纸质阅读会侧重深度,电子阅读会侧重广度,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在阅读内容上的收获。而两种阅读方式的共存融合,或将提升我们阅读的效果与愉悦程度。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认识两种阅读方式,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兼收并蓄,持之以恒。

存在即合理。我在此再次强调我方观点:不排斥紧跟时代脉搏的电子阅读,也不摒弃有着传统风韵的纸质阅读,二者相辅相成。

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更能激发出阅读的活力、共同构建新时代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点评】

三篇文章都能站在各自的角度,态度客观冷静,语言表达各有各精彩。

建议推崇纸质阅读的要突出强调阅读的记忆优势;支持电子阅读的除了反驳论证、类比论证、推理论证的运用之外,最好还有从电子图书的载容量、携带方便、适应快节奏生活等正面论证的部分。

相对而言,辩证看待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的角度,更符合当下人们对阅读方式差异兼容并包的立场态度。

任务四:大作文训练

㈢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

【作文类题】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思考讨论:

1、“碎片化阅读”是什么?

2、你赞同还是反对“碎片化阅读”?

3、如果你赞同“碎片化阅读”,理由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或好处?

4、如果你反对“碎片化阅读”,理由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或不足?

5、我们该如何面对“碎片化阅读”?

【佳作展示】

再见,碎片化阅读

我无法预言,如果破碎了瓦尔登湖畔明媚的阳光,如果拆毁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如果支离了陕北黄土地上平凡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大改变。但我知道当人们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碎片化阅读时,人们一定无法领略这些“完整”的美好。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当人们进行碎片化阅读时,无法领略“完整”的美好。)

当深思熟虑的文集变得支零破碎、东拼西凑时,人们阅读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阅读也变得越来越像看热闹。而这一切都演化成了阅读的不幸、文学的不幸、社会的不幸。这是一个连生活都十分破碎的时代,人们忙碌奔波,于是破碎化的阅读随处可见——早晚随意翻一翻名人微博,在车上随意浏览一下今天的新闻,下班后对网络小说如饥似渴。看似有着很大的阅读量,实则靠这些破碎阅读很难提升思想的境界,反而贻害无穷。(提出碎片化阅读的危害:难以提升思想的境界,贻害无穷。)

碎片传播了谣言。由于碎片化的阅读,人们根本不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辨别,所以常常充当了网络推手散布谣言的工具。谣言的制造者们选择奇特、劲爆的话题对爱看热闹的网民投其所好;然而谣言就像“一旦打开就无法拧紧的水龙头”,时时刻刻传递着负能量。然而,当碎片化的阅读使人们丧失了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现象:你在义愤填膺地转发,有人却看着银行账户合不拢嘴。

碎片助长了低俗。为了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人们不分知识学历一律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填充,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下挤出一点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却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鸭梨山大”、“普大喜奔”等词语违背了大众语言的结构,思易破碎、拼装语言,更有一些低俗的词语,如“蛋疼”等。在碎片化的平台上,人们变得粗鄙而不加掩饰,滥贱而不与遮挡,无耻而不知羞愧;当人们肆意破碎我们的文化时,我们最后就找不到灵魂的栖息地。

碎片逼退了经典。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走到荷塘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写下“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结束了,那么《荷塘月色》就没了,散文就没了。国民普遍浮躁、功利化的阅读风气使经典少有人问津。各大畅销图书的榜单上,无一例外都是成功学、厚黑学等著作。走进图书馆,《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要不就是觅而不得,要不就是躺在某个犄角旮旯里布满灰尘、无人问津。对于许多人来说,某本书值不值得读,就看对自己“有用”还是“无用”。而读经典著作,不能帮助升职加薪,不能帮助屌丝逆袭,还不如街市上的《如来神掌》。

(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碎片化阅读的危害:碎片传播了谣言;碎片助长了低俗;碎片逼退了经典。)

可是,我还是要坚定地说一声:再见,碎片式阅读——当我知道我将有可能成为你的奴隶之时,当我知道你弊病丛生时,我已选择和你说再见……

(总结全文:呼吁和碎片化阅读说“再见”。)

【拓展阅读——时评素材】

01、碎片化阅读 拼读式思考

(人民网)

即使到了今天,阅读仍然是人类知识营养的重要源泉。有区别的是,阅读内容的承载介质从纸张变成了屏幕,阅读的环境也从台灯下换到了车厢里,大部头巨著被切小成一段段书摘,快餐模样的海量信息碎片成了人们日常阅读的主粮。为此,有很多人担忧这样的碎片化阅读会让人们思考力退化,会使得知识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会产生更多因为快、因为不深入理解所造成的认知歧义,最终导致人们的理性思维丧失殆尽。在笔者看来,一段时间内会有影响,长久来看并不这样的悲观。

人类有着与其他生物一样的自我修复修正能力。智能化,快节奏,移动互联网,是这个时代发展潮流,由此带来的全方位改变必定要包含阅读习惯的改变。顺应趋势,碎片化阅读反倒是一种务实,既使得阅读量有所保证,也把闲碎时间尽可能地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对烦躁心情的调节作用,处闹市而不闻。

阅读内容的提供也在为碎片化阅读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客户端的方式为个体订制有兴趣的内容省却了读者的搜索时间;用导语或梗概的提炼介绍帮助读者快速抵达内容核心;建立在可接受程度之上的推送服务让读者实时拥有新的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订阅式或零售式内容获得方式,时下碎片化阅读服务是全天候的满足,阅读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

当然,碎片化阅读对思考的阻击也显而易见。如何冲破呢?我想到的是拼图式思考。幼儿最早接触到的益智游戏就是拼图,通过对形状拼接和图案衔接来建立信息关联的概念。对于成人来讲,每一次碎片化阅读就好比获得一枚大拼图的片段,在被储存的同时,也留下可关联信息的代码。当有一个拼图需要时,能够被快捷地调出,曾经孤立的碎片就成了一幅完整拼图不可或缺的部分。具备这样处理能力的区别在于,一些人的碎片化阅读是一过性的,阅读本身如一个过客,匆匆来去。而另一些人具备这样的拼图式思考的意识,会顺便将碎片阅读的信息做一个思考处理。结果,同样的碎片化阅读其价值就完全不同了。

  02、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人民日报)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

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

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

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03、向碎片化阅读要质量

(每日甘肃网)

用一句流行的话说,碎片化阅读简直自带“争议体质”——有人以实际行动力挺,觉得碎片化阅读更便捷、体验更丰富,应予鼓励;有人则看不顺眼,给碎片化扣上了“肤浅”“快餐”的帽子,觉得根本不算阅读。

其实,这种争议压根就没有意义,毕竟碎片化阅读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当前,阅读的打开方式越来越多,从书本转移到了手机、各种阅读器,甚至已经从文本变成了声音。

所以,相比于口水和争议,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与其把人们从手机、电脑前拉回严肃的深度阅读,倒不如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质量。

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有言:“人不读书,其犹夜行。”当前,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已呈井喷之势,所以与其比较碎片化与严肃阅读的高低优劣,不如顺应碎片化阅读这一难以逆转的趋势,不断丰富优质精神食粮的供给,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阅读需求。

作文指导: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移动阅读时代 快餐读物难替代书卷清香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真的有必要买Kindle?
书籍和书店未来会消失吗?
随笔||浅阅读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