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年即景

我小时候,大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吧,那时候过年小孩子不要太开心噢。早上起来,先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一身新衣服。尽管所谓的新衣服也不过是在旧棉袄上套一袭新罩衫、旧棉裤外套一条新罩裤而已。再加上一双新袜子、一双新球鞋,岂不是从头到脚“赤刮腊”新啦?小孩子穿着一身新,怀里揣着爷娘或亲友给的压岁钿,欢天喜地地跑到外面。只见马路两边的商店统统上了牌门板。上街沿摆满了一个个“套烂泥菩萨”的摊头。做这种生意的人平时不知躲在什么地方,一到过年忽然像从地洞里钻出来似的,摆得满街都是。



弄堂口也围着许多人,一个个脑袋挨着脑袋凑在一起。原来下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罩盘,里面有一个个小孔。透过一层玻璃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孔下端都放着一样诱人的奖品。盘的右下角有一个弹簧柄,小孩付钱后就可以把弹簧柄拉开,然后“啪”地一放手,弹出一颗闪亮的铁弹,去博运气赌输赢。幸运者便能得到一卷水果糖之类的奖品。


过年时空中除了不断的爆竹声之外,还有一阵阵的“叉铃”声,“嗡~嗡~嗡”地直响。


卖各种花炮、高升、话梅、桃板的小摊前簇拥着穿戴得花花绿绿的小孩子。他们指指这个要,点点那个也要,爽快地摸出口袋里的钱换回能带给他们快乐的东西。男孩子把一个放不响的小炮仗拗开,用线香把里面的黑色粉末点着,随着“嘶……嘶……”一阵响,拗断处迸射出一片火星。他们把这叫做“老太婆出屎”。小姑娘用嘴嘬着一截短竹筒,鼓起腮帮在吹一个红色洋泡泡,吹大后把那节竹筒从嘴里拔出来捏在手上,一脸得意地侧耳倾听空气窜出来鼓动璜片的“呜……呜……”声。四周围弥漫着一阵阵呛鼻的火药味,“乒乒乓乓”、“蓬……哗啦啦”的烟花爆竹声不绝于耳。



到了六七十年代,上述那些玩意儿全都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成为过年特征的便是大家手里捏着分成“大户”、“小户”的副食品卡,半夜三更去小菜场排队买一只冻鹅、两条冰带鱼之类的家禽鱼虾。常常为了买这些凭票配给的东西,一家大小要在冷风里裹着棉大衣轮流通宵排队。最后面孔耳朵冻得通红,总算买到了一篮子平时难得一见的年货。那时候过年,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莫过于一齐动手把这些东西洗、拣、切、烧、炸、煎、爆、炒。然后,一家大小围桌而坐,一起举箸碰杯,大快朵颐,以满足做人最基本的口腹之欲。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马路上煞煞清,什么玩意儿也没有。偶尔有几个高升腾空而起,打破了许多人懒洋洋的好梦。于是,人们打着哈欠起来了。男的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黑呢长大衣,女的系上一条花色绸围巾,搀上辫梢上扎着花蝴蝶的小姑娘,手里拎着一盒奶油蛋糕或一篮水果,如走马灯似地到一家家拜年去了。他们知道再迟些,大家都出门后,乘公共汽车就挤了。


早晨9点半后,出门的人流渐入高潮。这时候,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全是踩着炮仗残屑、手里拎着礼物、脸上喜气洋洋的拜年人。遇见弄堂里的邻居或熟人,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必定是“新年好!新年好!”到了长辈家,登上三转四弯幽暗的狭梯,穿过灶台上摊着蛋饺春卷的灶披间,到了拥挤的小房间里,没那么多凳子坐时,就坐在铺着一条长布的床沿上。这时长辈们会端出自炒的瓜子、“大白兔”奶糖等招待客人。小孩子的口袋里会被塞进一个装着几块钱的红纸袋。大家围坐着嘻嘻哈哈一边聊天,一边吃着水磨粉黑洋酥汤团。房里的一些老式家具已在掸尘时被揩得纤尘不染。毕竞是过年嘛,人们笑逐颜开地从一户人家出来,在一路“新年好!新年好!”与“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又走向下一户人家。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上海人每年吃过年夜饭后观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了过年的最大乐事之一。中央台也越来越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殚精竭虑,年年出新,让大家乐个够。每年的这一台节目也的确把中国人过年的气氛渲染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随着中央台春节晚会的年年必看,上海人放的爆竹焰火似乎也一年比一年更加热烈。人们的钱袋比过去鼓了些,心理上有一种过年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强烈愿望。既然我们小时候形成热闹喜庆气氛的一切随着时代变迁再也回不来了,那么放鞭炮焰火就成了上海人宣泄这种内心要求的一个喷发口。那玩意儿也的确够刺激、够火辣、够热闹的。还有什么比烈焰腾腾、硝烟弥漫、噼呖啪啦的爆竹焰火更激动人心呢?它们要声响有声响,要视觉效果有视觉效果,要气氛有气氛!假如六七十年代上海人的过年乐趣大部分集中在吃上面的话,那么八十年代以后,上海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低层次享受了。他们在腾腾的高升破空而起声中欢呼自己过去一年的收获,同时也在雄心勃勃地企盼新年的更大吉利!那些年来,黄河路、乍浦路等几条财气特别旺的马路,每年大年初一与年初五清晨,遍地都是烟花爆竹残屑,远远看去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



到了九十年代,上海人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不再认为时间是不值钱的可以随便浪费的东西了。于是拜年的方式开始有了转变。既然电话已经普及,人们猛然醒悟何不利用它来拜年呢?这该节省多少时间与精力呀。这一办法普及后,马路上拎着奶油蛋糕大游行的景观顿时减少了许多。以前有个笑话说,一家人把客人送的蛋糕再去转送别人,结果这盒蛋糕在亲友间旅行了一圈之后,最后又回到了自己家里。不过这个蛋糕已经过了保质期不能再吃了。把客人送的礼品,自己舍不得享用再去转送别人,在必须跑许多人家去拜年的上海老百姓中的确很普遍。


龙华寺烧头香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大年初一天还未亮,玉佛寺与龙华寺门前已被手捧香烛的善男信女们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甚至大年三十晚上就候在那儿等着烧头香。一清早寺门打开后,争先恐后拥入的人群中不乏穿着时髦的摩登男女与社会名流。他们忍着催人泪下的烟熏火燎虔诚地点香燃烛,跪在油光光的拜垫上默默祝祷。这样的礼拜更多地含有与放高升一样的意义:去除烦恼,许个心愿,新年大吉大利。


以后人们又发现用拷机、手机与e-mail也可以拜年。年夜饭预定后可以到饭店去吃。若嫌那儿缺少家庭气氛,甚至可以把厨师请回来办家宴。那么省下来的时间上海人到哪儿去呢?出国去旅游呀。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出国出境手续变得越来越简化了。到新马泰、韩国去已经有点小儿科,日本游、澳大利亚游、欧洲游也火爆得很呢。过年期间,旅行社的价格虽上浮了不少,但仍供不应求。


近年来,有些上海人更喜欢利用过年的长假清清静静地在家里看看平时没时间翻阅的新书,听几张自己心爱的CD片,观赏几部精彩的电影。当然还有许多上海人过年必定要痛痛快快地搓几个通宵的麻将,或呼朋唤友到舞厅里去蓬嚓嚓。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们往往在春节期间聚在一起喝喝茶,嗑嗑瓜子,嘻嘻哈哈地畅谈个人的变迁与经历,回忆那些已经飞逝而去的美好时光。这时候大家暂时忘却了自己的两鬓白发与眼角皱纹,仿佛又回到了笑话百出的童年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阿姨每天这样做这个动作,中央台都报道了!
上海迪士尼乐园烟花表演秀测试:璀璨烟花点亮城堡
宋朝过年民俗“大人睡觉小孩守岁”的好处
宋朝过年民俗“大人睡觉小孩守岁”有哪些好处?
【年味儿征文作品展播】南昌市东湖区南林小学生征文选
烟花\火药的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