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指导:步入阳光的能力

【原题呈现】

2019年上海春考作文题:

“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1、心向阳光,走入阳光

莎翁曾说:“黎明总会来临。”然而人们往往没有步入阳光的能力,永久的长眠在了黑暗中。故而,若要真正能够在阳光下生活,必须要有走进阳光的能力。

所谓阳光下的生活,便是理想、幸福、美好的生活状态,而最基础的步入阳光的能力便是能够走出茫茫黑暗的坚定和敢于追梦向光而行的勇气与执着。通向梦想和幸福的道路上常常埋伏着挫折失意,那些最终能在阳光下生活的人并不会被其阻挠前行的脚步。他们之中,有晚年近乎失明的莫奈,眼疾夺走了他看见阳光的能力,但是他坚定的画笔引领着阳光洒向他的睡莲和他的生活;也有昭和时期的作家泉镜花,他没有像同时期的日本作家一样因对现实的无望而自杀,进行着富有现实意义的文学创作,最终走出战争的阴霾,成为了文学的名胜。只有不在阳光未至时迷失而乱了阵脚,并始终朝阳光下的生活步履不停,才有机会兑现理想,让灵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亦有人发现自己身处的社会四处被乌云笼罩,决心通过驱逐黑暗来引入阳光。他们步入阳光的能力则是渴望光芒惠及全人类的使命感和慈悲之心,是心怀命运共同体的成熟和理智。若社会处于鸟云密布之下,放眼不见阳光,人们能做的只有亲自撕破漫漫黑暗引入阳光。萨特有言:“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这些有社会时代担当的人们不甘心此生被黑暗湮没,更不愿助长阴晦的不正之风,毅然以信念作剑,在通往光明的路上披荆斩棘。他们眼中的阳光已不止于个人理想,而是对普罗大众而言更美好的生活,在他们的引导下,更多人得以在阳光下生活。

然而很遗憾,具备了步入阳光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过上阳光下的生活。有的人不断向理想冲击、向希望坚定地前行了,却仍然走不出无边黑暗;有的人在向黑暗声讨,却由于势单力薄败下阵来。个人力量的绵薄,时代的局限总是客观存在,阳光下的生活或许一辈子只是黄梁一梦,但这些能力和心向阳光砥砺前行的努力并非徒劳无功。就如同《1984》中的温斯顿,他不是没有能在阳光下生活的人具备的那些品质,最终依然反抗未果,却仍让读者看到了他在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里的难能可贵,因为这些人的本身已使整个时代的光芒万丈。步入阳光的能力并非贵在最终能在阳光下生活,而是贵在向光而行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停”的决绝。

令人担忧的是,如今佛系青年们得过且过,甚至不曾想过朝阳光迈进。丧文化的大行其道磨灭了很多人走进阳光的能力。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怀揣对心中描绘的“阳光生活”的憧憬,坚定地前行,尽力驱散生活中的阴霾,我们总能比昨日更接近阳光。

无论世事如何熬煮,愿你我始终怀有一颗阳光明媚的初心,走出黑暗,驱散黑暗,并终有日,可以沐浴在阳光下生活。

2、阳光在我心

尼采曾说:我是太阳。读至此句,仿佛见闻喷薄的光芒和灼人的热浪滚滚而来。这句看似谬妄之词,却透露着智慧,仿佛向在阴影中摸索的人提醒着:看呐,阳光从不在远处,阳光只在你自己的心中。只有你自己走入,而非它追随你而来。

人人皆向往在阳光下生活,阳光——快乐和幸福,成功与赞美,沐浴着温暖,在真善美的律令下坦荡生活。然而,倘若仅为“凡心所向”,则“素履以往”使直入明亮的阳光下便可轻而易举,为何多者却尽在阴影黑暗中苦苦摸索,无处自拔?

因为阳光的对立面阴影,滋长着贪安稳的私欲,长久地麻木,因为阴影之中待立太久,而恐惧于步入光明,任凭阴影恣意肆行,而在其中漆黑中寻求安稳,庇护他们的脆弱。诸如《药》中麻木冷漠,冷嘲热讽却将泅就烈士鲜血的馒头吞下的看客们。又如《局外人》中疏离漠然的默尔索。作为被封建统治所压迫的底层受害人,为何会对以命奋呼民主清明的革命者冷嘲热讽?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又为何会对世事麻木至母亲去世亦如同无澜死水。不过是习惯了黑暗,面对阳光反而不安局促,连触碰也不敢。或有此种与“深渊凝视”之习于黑暗蒙昧,或有顾影自怜无法自拔,他们丧失了坦然走入阳光的能力,在黑暗中兜转,画地为牢。

无可否认的是阴霾的如影随形常伴人生左右,或现今周围漆黑一片,你一人朝光踽踽独行,或有山高水远万里阻隔阳光所在的另一边。然而拥有这份朝光前行的执着,怀有对美好的真善美的艰辛,便决定了你最终将跨过沉沦与失意,踏在阳光倾泻下的土地上。

请永远不要忘记阳光的存在!从古时越王勾践含辱被灭国,那份卧薪尝胆的执着苦心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到今日曾面对死神的如影随形的霍金所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刚强,即使一丝希望也因这样的执着刚强化为倾泻下的阳光蔓延数里。

由此我们明白,步入阳光从不是驾轻就熟如闲庭散步,在阳光下坦荡生长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土壤,遵从真善美的律令尤难。我们处于一个法律从未更完善公正,真理之光从未更熠熠生辉的时代,而甘愿沉沦堕落者亦从未更多。“丧文化”的风靡像为这份自甘堕落披上光鲜外衣一般,管中窥豹的看客们对真理之光视而不见。光如斯者逝,可不悲哉!

正如史铁生晚年写下“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将地坛视作自己的精神里的那条“线”,所谓阳光,往往不寄托于外物,而常存心间,为你我在困苦之中自我的救赎之路。

3、向往阳光

“人人都有向往阳光的本能。”这句话往往被用于论证人的向善性与时代环境的黑暗,可殊不知,人们真正缺少的往往不是环境的光明,而是走进阳光中的能力。

生活在阳光下,不仅意味着沐浴温暖,更意味着清晰。日光明亮,照见每个容光通过的缝隙,美好愈发熠熠生辉,而污垢与不堪亦将一览无余。良善与邪恶并不像人们往往认为的那样二元对立,而是作为一个人的一体两面共存。而人们往往不愿承认后者,如沙威无法与自身的两面协调而殉道,人们害怕清晰日光下显露出的自身的污垢,是以没有步入阳光的勇气。

人们向往阳光,又害怕灿烂的阳光会刺痛眼角。于是大多数的人们选择生活在阳光与黑夜交界的灰色地带,可正如李银河女士所说的:“人总是活在惯性里。”在灰色地带中呆久了,人们对于阳光的向往将慢慢下降,最终滑入全然模糊的黑暗里。而当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这样选择时,整个社会亦将慢慢滑入梭罗所言的“沉静的绝望”中。

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步入阳光的能力仍然被我们所需要。能力其一便是辨识并承认自身的污垢。如加缪言:“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不存在纯善的人,每个人生命中必然存在的那些丑陋,便是人们所谓的“病症”,这些丑陋无法被清除,无法“治愈”,我们只能学着去认识它们。这听上去十分消极,可事实上,这才是人类的一份大谦卑——认识到自己必然不完美,才有了在阳光下直视自己的勇气。

可若人们又仅仅停留在认识自我,仍然并不具备步入阳光的能力。“恶恶而不能去”的人,最终也只能委身于黑暗中止步不前。因此,步入阳光我们还需要一份向往光明的执着,一份在认识到自身的丑陋的前提下,仍然遥望阳光,并为之付诸努力的执着。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看清了生命悲剧后仍然热情的酒神精神,看到了认识到自我“凶强侠气”之陋并决心痛改的周处。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仍然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凯鲁亚克在达达主义中识尽自我虚无,仍在《在路上》中表达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他们都是在看见了污垢后仍然向前的人,也是最终活在了阳光下的人。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真正重要的并不是环境,而是你的选择。世界永远有阳光与黑夜,而你的选择与你的能力,将最终决定你的所在。如今犬儒主义与享乐主义的抬头,其实质便是蜷缩在黑暗里,不敢亦不能步入阳光的懦弱。以“人间不值得“搪塞生命,殊不知阻止了自己享受生命的人,正是不敢直视阳光的自己。阳光下的生活离我们很近,也很远,我们与它的距离,只是认识自我的勇气与向往光明的坚持。将其拾起,我们将惊喜地发现阳光已在头顶照耀。

4、发现阳光,步入阳光

“生在大地之上,人人都渴望太阳。”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如是说。然而要想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

何为阳光?是亘古的美与善,是人类终极的发展理想,是康德心中的道德律令和柏拉图构建的理性原型。确立心之所向是一生的课题,一个人的价值体系就如同平地上的高塔,倾斜的积累决定了终将到达的高度。因此,准确地找出阳光射来的方向,并努力朝之行进,才能最终步入阳光。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走向阳光的道路亦是如此。柏拉图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那些整日面对洞穴石壁的人来到阳光下时,却开始责备阳光的刺目。小说《白夜行》中,主人公们因为无法抛弃旧日的罪恶而终生行走于白夜,不见日光。愚昧和罪恶是黑暗的枷锁,无知无为的欢乐也会腐蚀一个人,犹如梅特林克笔下荒诞放纵的欢乐,见日光就暴露出自己虚无的本质,在被迫的自我否定中消解无踪。有改变现状、走出黑暗的自觉性与能动力,是步入阳光的前提。

然而,走进阳光的历程总是艰辛的。世上的阳光永远处在与黑暗的斗争之中,就如同地球的晨昏一般相互依存。罗曼罗兰说:“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寻求阳光的过程,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苏格拉底被公民处刑,只因他启发青年的尝试;恐怖统治之下,掩藏了多少文学青年的鲜血。我们需要有走进阳光的能力,忍耐艰苦,砥砺前行,风雨兼程。

大地之上,阳光并不普照每一个角落。时代前行,却在走得太快的人面前变成逆流。我们所需要的,是即使身处黑暗也永远心向光明的勇气和能力,坚定把持自己的脚步活出“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的独行气概,将阳光带进这个时代。由是,走入阳光的过程即是人发挥本质力量的过程,人在改变自身与周遭的同时发出灿烂光辉,照耀曾经那太阳未曾照亮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有许多人失去了走入阳光的能力,甘愿成为一名“死宅”“丧青年”,孤独而自闭,不似鲁迅所言要做社会的萤火,却一遍遍地唱着“远方的天空总是那么蓝,我却活在阴暗的角落里”。殊不知,其实最重要的是改变自我,感受阳光,发现阳光,步入阳光。毕竟,生而为人,又有谁不渴望阳光?

5、步入阳光的能力

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拥有步入阳光的能力。人们渴望生活在温暖和幸福之中,憧憬着光明美满的前程,而要在其中生活,需要步入阳光生活的能力,对内心的坚守,对生活的热爱。

阳光里的生活,充满着令人神往的温暖美好,和平安定,阳光下的人们静静地享受,细品生活的静谧悠闲。然而,正如人们常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在获得阳光、步入阳光之前,往往是漫长深沉的黑暗与暗潮涌动的风暴,人们在其中迷茫徘徊,失去了步入阳光的坚定与勇气。因此,要在阳光的温暖中生活,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在阳光来临前的坚守执着和拥抱热爱阳光的勇气。

步入阳光能力,是对于目标的坚定执着,勇于向眼前的黑暗阴霾发起挑战。闪着金辉的理想如同一盏盏明灯,颗颗黑夜中的繁星,指引着人们寻找光明。玛丽沃斯克拉夫特在男权的窒压下,向男权发起挑战,勇敢写作,造就了女权先驱;玛丽科尔文为了寻找人类罪恶的铁证,呼吁和平,在战场上度过二十六年的记者生涯;鲁迅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用笔尖的力量,敲沉睡在黑夜之中的国人。黑夜总是漫长而孤寂的,在压迫中仍能充满希望与信念的人,有着寻找阳光的勇气和能力,更在不断的追寻,升华的同时,将这种能力传递给他人,将微弱而明媚的阳光传播到更远更宽阔的地域,照亮他人的生活。

步入阳光的能力,是对生活的热忱和希望,发掘并珍惜生活的美好。生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因此没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而生活的意义和滋味正是在这些变而不猛的曲折中。热爱生活的人,善于在曲折中发现生命的光彩,将幸福的光芒洒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一如川端康成曾说的“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有活下去的理由”,一如默罕默德用一块面包换一朵水仙花的精神享受,又如安徒生“一个人仅仅活着是不够的,他还要有阳光,自由和一朵小花”。对于生活中美的享受和热爱,给予人们精神的光明和充实,使人们能够步入阳光,体会温暖美好的生活。

诚然,拥有了步入阳光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并不一定能使人进入阳光中生活,时代的约束和外界的压迫给通向阳光的路带来了诸多阻碍。意志坚定爱国的文天祥、谭嗣同,顽强地热爱生活的张爱玲,都未能享受到充满阳光,和平美满的生活,但他们拥有着的步入阳光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马车清醒的驾驭者,去寻求内心深处的阳光。

而如今,许多人误将阳光的生活当作物质奢靡的生活,利己主义者和贪官试图从他人的生活中偷取阳光,伪造了幸福生活的假象,也有人将没有能力作为借口,碌碌无为,放弃寻找阳光,也放弃成为他人的阳光。我们应当葆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爱,以一颗赤子之心,步入阳光。

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在风雨中坚定信念,追求生命的光芒:发现阳光的到来,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明与黑暗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总能找到希望的微弱光芒
摘一束阳光 送给自己 摆在忧郁的角落
救赎与生长——山鹿|绘画
黎明之前,是黑暗还是希望?——人性的守望者亚伦
黎明终会来临的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