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代茶范”颜真卿、苏轼、朱权、李渔、林语堂、吴觉农、张天福

“时代茶范”:颜真卿、苏轼、朱权、李渔、林语堂、吴觉农、张天福

时代茶范。是与所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著名茶人的顶级代表,是左右所处时代茶德风气走向的关键人物,是影响后代社会茶德修行的众望典范。中国历代的“时代茶范”:〔唐〕颜真卿、〔宋〕苏轼、〔明〕朱权、〔清〕李渔、〔现代〕林语堂、〔当代〕吴觉农、〔新时代〕张天福,他们灵魂高尚,茶德流芳,令人敬仰。

唐朝(618年—907年),是大一统中原王朝,共计289年,历经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中兴之治国势复振,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颜真卿(709年-784年)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经历安史之乱、中兴之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成为大唐中兴依重的能臣,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颜真卿是唐代茶德风气的倡导者,他编纂《韵海镜源》,兴茶会雅集,增进学士以茶交情兴文,促成兴起了唐代湖州文化圈的繁荣;他推动第一个皇家茶工厂--顾渚山贡茶院建成;他出资建“三癸亭”支持陆羽办茶亭,帮助建成“青塘别业”,陆羽入住修订《茶经》,完成三稿并付梓。

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将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书法,创立雄强、壮美、宽博的“颜体”楷书,透露出中正的行为修养,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唯一能与王羲之雁行的书法家。“书至于颜鲁公”,“颜楷”被后世奉为楷书首典。

颜真卿是道德楷模,他为官近五十载,一心为国、一尘不染、一意担当,勤政爱民,惜才兴茶,以自身“云水风度、松柏气节”诠释了茶德精神。颜真卿无愧是唐代茶范,他的茶魂带着唐代的气象和自身的本性:博大。

宋朝(960年-1279年)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计31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社会文化呈现儒学复兴、政治开明等特点。

苏轼(1037年-1101年)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茶事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苏轼历经坎坷、命途多舛,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典范。苏轼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样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苏轼与茶结缘终生,长期的地方官经历和贬谪生活,使苏轼足迹遍及江南、华南茶区,他采茶、制茶、点茶、品茶、讲茶、咏茶,情趣盎然;“从来佳茗似佳人”,成了苏轼保持旷达而乐观人生的精神伴侣。他创作有大量的茶事作品,着眼于抒情与人生历程的高性情相贯通,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广为传咏。

苏轼是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历程中涌现的文坛领袖,他不但是茶人首席代表,而且是左右宋代茶德风气走向的关键人物,也是影响后代社会茶德修行的众望典范。苏轼无愧是宋代茶范,他的茶魂带着宋代的气象和自身的本性:旷达。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多民族进一步统一稳固的王朝。共计276年。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朱权(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明朝第一代宁王。永乐元年被改封南昌后,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隐居,多与文人学士往来,潜心戏曲、古琴、茶道和著述以寄情、平生撰述纂辑见于著录者约70余种,存世约30种。

朱权多才多艺,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所作杂剧今知有12种,《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

朱权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所制作得“中和”琴,号“飞瀑连珠”,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

朱权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借茶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内心世界,达到修身养性;他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提倡饮茶方式要方便、简单,顺应茶本身的自然之性,推动了叶茶(散茶)发展;他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茶谱》传世。

朱权以隐士之力参与促进明代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他不但是明代茶人杰出代表,而且是推动明代茶德风气走向的重要人物,也是影响明代社会茶德修行的突出典范。朱权称得上是明代茶范,他的茶魂带着明代的气象和自身的人性:清真。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统一多民族得到巩固和发展的王朝,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268年。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文化传承出现流派纷呈和世俗化。

李渔(1611-1680)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建筑“芥子园”别业、构筑伊山别业(即伊园)、修筑“层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曾设家戏班,至各地演出,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一生著述五百多万字。他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传》、著作《笠翁对韵》等。

李渔是中国古代文化人中交友最多、结交面最广的文人,有文字记载的八百余人中,上至位高权重的宰相、尚书、大学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艺人,遍及十七个省,二百余州县。他在长期的漫游中,对大自然、风土人情深观察研究,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既有写实的、抒情的,也有联想的、议论的,语言精炼,韵律优美,深得世人称颂。他还将这些从游历四方获得的素材移植到小说、戏曲创作和造园艺术中。

李渔是真茶客,对茶具、茶道、茶品等方面富有研究,还创作过以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并常将茶事做为展开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李渔论饮茶,讲求艺术与实用的统一,《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他的品茶经验和论述,对后人有很大的启发。

李渔以民间文人之身励行清代文化艺术世俗化,他不但是清代有作为的茶人代表,而且是推动清代茶德风气和茶美学走向的重要人物,也是影响清代社会茶德修行的突出典范。李渔称得上是清代茶范,他的茶魂带着清代的气象和自身的本性:融化。

现代指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中国一个国际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崇尚,成为民国文化的时代之魂。

林语堂(1895年-1976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后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写《苏东坡传》,在苏轼身上完成了自身某些特质的投射:诗人、乐天派、作家、工程师、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生性诙谐的人。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在民国大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下,他去信仰完美人性,很幽默。他提出诙谐的“三泡”说:“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

林语堂身体力行,双语齐发,通过多种题材的文字,试图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他身处两种文化环境中,向世界说:“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林语堂还有着优势:人望、才情高和传播力强,自然成了那个时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大使”。

林语堂直面人生,并不缀以惨淡的笔墨;讲改造国民性,但并不攻击任何对象,而以观者的姿态把世间纷繁视为一出戏,书写其滑稽可笑处;品茶,进而追求一种心灵的启悟,以达到冲淡的心境。他称得上是现代茶范,他的茶魂带着现代(民国)的气象和自身的本性:诙谐。

当代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40多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从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

吴觉农(1897-1989)中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

吴觉农是一位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苦难的旧中国,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不断求进步的革命知识分子,他的身上表现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他振兴中国茶叶的理想同他爱国主义的思想密切相关。

吴觉农被誉为“当代茶圣”,他毕生从事茶事,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他所著《茶经述评》至今仍是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他还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代茶圣吴觉农,博学多才,不慕官禄,艰苦创业,矢志许茶,为我国当代茶学理论、科研育人、产销贸易等方面作出了划时代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我国当代茶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吴觉农不愧是时代茶范,他的茶魂带着当代中国的气象和自身的本性:担当。

当代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40多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2017年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前进方向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天福(1910年-2017年)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也是首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十大茶叶类专家之一。八十多年如一日,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当代中国茶学泰斗。

张天福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他主张中和〔唐〕陆羽《茶经》所提:“茶最益精行俭德之人”和〔宋〕赵佶《大观茶论》所提:“致清导和”、“韵高致静”,提升以“俭、清、和、静”为内涵的中国茶礼(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他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以清香的茶叶、优雅的琴声、高雅的茶艺,为人们提供一个个安静祥和的美好生活空间。

张天福坚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黎明即起,清茶一杯……美好生活靠努力创造,“一叶香茗伴百载,俭清和静人如茶”,张天福老人是茶人寿享茶寿108岁的古今唯一人。张天福不愧是新时代茶范,他的茶魂带着当代中国新时代的气象和自身的本性:中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觉农为何有“当代茶圣”之誉?
吴觉农以及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凤庆滇红茶的来历和故事(三)
玉壶茶人 祝吴老九十大寿
人生如茶泡出来(图)
当代茶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