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Z123】膀胱乳头状瘤

【病因病理】

    膀胱肿瘤大多起源于上皮组织,占95%以上,其中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膀胱黏膜的任何部位,但以膀胱侧壁和三角区最多见。真正良性的乳头状瘤很少见,在膀胱乳头状肿瘤中仅占1%~2%。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乳头状瘤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一般体积较小,0.5~2.0cm,在膀胱黏膜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有时乳头细长呈绒毛状或分支状,有蒂与膀胱黏膜相连,细长的乳头漂浮于尿液内。镜下可见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增生形成乳头状突起。乳头表面背覆上皮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非常相似。细胞大小、排列多很整齐,似正常分化。

【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之比为4:1。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肉眼血尿。分化良好的乳头状肿瘤可有严重血尿。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和下腹肿块为起始症状者,多属晚期症状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X线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2.膀胱造影     可发现大小不ー、数目不定的充盈缺损,表面可光整或凹凸不平。良性者基部较窄,可有蒂。此外,造影还可显示伴随的结石、炎症、积水及憩室等病变。

    3.CT    显示乳头状瘤一般较小,呈乳头状突入膀胱内。肿瘤表面光滑,膀胱壁无浸润,有蒂与膀胱相连。注入造影剂后肿瘤可有强化。但在病变早期,与低度恶性的乳头状癌难以鉴别。



    4.MRI    与CT表现类似,病灶呈长T1及长T2信号灶,膀胱壁的异常信号最易在T1WI鉴别。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本病与早期乳头状癌鉴别较困难,若肿瘤表面不规则,有溃疡形成,应考虑乳头状癌的可能。膀胱其他恶性肿瘤,如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肉瘤、淋巴瘤、恶性间叶组织混合瘤等,表现为膀胱壁增厚,表面不光滑,呈结节状或菜花状,侵犯膀胱黏膜下层、肌层甚至膀胱全层,受侵犯的膨胱壁扩张受限,呈平直,甚至凹陷。

     由于本病早期就有血尿表现,首次就诊时肿瘤往往不大,造影检查易漏诊。CT、MRI能明确显示肿瘤部位、结构,由于能多轴面成像,MRI的定位价值更高。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膀胱肿瘤
病理学丨膀胱癌
尿道肿瘤
膀胱肿物超声诊断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编码探讨
膀胱肿瘤的病因 怎么治疗膀胱肿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