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述百练:民法典的影响

民法典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出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有哪些条例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2020年5月28日,中国网《中国访谈》就此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王轶。

中国网:王院长,您好!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

王轶: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① ?

王轶: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这样一个体系架构。第一编是总则编,整部《民法典》的立法目的、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一般规则,以及不适合在《民法典》各分编中增加的规定内容(学术上把它称为立法技术的剩余),这些都放到总则编里,这是开篇。总则编之后是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物权编和合同编着重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着重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与人身关系有关的财产关系;侵权责任编既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又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益。

中国网:相较其他国家,我国《民法典》出台时间较晚,但是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民法典》中哪些条例能够体现我们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呢?

王轶:我们《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也好,时代精神也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发扬中国的智慧,提出中国的方案,然后在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想不这样都不行。如果不这样的话,就背离了中国人所分享的价值共识了。

比如说,有一种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这次《民法典》物权编中有一个新名词叫“土地经营权”,它是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派生出来的,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而进行的改变、调整、发展和完善。一个农村的居民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他可以在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内,通过出租、入股的方式转让土地经营权,还可以拿这个土地经营权设定抵押权,然后向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融通。这个土地经营权是一个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转的权利。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新三权分置”在我们《民法典》物权编中的一个体现,具有很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网:② ?

王轶:人类正处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转型阶段,我们的《民法典》就编撰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文明转型期。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出相应的时代精神。

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这种在信息文明时代迫切需要得到保护的人格权益做出了非常全面、完善的回应,而且我们还回应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给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带来的新挑战。比如说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或者科学研究活动,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矩和准则,《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对网络侵权设置更为明确、详尽的规则。而且同样也是立足于信息文明时代,随着人类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看法的改变,《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环境损害、对生态破坏所带来的相应责任的承担,也都做出了明确的回应。可以说这些都展现了《民法典》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这部《民法典》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能够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关键所在。

中国网:您刚才介绍的这些条例回答了中国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具有全球共性的。

王轶:对,可以这么讲,我们是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第一个借助《民法典》的方式整体回应这些新问题和新要求的。我相信,我们做的这种回应一定是对人类法律文明整体的一种贡献。

中国网:③ ?

王轶: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不代表它就不再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生活总在向前,法律体系也应该及时地进行发展和完善。我们进行《民法典》的编撰,其实也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这次编撰的《民法典》可以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可靠的、基础的、核心的、关键的法制保障。

我们还借助这次《民法典》的编撰,尝试用《民法典》来整体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这个重要的文明转型期所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可以说我们担当的任务和使命自古以来都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我们的法律文明不仅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它得同时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去。我们希望这次做出的整体回应,也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

中国网:可以说《民法典》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凝聚了好几代法律人的心血。我相信随着它的作用陆续发挥,也会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律保障。感谢王院长做客《中国访谈》,带来如此精彩的解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民法典》在总则编中交代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确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及一般规则,不包含立法技术的剩余。

B.我国《民法典》体现出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是在立足中国实际、发扬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C.我国《民法典》编撰于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特殊转型期,在世界上第一次整体回应信息文明时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D.编撰发展《民法典》不仅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还在我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民法典》各分编根据现实需求分别就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及财产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做了相应的规定,确实是为“民”立法。

B.“土地经营权”来自“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个农村居民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限内就拥有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转的土地经营权。

C.侵权责任编立足信息文明时代的种种改变,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确定因损害环境、破环生态而承担的责任,展现了法典的时代精神。

D.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意义重大,既能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法律保障,又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

3.下列哪一项不是《民法典》“土地承包经营权”中规定的合法行为(   )

A.村民王大把自己的土地作为商品转卖给了投资公司。

B.小李在他承包经营的园子里种植芒果、莲雾等水果。

C.小杨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把自己的上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小陈。

D.同心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了十几个农户以上地抵押贷款的贷款申请,预计发放贷款约101580万元。

4.根据访谈内容,在文中空缺处依次补出“中国网”采访王轶时提出的三个问题。

5.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你认为国家为什么要颁布《民法典》这一国民法典?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B    2.C    3.A    4.①您能帮我们梳理一下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吗?②我国《民法典》中哪些条例体现了时代精神呢?③您认为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有哪些意义(作用)?    5.①《民法典》的诞生取决于中国当下的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②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我们需要这样一部较为完善且具体的法律条例来回应这一转型阶段产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③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④《民法典》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律保障,造福于中国人民。⑤《民法典》的出台不仅回答了中国现阶段的时代问题,也是在回应世界性的时代问题,是对人类法律文明的回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我国《民法典》在总则编中交代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不包含了立法技术的剩余”错误,应该是包含了立法技术的剩余;

C.“我国《民法典》……在世界上第一次整体回应信息文明时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错误,人正处于从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期,《民法典》回应的是转型期的新题和新要求,而不是信息文明时期的;

D.“编撰发展《民法典》不仅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错误,应该是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侵权责任编立足信息文明时代的种种改变,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错误。“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属于人格权编。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土地承包经营权”中规定人对土地有经营权和承包权而没有买卖权。所以“村民王大把自己的土地作为商品转卖给了投资公司”属于不符合《民法典》“土地承包经营权”中规定的合法行为。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根据访谈内容,在文中空缺处依次补出“中国网”采访王轶时提出的三个问题。作答本题,实质上就是根据被采访者回答的内容,推断采访者的问题,即概括被采访者回答的主要内容,然后用问句的形式进行组织答案。

由王轶回答的内容“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这样一个体系架构……”分析可知,回答的内容主要涉及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故此处可填写:您能帮我们梳理一下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吗?

由“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自己的时代精神”分析可知,这部分内容涉及《民法典》所展现的时代精神,故可填写:我国《民法典》中哪些条例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呢?

由“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这种在信息文明时代迫切需要得到保护的人格权益做出了非常全面、完善的回应,而且我们还回应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给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带来的新挑战”“可以说这些都展现了《民法典》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这部《民法典》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能够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关键所在”分析可知,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的是《民法典》的意义,故可填写:您认为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有哪些意义(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针对材料中某一问题剃齿自己见解能力。

由“我们《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也好,时代精神也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发扬中国的智慧,提出中国的方案,然后在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想不这样都不行”可知《民法典》的诞生取决于中国当下的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由“人类正处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转型阶段,我们的《民法典》就编撰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文明转型期。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出相应的时代精神”可知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我们需要这样一部较为完善且具体的法律条例来回应这一转型阶段产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由“我们进行《民法典》的编撰,其实也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可知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由“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这次编撰的《民法典》可以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可靠的、基础的、核心的、关键的法制保障”可知《民法典》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律保障,造福于中国人民。

由“我们还借助这次《民法典》的编撰,尝试用《民法典》来整体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这个重要的文明转型期所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我们的法律文明不仅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它得同时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去。我们希望这次做出的整体回应,也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可知《民法典》的出台不仅回答了中国现阶段的时代问题,也是在回应世界性的时代问题,是对人类法律文明的回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确电子合同签订、履行规则 王轶:民法典回应信息文明时代需要
彰显'人民至上'!民法典草案在会场内外引发热议
这个时代比土地和石油更值钱的是什么?
《民法典》物权编亮点之一:设立土地经营权...
「民法典宣传月」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
农民、农民工与码农:中国文明那恒定的农业基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