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校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概括伟人贡献,致以崇敬之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悼词的特点和文章的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层次和体会作者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作者寄寓情感的语言表达。

4.文化传承与启示:了解人类友谊典范的真正内涵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层次和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作者寄寓情感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在5年流亡时间,马克思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死亡。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第一卷)。

恩格斯的家庭条件不错的,父亲是一个工厂的老板。马克思虽然出生于律师世家,但家境并不好,尤其是自立门户后,他的妻女常常有忍受饥饿和疾病的困扰。

恩格斯一开始也并不是很有钱,他在家族公司欧门·恩格斯公司中担任办事员,月薪也非常低,但是这个时候,恩格斯每个月挤出5英镑来救援马克思。当时一个熟练的工厂男工的平均月薪是18先令(20先令为一英镑),东印度公司的中级官员每月6英镑工资。1852年2月27日,恩格斯写信给马克思说:我从此每月都可以寄给你5英镑,即使我自己负债也在所不惜。但是,这5英镑并不代表我的全部,如果你另有需求,请务必再想我要!

1860年,恩格斯做到了公司的副经理,对马克思的支援提高到了每个月10英镑,除此之外,他还时常另外给予马克思一些帮助。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121镑。对当时的恩格斯来说,这已是倾囊相助了。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整理,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正如列宁所说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悼词】中国古代称为“诔词”、“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悼文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

1.点明悼念对象,通常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2.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评价其一生。

3.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

悼词一般由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读。

悼词的正文通常由开头、中段、结尾三部分构成。

1.开头:介绍死者,概述死时情况。以沉痛的心情尽可能全面地介绍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所享年龄等。

2.主体:追忆死者事迹,进行崇高评价。悼词主体部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的贡献。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修养等进行评价。一般先概括,再具体介绍。

3.结尾:继承未竟事业,表达悼念之情。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等内容。最后要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或“安息吧”。

【小结】一述其哀,二赞其功,三颂其德。

(二)任务一:熟悉文本内容,梳理文章层次

【提问】通读全文,本篇悼词的开头、主体、结尾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明确】第1段(开头):述其哀——逝世的情景。

2-7段(主体):赞其功——一生的贡献。

8-9段(结尾):颂其德——深远的影响。

【提问】恩格斯为作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自然是非常熟悉马克思一生的事迹,。请大家默读文章主体部分,思考马克思有哪些伟大贡献。(同时,找到提醒思路的标志性语言)

【明确】第3段: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4段:发现剩余价值规律。(注意段首的“不仅如此”“还”)

第5段:许多领域独到的发现。(“即使……也……但……”)

第6段:关注其它领域的新发现。(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第7段:革命实践贡献:宣传革命思想,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提问】文章第2段是属于“述其哀”还是“赞其功”?它与后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评价马克思的逝世是一种巨大损失。“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对于历史科学”总领后文叙述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总分关系。

【小结】主体部分,先总后分,从理论到实践,从科学家到革命家,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提问】恩格斯是如何“歌颂马克思的品格”的?表现了马克思怎样的品格?请阅读第8段。

【明确】这一段高度评价马克思在当时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比: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不同态度。突出了马克思顽强的革命意志、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宽广的气度与胸怀,又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

【提问】为什么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意思是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都不是因为私人原因而成为敌人。言外之意是他大公无私,所有的敌人里,没有一个是因为他私人的原因而成为敌人的,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公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高度赞美,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提问】“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有什么内涵?

【明确】既是深切的悼念,也表达了对无产阶级事业必胜的信心。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刚刚兴起,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三)任务二:鉴赏作者寄寓情感的语言表达(同时分析马克思的品格)

【提问】朗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思考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情感。

【明确】凝重肃穆,表达了哀痛悲伤的之情。(追问具体如何做到的呢?)

1.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深。

2.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而见哀伤。“最”字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3.停止思想:讳饰手法,不说去世,是不忍,可见悲痛之深。也符合马克思的身份。

4.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

5.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小结】文字朴实,叙述平静,背后是恩格斯难以抑制的巨大的悲痛。

【提问】第2段是一个单句,请分析整个句的关系与意思。

【明确】“即”之后的内容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位语,起具体解释的作用。三层意思:1.生存需求决定精神活动;2.生产资料的生活是上层建筑的基础;3.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所以”和“因而”说明三层意思,逐层推出。

(四)教学总结:请从演讲场合、目的、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比较《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不同:

1.场合:《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创刊纪念会,氛围是融洽和谐的,心情是愉快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葬礼现场,气氛是庄重肃穆的,心情是沉痛哀伤的。

2.目的:《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马克思剖析社会矛盾,宣传革命思想,激励革命战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概括逝者一生功绩,表达崇敬和哀悼之情。

3.情感:《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从大家熟悉的1848年欧洲革命谈起,引起大家兴趣;创刊会是在伦敦举行,与会者多是英国人,强调英国工人的积极性,引发共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谈起,这是参加葬礼的人都关心的事实,总结一生贡献后,做出至高评价,说出大家的心声,引发共情。

4.语言:《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运用比喻修辞,引用英国莎士比亚剧作句子,具有针对性与鼓动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言简洁朴实,运用讳饰、对比等表达悲痛之情,突出马克思的品格。

堂堂清:《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堂堂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在马克思主义墓前的讲话》优质教学课件PPT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如何写好悼文和祭文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
【马克思逝世140周年纪念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全世界无产者不会忘记他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