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迁移与跃升:文言文复习的应有之义(蒋兴超)

文言文复习,教师们的常规做法是回炉课文的字词,要求学生逐字记背。在全面取消中考考纲、愈加重视深层考查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背景下,这种做法是否该摒弃?文言字词和阅读能力究竟有怎样的深层关联?中考复习阶段,从文言词语积累到文言阅读能力,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和策略,才能帮助学生完成能力的迁移与跃升?笔者先从虚词教学的一个有趣现象说起。

一、虚词教学的“两难”

在平时教学和中考复习时,教师都非常重视文言虚词,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强化虚词的用法,“而”就是教师非常关心的文言虚词之一。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接)

曲肱而枕之(表修饰)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这是统编教材《〈论语〉十二章》中“而”的不同用法。初一学生开始文言文学习时,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强调“而”的用法,中考复习时还不断地强化和练习,要求学生背诵。

再看统编教材的注释:

人不知而不愠(愠yùn,生气,恼怒。)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曲肱而枕之(肱gōng,胳脾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博学而笃志(笃dǔ志,坚定指向。笃,坚定。)

显而易见,教师悉心关注的“而”,教材的注释却避而不谈。有的教师可能会说,这只代表统编教材的态度。其实不然!一纲多本时期的教材,体现的意图其实大同小异,现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进行说明。

先看人教版教材的注释:

人不知而不愠(愠yùn,生气,发怒。)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再看苏教版教材的注释:

人不知而不愠(愠yùn,生气,恼怒。)

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曲肱而枕之(肱gōng,弯着胳脾。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博学而笃(dǔ)志(广泛学习,坚定意志。笃,坚定。)

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和统编教材对虚词的处理和态度是完全一致的。概而言之,老师们认为非讲不行的、非复习不可的虚词,教材对此的态度看似不够重视——“淡化”和“漠视”。

二、教材背后的逻辑和意图

(一)答案唯一吗?

面对这一现象,很多老师自然会追问:教材为何这样处理?为什么持这种态度?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是什么?为了搞清这些问题,还是先从“而”字说起。

为坛而盟(司马迁《陈涉世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看“为坛而盟”,先筑坛再盟誓,“而”表顺接;“为坛”的目的是“盟”,“而”就表示目的。接着看“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因为二者不可得兼,所以“舍鱼”和“取熊掌”只能任选其一,“而”字表并列;舍弃鱼后,选择熊掌,“而”表顺接。再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表示并列,强调“忧患”的重要,也强调“安乐”的危害;“而”表转折,更警诫人们不能沉浸“安乐”之中,要有忧患意识。

说完“而”,再例说“之”字:

鲲之大(庄子《北冥有鱼》)

莲之爱(周敦颐《爱莲说?)

先看“鲲之大”,“之”作结构助词“的”讲,很容易理解;“鲲”作“主语”,“大”形容词当谓语,“之”就是“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接着看“莲之爱”,如果翻译成“对莲的喜爱”或“莲花的喜爱者”,“之”作“的”讲;“爱”当动词,“莲”当宾语,“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由此可见,对同一个语句中虚词的理解可以是多重的。

(二)能否说得清?

虚词的理解不仅是多义的,有时还很难说得清楚。仍以“温故而知新”句为例,看一些经典的《论语》研究著作的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杨伯峻《〈论语〉译注》(1980)

先生说:“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乃可以作为人师了。”——钱穆《〈论语〉新解》(1985)

孔子说:“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李泽厚《〈论语〉今读》(1998)

听老师传授,在师说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新的想法。这样的人才能当老师。——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2007)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产生新的见解,这可以为人师了。”——陈晓芬 徐儒宗《论语?大学?中庸》(2015)

先看杨伯峻的翻译,新体会和新发现是在温习旧知时产生的,“而”表示修饰关系。钱穆先生认为“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开悟出新知”是果,“温习旧知”是因,“而”表示因果关系。李泽厚认为“温习过去”是为了“知道未来”,因此“而”表目的。再看李零的翻译,在“听老师传授”和“在师说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意思更进了一层,“而”表示递进关系。最后看陈晓芬、徐儒宗的翻译,先有“温习旧的知识”,从而“产生新的见解”,两个动作自然相承,“而”表示顺承关系。

再通过“而”字细细品味这句话,每个人理解的侧重点都不同:钱穆强调人的悟性,李泽厚强调目的,李零既强调基础又强调悟性,杨伯峻和陈晓芬、徐儒宗则既强调温习的重要性又强调发现的重要性。哪一种理解更符合孔子的本意呢?我们不得而知。

再比如“之”字: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有的教师把“之”理解成“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此”作主语,“谓”作动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才叫大丈夫”。有的教师把“之”理解成“宾语前置的标志”,“此”正是要强调的对象,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还有的教师把“之”理解成“的”和“这”。而启功先生这样说:“'此之谓’的'之既不能讲作'的’,又不能讲作'这’。它究竟应怎讲,我觉似宜灵活去看,应容许古语词中有在今天对不上号的。即在今天各地的方言中,也各有许多虽本地人也讲不确切“词义”的字(词),何况古代!”

由此可见,想把虚词说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虚词的特点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虚词的特点,清代学者袁仁林对虚词这样阐释:“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在六书分虚实,又分虚实之半,皆从事物有无动静处辨之。若其仅属口吻,了无意义可说,此乃虚之虚者,故俗以虚字目之。盖说时为口吻,成文为语辞,论字为虚词,一也。”在袁先生看来,虚词在说话时就是口吻,书写下来才成语辞,其实是一回事,起到衬贴的作用。他还说:“凡书文、发语、语助等字,皆属口吻。口吻者,神情声气也。当其言事言理,事理实处,自有本字写之。其随本字而运以长短疾徐、死活轻重之声,此无从以实字见也,则有虚字托之,而其声如闻,其意自现。故虚字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焉。”由此观之,虚词本身并没有实义,用法灵活,飘忽不定,完全根据情意表达的需要去使用,和思想、情感、语气、声音等关系密切。有时,很难用清晰的语法进行界定,正是我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虚词与现代汉语的“对号入座”上,而不通过虚词来体会语义的逻辑关系、节奏的疏密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情感的喜怒哀乐,就变成了死读书。

(四)教科书编者的态度

统编教材编者陈恒舒在《想起了〈不求甚解〉》中直言:“做语文教材的责任编辑以来,每年都要处理数百封读者来信。这些来信中,关于文言字词的占了大多数。问题问得往往极细,读音、释义、是否通假、是否活用……前几日甚至收到这样一封来信,问:'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之’是什么意思?我想了很久,答复他说:跟'之类’的'之’一样。我想了很久,主要是因为想不明白:这个“之”字很重要吗?影响对句子乃至文章内涵的理解吗?为什么要单独拎出来作确凿无疑的解释呢?”

陈老师接着解释道:“我见过不少老师和学生手里的教材,现代文部分还算干净清爽,文言文部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不仅页边留白,甚至连行与行的夹缝中都写满了字,满到几乎已经看不清楚原文。每一个原来没有注释的字词都加了注释,特别是虚词,'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常常省略为取独),无实义’'连词,表修饰,不翻译’'介词,表凭借,可译为凭、用’'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简直走火入魔。这样做的结果,就像他们布满注解的教材上所显示的那样:只见字词,不见文章。”[3]15讲文言,他旗帜鲜明地反对逐字“对号入座”。文言学习,绝不能见“言”而不见“文”。

三、中高考文言文复习应有的态度与策略

(一)观其大略,重视阅读力

讲了这么多,有的教师会说难道文言虚词不重要吗?当然不是。不仅重要,而且非常重要!比如,“盖竹柏影也”,一个“盖”字可以牵全篇;“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个“耳”字就是解读的文眼;“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与“而”能彰显侧面表现的力量。这恰恰启示我们:言为文用,通过“言”来理解“文”,才是文言文学习和中考复习的最终目的。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记住文言字词的解释,更不是孤立、静态地分析文言词语的语法功能。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汉语语法书,1898年才问世。试想,在《马氏文通》问世之前,求学者会这样死抠语法吗?《马氏文通》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汉语、学习古代汉语的便利,绝不是让我们钻进“对号入座”的死胡同。笔者特别赞同陈恒舒老师的观点:学习文言文,不妨有点“不求甚解”的精神。风物长宜放眼量,文言文中考复习,更要重视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阅读力的提升,始于阅读量的积累,不妨尝试分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精选文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

教师要精心挑选难度适宜的文言文本,每天定量阅读。中考文言文评价的能力要求是“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文本难度不宜太大,挑选书中适宜的片段,选择面宜宽,各种类型都能涉猎,比如《列子》《淮南子》《世说新语》《资治通鉴》《聊斋志异》《汉书》《后汉书》《阅微草堂笔记》《闲情偶寄》《浮生六记》《小仓山房文集》《虞初新志》《左传》《战国策》等。阅读材料有选择性地给出注释,阅读时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甚至参考译文。读懂文意和每天坚持是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第二阶段,去掉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练习,可以尝试将文本的注释去掉,要求学生裸读,鼓励学生依据语境大胆猜读。举个例子,学生在阅读《后汉书》中的故事《高凤笃学》时,质疑“而凤持竿诵经”中的“竿”是否通“简”,他的理解是“手里拿着竿子怎么读书”,应该是“凤拿着竹简阅读”,这样才合乎逻辑。笔者启发他联系上下文语境思考,很快他自己就注意到上文“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原来是让凤看着庭院里的麦子,为了不让鸡吃了粮食,这才有“而凤持竿诵经”。裸读能让学生省察自我,猜读能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题。裸读和猜读是第二阶段的任务重心。

第三阶段,对照翻译,比较阅读。

这一阶段可以适当提高阅读速度,将自己的理解和翻译进行对照,找出问题和差距,及时总结,寻找对策。查找问题、练习眼力和提高速度是第三阶段的重点任务。

第四阶段,群文互鉴,类比阅读。

经过前三阶段的阅读积累,可以分专题组合文本,形成群文,让学生通过类比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提升认知思维。具体做法有二:一是以课内文本为基点,扩大阅读半径;二是以专题(主题相似、内容相近、写法相同)组文,形成类文,比较差异。互为比较、寻找差异和深入思考是第四阶段的主任务。从心理依赖到完全独立,从理解都困难到能深人文本思考,这才是阅读能力的巨大攀越。这凭靠的是阅读积累,而非字词解释的简单记背。

(二)重视迁移,培养融通能力

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将“文言文复习”和“记背文言字词解释”画等号。文言字词积累固然重要,但中考复习如果止于字词解释的机械记背,让学生做一张张文言字词解释的练习卷,显然就停在文言文复习的低端层级。试想,即便学生记住了这些解释,如果不会运用,又有何用?放眼近年来的江浙等地的考卷,是否发现试题并不再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记背能力?以2021年丽水市考卷第14题为例:

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

(1)而独厚君如此。

(2)而君独不顾。

(3)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

很显然,记住了“独”的意思根本无济于事,深入理解“独”在语境中所起的作用才最重要,而这恰恰是回答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的教师会说,中考复习一味地强调课外文言阅读,那课本里的文言词语就不用管了吗?当然不是。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的融通能力才是关键。如何有效迁移?又怎样培养融通能力呢?

1.熟悉的字词,找依据。上述阅读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回读、再读,甚至多次阅读时,在脑海里留下字词熟悉的“面孔”,并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将课内与课外联通起来,形成深度认知,增强语感。

2.陌生的字词,给支架。上述阅读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生会经常遇到各种不理解的字词,这时不必急于给出注释或答案,而是提供思维支架。以2021年宁波市考题第9题为例:

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遇到陌生字词,多给出这样的思维支架,迁移能力和融通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3.去掉标点,练断句。上述阅读的第三阶段,可以尝试将标点去掉,让学生试着断句,所选文本也尽可能浅易一些。去掉标点后的字词,彼此间失去了联系,字在句子中充当什么角色,字与字之间怎样建立联系才读得通顺,文章的意思怎样才能连贯起来,考验的正是迁移能力和融通能力。这对文言文阅读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4.反复诵读,练语感。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习古文》中说:“读一篇古文,光记住这篇古文的内容,不熟读背诵,对于这篇古文中的字的意义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对于这篇古文中的字的意义,在别的古文中由于上下文的不同而具体解释有变化,更无法掌握。这样还是读不懂别的古文,还是对古文中的字不能有全面的懂,还达不到立体的懂,照《实践论》的说法,对古文中的字要有全面的懂,还是非熟读背诵不可。”865-867他把熟读背诵分“死记硬背”和“因声求气”两种,并解释说:“'声’就是文辞的音节美,'气’就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所形成的气势的抑扬徐疾顿挫。”882诵读,是培养文言语感的绝佳手段。无论是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都可以花一部分时间带着学生读一读,甚至高声朗诵,特别是经典的文段。中考复习阶段,容易形成语感的聚合和能力的迁移,不要放过这一宝贵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能系统的学习文言文?
如何更好的学习文言文?
《文言溯游》,部编本时代的古文教学观止
文言文的几种阅读方法
咬文嚼字学古文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