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陕西沿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建智慧与保护传承研究

材料一:

文化空间是文化生存、发展与交流的场所,是特定空间、时间和其中一种或多种文化的统一体。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传统文明与悠久历史的重要栽体,其文化空间是彰显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物质表现。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传统村落在现代生活与文化影响下开展文化空间更新与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但是,新建空间与设施往往趋于现代风格,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对历史空间营建经验与智慧的继承。

一处村落是否能够防止自然灾害、避免外界侵犯是人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古语有云,“高毋近阜而用水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为固”。从功用角度思考,如此空间选址的本质源于先民朴实的生存安全需求与防御意识。历史上的沿黄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纷乱中,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人们常受外来匪患侵扰,因而需要将村落设在不易被外界发现、易守难攻的环境中,借助自然这一天然屏障形成村落的第一道防御设施。

村落街巷功能综合,一方面作为村落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通过线性连接将不同功能空间组织起来,提供可达路径实现人在空间与空间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则作为排水基础设施,将建筑单个空间的排水集中到街巷中,再经由街巷引导至河流或池塘中,避免降雨集中时期引发洪涝灾害;更有些村落借助复杂的街巷空间组织达到通风或防风目的,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沿黄不同传统村落的街巷组织总体上都与村落内外水流走势、地势高差等相匹配,同时又因局部地形地貌条件不一而有所差别,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布局思想。

沿黄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坚持“劣地有用"的思想,以发挥土地的最优利用价值为导向,综合考虑周边山体、地势、河流等有利条件与不良影响,在借助优势、规避劣势的考量中展开具体功能空间布局。在黄河沿岸传统村落的建造中,人们利用多种空间建造手法应对黄河沿岸不同地段各异的地貌特征,由此呈现出窑洞建筑、关中合院建筑、防御堡寨建筑等多种建筑建造形制与空间形态特征。

在我国乡土社会中,宗族礼制与儒家文化的影响始终是第一位的,两者的内在精神与秩序逻辑又是高度统一的。这种统一的精神文化思想使村落社会产生了明确的秩序结构,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空间与空间之间,都具有明确的主次关系。不同于全域视角下的村落整体文化秩序轴线的构建,局部文化空间布局营建则将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生命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村落最高层面的礼制思想秩序与基础层面的生活空间功能秩序相统一。

(摘编自逑倩倩《陕西沿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建智慧与保护传承研究》)

材料二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河南段,是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精神涵养最丰富的地区。这里孕育的传统村落是黄河流域的重要遗存,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生态的视角上看,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实施系统性的保护与发展工程,保护传承传统村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古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一人—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宏观上讲,国家与河南省级层面应尽快建立和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法规条例,尽快出台“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条例”,真正做到传统村落保护有法可依,建立传统村落评审认定与退出机制,构建传统村落动态监测及公众监督体系。要从制度、政策、法规等方面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真正让传统村落成为传承黄河文化、展现中华传统魅力的重要载体。

从中观上讲,构建由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业界、传统村落研究机构、高校学者等多方参与的传统村落研究智库,对传统村落蕴含的黄河地域文化进行挖掘,从而识别出河南省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在整个发展演变过程中蕴含的区域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信仰及艺术价值等重要信息,打造独具黄河文化内涵的特色符号。此外,沿黄省份及河南省沿黄县市应加强区域间合作,共商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发展大计,共同打造国内外知名的黄河文化品牌,形成黄河流域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产品独特的精品古村落线路和特色村落旅游产品。

从微观上讲,应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看待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重视人的地位,保护传统村落建筑以及周边的整体自然环境、人文等要素。能够留得住乡愁的传统村落必然是一个环境优美、适宜生活,并且充分尊重居民生存与生活权利的美好乡村。因此,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发展,在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促进传统村落“三生”空间结构的优化,将传统村落打造成一个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空间,为传统村落居民、外来游客营造出宜居、宜游的人居与旅游环境。

(摘编自屈小爽《文化生态视角下河南沿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发展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量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追求现代化风格,失去了地域特色,也缺少营建经验和智慧。

B.历史上沿黄地区的长期战乱,使得避免外界侵犯的安全需求成为这些地区村落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

C.村落社会主次鲜明的秩序结构,体现了宗族礼制与儒家文化在内在精神与秩序逻辑上的高度统一。

D.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黄河地域文化,打造黄河流域特色村落旅游产品,需要多方多地参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中引用的古语是古代村落选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B.材料一分析了“劣地有用”的思想,认为应从优势考最,展开具体功能空间布局。

C.材料二认为,应从制度、政策、法规等方面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的制度保障体系。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沿黄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并提供了具体可行的保护举措。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河南信阳郝堂村把民间文化元素艺术化地融入乡村建设中,重塑了乡村诗意闲适的环境和原生态田园风光。

B.大王庙村利用与河南大学的渊源,以及明代历史遗存,建设传统四合院民宿,通过旅游经济带动脱贫致富。

C.王家村尝试政府引导、农户自主经营等模式,政府推动与村民自主保护相结合,兼顾了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D.黄墅村把老旧厂房改造提升为“匠心学社”,展示了独特的工匠文化,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网红"村。

4.两则材料都以沿黄传统村落为论述对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

5.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非常高。就沿黄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与发展问题,材料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A(曲解文意)

2.C(A 项曲解文意,B项说法片面,D项材料一未提到保护问题和保护举措)

3.C(未涉及文化生态元素)

4.(1)材料一从适应山体地形、河流水系、地理资源,以及主次分明的秩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沿黄传统村落的历史空间营建的经验与智慧。(2)材料二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论述了保护传承沿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沿黄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与发展,应站在文化生态的角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1)宏观上,做好制度保障,传承黄河文化;(2)中观上,内涵挖掘,创黄河村落文化品牌;(3)微观上,“三生”融合,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材料)(词语)关于“保护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关注村民发展权益
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黄河流域非遗文化保护路径研究
莫让同质开发丢了“传统村落”的魂
让乡魂不丢“魂”乡愁不剩“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