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百练:咏风(王勃)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①。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词语补释】肃肃:形容快速。         加:给予。

林壑:树林和山沟,指有树林的山谷。

驱:驱散,赶走。

涧户:山沟里的人家。

卷:卷走,吹散。

楹:堂屋前的柱子。

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固:本来。

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动息:活动与休息。

松声:松树被风吹动发出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白话译文】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

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

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赏析】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这风确乎是“有情”的。

诗人以风喻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首联描述了炎热未消的时节,为使林壑清爽,习习凉风飘然而起。(内容)

B.诗人希望风驱散烟雾,使自己能够寻访涧底的人家,看见山间的房屋。(内容)

C.颈联写风虽然来去无痕,但一起一息仿佛都发自内心真情,合人心意。(内容)

D.尾联写日落西山、万籁俱寂之时,风仍然不止息,吹响松涛,予人欢乐。(内容)

【关键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诗句含义、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理解赏析能力。

【答案】B

【解析】颔联诗意理解有误,这两句写的是风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

2.后人赞此诗“有情”,又称此诗“最有余味”。请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有情”和“余味”的理解。(6 分)

【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通过词语的理解找到考点即赏析诗歌情感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答题思路】

(1)理解题干关键词语:“有情”,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余味”,言已尽而意无穷。

(2)分析诗歌情感:风高尚勤奋,不舍昼夜,给人带来清爽愉悦,有情有义;诗人对风充满赞美之情

(3)分析艺术手法即“余味”是如何形成的。以物喻人,表面写风,实际上令人联想到具有相同精神品格的人;运用拟人手法,将“风”人格化,把风写得具有人的思想、行为。

(4)根据题干,分“有情”“余味”两方面作答;“有情”着重分析诗歌情感,“余味侧重分析艺术手法;作答时要点与分析结合。

【参考答案】

后人赞赏这首诗“有情”,即诗歌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最有余味”,也就是说诗歌言已尽而意无穷。

①诗歌“有情”,即赞风的“有情有义”。

A.表面指风有情。风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吹动松涛,为人奏起乐章。

B.实际托物言志,表达诗人有情。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风不辞辛劳、慷慨无私的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自己普济苍生的情怀。                    

②诗歌“最有余味”,即耐人回想的味道,言已尽意无穷。

A.托物言志,表面写风,实际上是以风喻人,借风咏怀,所以耐人回想,最有余味。

B.运用拟人手法,“驱烟”“卷雾”“加我林壑清”“为君起松声”等,赋予风以人的动作情感,富有情趣,耐人寻味。 

【评阅细则】每点3分,其中词语释义1分,手法1分,分析1分。

【改进建议】

1.学会读懂诗

能够借助所给注释、选择项等理解支架,大体读懂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2.注意审清题

避免因审题不清或题型答题方法不明,缺少答题要点,偏离了答题方向。

3.培养规范答题意识    

按照题目所问有步骤答题,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答题思路要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歌写作与欣赏》六、神韵悠远
第十章 诗歌审美特征论
25位大师,25幅松画,25种风骨
那缕清风
《咏风》:王勃告诉你,做人要向风学习
墨脉 松涛诗词唱和集 || 马帮诗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