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各题型中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专题练

一、知识拓展

人称代词中“我”“我们”“你”“你们”的特殊用法

(1)单数人称代词“我”或“你”作定语时常用来代替“我们”“你们”。例如:我厂王建同志前往你处联系工作,请协助。

(2)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可以用“我们”代替“我”。例如:上周我们讲完了第九课,现在我们讲第十课。

(3)有时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可以把自己置于听话人之中,用“我们”代替“你们”。例如:老师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4)“你”“他”也可以用来不确指说话的对方或第三者,而是指任何人。例如: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超然客公众号

(5)用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这种用法可使语言简练生动。例如: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人称的交互使用

2017年全国Ⅱ卷散文阅读《窗子以外》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阅卷评分标准:

A.必须给分的情况:每方面分人称作答 1 分,关键词+分析 2 分。

a.对自己(我):反思、自嘲、反省、自我拷问、追问。

b.对所有人(你):审视、冷静客观、批判、讽刺、忠告、劝诫、警示、告诫、引起读者反思、教导、建议。

注:没有分开作答只算一点;只在同一人称上作答,不管有多少关键词也只算一点。

B. 酌情给 1 分(不能出现分值叠加)。

a.用你:无奈、厌倦、不满。

b.用我:希望人们能改变(打破)现状。

C.不给分的情况。

a.答人称作用不给分:如拉近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增强真情实感。

b.答出希望、向往、渴望等词不具体不给分。但若答出“渴望改变窗内的生活,渴望打破现有生活的现状”酌情给 1 分。

大而话之是很难得高分的,唯有分析有条理,表达规范准确才能受到阅卷教师的赏识。

附录

人称题常考的答法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①“我”是见证人。

②“我”是重要人物。

③“我”是主人公。

④“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文章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发生种种关系,并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就是第二人称的叙述。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叙述。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各种人称的优劣

①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②第二人称在作品中很少使用,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③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人称的交互使用,可以使叙述手段丰富变化,更有利于表情达意,使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例如:

阎连科《清水湾》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在叙述清水湾时,多次变化了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第③段先用第三人称的“它”,然后转为第一人称的“我”;第④自然段中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我”;第⑤自然段中先用第一人称的“我”,然后用第三人称的“它”。

②用第三人称的“它”来叙述清水湾的现状与历史,这种叙述采用全方位的视角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清水湾,说服力强。而用第一人称的“我”,抒发出对清水湾的情感,亲切自然。

③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更好地叙述、描写与抒情,使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专练提升】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大家常挂在嘴边。“百步”只是一种比较虚的说法。饭后适当散散步,对于大多数健康的人来说,有助放松心情,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所以一直被视为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不过,饭后散步也有讲究。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不要马上散步,最好饭后休息二三十分钟,再开始散步较为适宜。如果饭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甚至是多病的人来说,最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在北方的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有些人在餐厅进餐时吃得红光满面,大汗淋漓,如果饭后匆忙离开,在外面瑟瑟的寒风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风寒头痛,甚至可能加大心脏的供血负担。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建议“饭后百步走”。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小明出了大门,小强忙催促道:“我们快走吧,要迟到了!”

B.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C.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

D.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

2.(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主更看体质指数。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还会损害健康,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体重不仅会反弹,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3.(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湖北省八市州高三联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炎夏日,我们在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考虑服装搭配。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夏天穿浅色系衣服比穿深色系衣服更凉爽。比如。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快,因为白色不吸热,黑色吸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所以人体需要符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才能保持体内的稳态。通常有四种不同的散热途径来调节人的体温: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这四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使我们拥有稳定的体温。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也有所不同。例如,当人们安静地处于室内时,中红外波长范围的辐射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而在激烈运动中,身体会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排出大部分热量。

同时,热传递过程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能会从高温向低温处传递,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体温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时,人体就会从周围吸收热量;而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向外辐射热量。所以夏天穿什么衣服更凉爽,不仅和衣服的颜色有关,更和穿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星期天晚上,我们乘着朦胧的月色在校园里悠闲地散步。

B.我们总是在注意错过太多,却不注意自己拥有多少。

C.这次运动会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真是振奋人心啊。

D.他的字写得漂亮,在我们学校都是首屈一指。

5.(湖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贯注其中: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花团锦簇,你也当之无愧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

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心血筑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

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镌刻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

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为什么还要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结合画波浪线的语句,分析其原因。



6.(河南省高考模拟试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早餐应该怎么吃?喝粥还是喝牛奶?有学者认为,早餐不能喝粥,要喝牛奶。早餐作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顿饭,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中建议,早餐应提供全天25%-30%的能量。粥里缺乏优质蛋白和植物中的维生素,让孩子喝一大碗粥,肚子就没有空间再装下鸡蛋、蔬菜、牛奶、肉类了。控制喝粥的量,多留点空间吃肉、蛋、奶、蔬菜这些营养更丰富的食物。

一份合格的早餐应该是这样的:1.富含蛋白质,“充足的牛奶和鸡蛋”,这类食物富含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日常早餐可以是一个鸡蛋,200-250L牛奶;2.富含碳水化合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实碳水化合物种类很多,如包子、面条、红薯等,日常注意粗粮和细粮相结合,主食控制在80-100g;3.有新鲜蔬果,它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蔬菜水果不仅能为机体提供维生素,还可提供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新鲜蔬果至少二选一,摄入150-200g比较适宜。

清晨,一顿富含营养而味道清淡的早餐,是你我健康的选择。

下列句子中的“我”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件事上,你我都没有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B.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

C.进入高三以来,我们班已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D.南极变暖,全球生态问题日趋严峻,环境保护是你我的责任。

7.(山西省名校高三模拟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那些孩子在玩耍,他们变换着石子的阵势,说:“这是在行军,那是牛群和羊群。”但是,过路人只看到石子,不明白孩子心中的财富。

同样,享受黎明的人会在初现的晨曦中温暖身子。那个走向井边的人,因为口渴,把沉重的桶提上井沿。口渴,使他的步伐、他的双臂、他的眼睛都充满了意义,就像一首诗。有些人若不在辛苦中获得信仰,欢乐也不会找上他们。

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而不是自己走着去听。没有人爬上山坡,大好风景也无人欣赏。但让人抬着送上山顶,你看到的不过是平淡无奇的景物,你怎能赋予它实质的意义呢?

一个对现状深感满意的人,必是经过努力后方能有气定神闲的享受——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调整山河,推平村庄的砾石路。这个景色起自他的胸臆,他感受到的快乐也是孩子感受到的快乐——他排列了石子,建造了城市,于愿已足。看到一堆未经自己努力而成为风景的石子,哪个孩子会欢欣雀跃呢?我若不身体力行,就不存在任何历险;我若不用尽心力,一切就没有意义。

我想说的是,你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因为,不做这件事,便要做那件事——你们必须长大。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分别使用了“我”和“他”,“我”和“你”的称谓,请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专题练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称代词用法的理解能力。语段中的“我们”是指说话者、作者。A.“我们”指“小明和小强”两人。B.“我们”是“你”之意,不包含刘老师,指小明。C.“我们”指说话时的双方。D.“我们”与划线句中的“我们”,指说话者或作者。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称用法和作用的理解能力。画线句子中的“你”和选项C 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明确具体指的是谁。而 A 、 B 、 D 三项都是特指,因此选C。而A项中的“你”具体指的说话指的对象,不是泛指。B项“你”,具体指“听了老师话的”三个人中的任一一个。D项的“你”,指向对象具体明确。故选C。

3、【答案】①“他”通常指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留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称用法和作用的能力。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称用法的理解能力。文段中的“我们”是泛指,没有明确具体指的是谁。A.“我们”具体指的是乘着朦胧的月色在校园里悠闲地散步的人,不是泛指。超然客公众号B.“我们”是泛指,没有明确具体指的是谁。C.“我们”修饰“班”,指向对象具体明确。D.“我们”修饰“学校”,指向对象具体明确。故选B。

5、【答案】①以“我们”后辈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你”作为先驱者引领者为时代进步、国家图强的辛劳付出;②第一人称“我们”,更能直接表达对“你”的敬意,有利于带入读者共情;③如单用第二人称“你”,行文难免单调呆板,不如多种人称结合富有变化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称用法和作用的能力。“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表达“我”和大家对“你”的感受,用“我们”代指所有后辈,“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表达了“我们”后辈的敬意,从而侧面烘托“你”作为先驱者引领者为时代进步、国家图强的辛劳付出。“我们”是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也更有利于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氛围,引起读者的共情。“你”“我们”人称不断变化,综合使用,避免了行文的单调,使行文富有变化。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称代词用法的理解能力。例句中“我”泛指任何一个人。A.“我”是第一人称,语境中和你相对的一个人。B.“我”是泛指,每一个中国人。C.“我”是泛指,班上相互竞争的同学。D.“我”泛指任何一个人。故选D。

7、【答案】①人称灵活变换应用,使行文更流畅,思维不受阻碍。②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态度,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

【解折】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人称用法和作用的能力。第一处:“我也注意到了那个人,他听音乐,却不用心。他叫人用轿子抬他去听”中的“我”指代作者,“他”指代那个听音乐的人。用“我”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超然客公众号  用“我”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他”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行文更流畅,思维不受阻碍,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第二处:“我想说的是,你们没有权利不努力。……你们必须长大”中的“我”,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你”是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这里的“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人称转换灵活,当“我”转为“你”时,“你”成了描写的对象。用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交谈,就像老者给青年忠告一样,显得自然亲切,而道理更易于接受。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态度,即所有人都必须努力,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届新高考语言运用题型之代词的运用与表达效果专练
托福语法解析——种类繁多的代词用法!(上)
【自动保存】现代文阅读中三种人称及其作用1.第一人称...
代词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下载(非常实用)
人称代词宾格的用法语法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