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中得大自在

  天下之物,不能感人之心,而人心自感于物也;天下之事,不能移人之情,而人情自移于事也。一一苏轼

闲来无事,随手翻得王维诗句,见有一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反复咀嚼之,半闭上眼睛,幻想当时王维所见之情景——夜深人静,灯火全无,坐于庭前,尘氛不到,始觉山中境界之空灵。这种空灵是一种没有主客二分,没有物我区隔,亦无时间流淌感,更没有王阳明那种花开花落的展开的过程空间。恰恰是因为人“闲”,所以得以从平素惯习的山林、溪水、鱼舟等等被当做“它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此时,“我”也成了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的观者,无知识之撕裂,无情感之肆意,无悲无喜,无嗔无欲,浑然与外境溶为一体,让世界依其真性而显现,正如清人王尧衢所说:“人闲桂花落,人心无事,湛然清虚中,见物性之自然,自开自落而已。”

再再想到,吃茶亦不过如此。

当王维之时,禅宗惠能方才完成其佛教中国化的改造,它与儒道两家尚未彻底完成融合之路。唐人的“闲趣”,还不曾把吃茶当作一件表达真性的雅事,那时的茶,还要添加各种“料”,以增滋味,承袭豪放飞扬精神的唐人耐烦不得这种精细婉约、需要静心去寻的茶味。唐人遣兴的饮品乃是醪酒耳。即便如深得禅家意味的王维,也是在诗中这般写道:“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答张五弟》)虽然得其“自在”,但却还没寻到能贴切符合这种自在品味的遣兴遣意之物。

直到宋代,此时的儒释道三家彼此各取他家之长,以弥自家之短,尤在其对待生命意义的本真上,三家的极致指向趋同于一致,虽然仍然是“各自表述”,但不论是依“心”还是依“理”,都只是路径不同耳。也正是到了此时,新的审美高度方才建立,人们从万千世界中终于挑出一件既是“物”又是“事”的茶来,将其精神和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境界寄托于其间,这也是我说,既可以把茶当做审美情绪极致的“事”来干,也可将其当做人世间遣兴寄意的“物”来把玩的一个缘来。

所以呢,茶这件物事一路发展到今天,被人们玩出各种花样来。

目下最最流行的说法,便是将吃茶的过程称为“茶艺”或“茶道”。茶艺者既可以理解为吃茶的“艺术”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吃茶的“技艺”行为,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作为一种技艺表达的行为艺术。而茶道者乃是一种带有宗教神圣情绪的“修炼过程”,旨在通过各种规定动作的反复演练,以期达到那种“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彼岸。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王维,王维字号“摩诘”,乃是由维摩诘菩萨化来,维摩诘是个于尘世的大富大贵、大俗大艳的声色犬马中修得正果的菩萨,我个人以为他才是真个的“不着相”。王维从《维摩诘经》中深得其中三昧,乃是个“自在”二字,不论身处何境,均得大自在。他若是其生于北宋年间,相信会成为一个发扬茶的雅致精神的大家,其诗中也定以吃茶为妙要。

在下从王维诗中得一念头,吃茶最难处,也是最确当处便是“得其自在”。若要自在,首先需得“人闲”。人闲并非无事,既不是身上无职无干无有凡俗之人必得要有的衣食之劳碌;也非是心闲,所谓无牵无挂无有烦恼。人闲乃是能“入境”,身与世界相融,那种物我合一的真性。此种境界是最难得着,现代人尤其更难,皆因了当下人类的知识和生活节奏、物资生活的丰富程度远非古人所能比拟,况且天真情趣未经人手改造的自然也越来越少,人与自然的沟通往往被带上人工雕琢的信息。所以现代人要体会佛家所说的“觉悟”境界是比古人更难了。大家读《五灯会元》,会惊讶何以古时能有那些个得道高僧,而当下则似乎很难遇到一个,盖因如此。

在中国人的词汇里,“心”与现代科学所说的“脑”,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古人并非不知人有脑,也并非不知人脑是用来思考的。但古人却似乎比我们明白用心和用脑的区别。现代人掌握了太多的“科学知识”,所以语言文字的符号化特指被深深植入日常习惯中。比如我们现在读佛经,见到佛经中让人“心无挂碍”,总会下意识的屏蔽去脑中的意识念头。其实古人所理解的心很可能就是指心的周围一带,甚至可能是腹腔中肠胃周遭神经系统,这是生物进化最早形成的神经系统,用来监测和表达人的内在各组织的“感受”并给予响应。这种“感受”是我们的大脑所不能真切“感觉”和“表达”的。而这种对人“内稳态”的自然调试的机制,很可能就是佛家道家用各种语言符号都无法说的清的“心”。所谓的“觉悟”也正是当人们能够去除负责“意识”的大脑的干扰,从而直接体验到这种“心”的真性,因为这种“心”,不仅负责内观,还负责外观——即人与自然万物的情境(信息)交流。而对于微观(量子)世界组成皆为一致的人与自然外物来说。“心”所能体验的只是“物我为一”的融合状态。

如此,将其应会到吃茶上,则似乎更有可能是这样一种境界:物我无隔。

且不论茶是贵也罢,贱也罢;好也罢,坏也罢;且不论茶器之精雅粗劣;不论是雨也罢晴也罢;更不论春夏秋冬,也不须是雅室花插,正襟危坐,亦不须是山涧汲泉,栗柴煮水,只需如王维诗中所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取一自在心,拿“心”去感受到茶叶在壶中水中慢慢润开浸出的“情”“景”,便是上佳境地!

倘若真如此。当年前门两分钱一大瓷碗的大碗茶,也能得大自在滋味。

 二0二0年十一月于勤思斋

联系方式




集贤元典会

杨老师:13770346566

微信:bolaab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心无住 禅者之茶
≮茶道≯ 茶壶里的文字禅
一任自心茶禅味
阳春三月,最好吃茶去
静心音乐《气定神闲》享受一种超然的境界
茶之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