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司企业史——施乐(四)

施乐传奇

从1907年建立之初,施乐(Xerox)似乎就是一个不愿改变的公司。在它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种坚持有时成了顽固不化,有时却变成了坚持不懈。

天使与魔鬼总是一线之隔,这种刻骨的体会相信每一任施乐的CEO都会有过。

再造数字施乐

当时钟跨入20世纪90年代时,施乐再次面临着数字时代的机遇。这一次,在保罗·阿莱尔的带领下,施乐成功了。

阿莱尔盛世

保罗·阿莱尔是马萨诸塞州一个菜农的儿子,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在卡恩斯的质量革命中,他是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

按照阿莱尔的经营策略,施乐卖掉了与主业无关的公司,专注于主营业务。1994年,施乐开始将自己定位为文件管理公司,而不再仅仅是复印机生产商,同时将公司的标志更改为像素化的“X”。

多款数码打印/复印设备的推出让施乐迅速开辟了一片新的市场,“施乐公司再一次充满活力。”《福布斯》(Forbes)毫不吝啬对施乐的赞美。阿莱尔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采访时表示:“我们旨在建设一个既拥有目标高度集中的小企业所具有的速度、灵活性、责任感和创造力,又具有大公司所特有的规模效益、资源获取优势和远见卓识的公司。”这是一个战略狂想。

1999年,施乐数码产品的销售额为102亿美元,模拟产品的销售额为74亿美元。按照阿莱尔的设想,施乐将加大投入,在新千年里继续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对于施乐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时候的表现,华尔街给予了非常正面的反应。股价从1991年的11.47美元涨到1998年的59美元和1999年的最高点—68美元。连续70年来施乐一直向股东发放年度红利,自从1948年起一直发放季度红利。以至于在华尔街,施乐股票有“孤儿寡妇股”(Nifty Fifty)之称表示其增长稳健没有风险,孤儿寡妇可以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投资于此以备养老

“千年虫”发作

阿莱尔在出任CEO不久,就开始与董事会商讨接班人的问题。到了1996年,董事会决定增设一个总裁兼COO(Chief Operation Officer)的职位,这一位置是任职CEO的过渡,可以被看做是“储君”。通过猎头公司,阿莱尔找到了理查德·托曼(Richard Thoman),一个完美的人。

托曼在几所不同的大学拿到了四个学士学位、三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从麦肯锡、美国运通直到IBM,托曼一直跟随郭士纳。当托曼在IBM负责个人电脑部时,将190条生产线缩减至65条,改善内部信息系统,让经理们随时可以获得销售数据,终于在1995年将个人电脑部扭亏为赢。

1997年,托曼离开IBM出任施乐总裁兼COO。1999年,托曼正式出任CEO。但是在董事会的要求下,阿莱尔继续列席高层管理会议。

自从战胜日本人后,一种内部的官僚主义文化“Burox”在施乐出现,人们希望托曼能够重现IBM的辉煌,在施乐推行改革。“我非常喜欢施乐的品牌,却不喜欢施乐对市场反应迟缓的坏名声。施乐需要努力,爬出办公室市场的小角落。”托曼说。

托曼新的市场策略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地理位置划分销售区域,但是他的行动操之过急。他决定按照六大行业如制造业、金融业等重新划分销售区域。这一改变迫使很多销售人员不得不花时间重新熟习客户,而许多客户也发现上门服务的人员变成了新面孔。为了节省开支,托曼将36个账单中心合并为三个,但仓促的改变使重组后的帐单中心严重缺员,许多顾客在三四个月后才能收到账单,而且金额不对。

更倒霉的是,施乐在海外的主要市场巴西遭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另外一个重要市场墨西哥也爆出了假账丑闻。内忧外患之下,托曼很快被阿莱尔解职了。

据说托曼是因为跟郭士纳年龄相差不大,而且郭士纳没有任何迹象会提前退休,才决定离开IBM的。施乐公司曾对托曼抱有很大希望。但是与郭士纳不同,托曼接管施乐时,施乐的股票在历史最高点,董事会似乎很有理由要求阿莱尔留在公司内监管。托曼抱怨说他没有自己的管理队伍,他的决定如果最终被执行的话纯粹是因为阿莱尔点头同意了。在高层管理会议上,讲话的是托曼,但是与会者的眼光全部都盯着坐在会议桌另一端的阿莱尔。

安妮·马尔卡希

安妮·马尔卡希(Anne Mulcahy)总喜欢告诉别人这样一个比喻:她是一个农民,而自己的一头牛掉进了沟里不能自拔。当然,这头老牛就是指老牌复印机生产商施乐公司。

用临危受命来形容马尔卡希绝不为过,在2000年8月出任施乐总裁兼COO时,公司股票从高峰的63.69美元下跌到4.43美元,同时丢掉了90%的市场份额。2000年10月,施乐推出了复兴计划(Turn-around Plan),其核心是出售20~40亿美元的资产并且“开源节流”。马尔卡希在Comdex2000上对记者和分析家们表示:“这将是商业史上最伟大的复兴之一,我为能够置身其中而倍感兴奋。”

厉行节约成为施乐最重要的武器,“施乐全球有九万多名员工,如果每人每月节约10美元,一年下来就有一千多万美元”。在一些地区,公司要求员工自带咖啡上班,办公室内的花草也要自己去浇水,休息时间的小吃一律取消。有的公司甚至要求员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复印材料,这对于自称“文件专家”的施乐有点黑色幽默意味。

一年间,施乐出售或向第三方转移资产共达22亿美元,降低成本10亿美元,公司在打印机产品、网络办公和文件服务市场的核心业务得到了加强。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缓慢好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把所有困扰我们的问题抛在脑后。施乐过去面对过许多挑战,每一次我们都会因此变得更强大、更优秀。我深信,这一次也一样。”马尔卡希信心十足。

  尽管施乐目前的复兴很脆弱,但施乐有一支强有力的研发队伍。如果施乐能够东山再起,将卡住的纸抽出,一定能够再次成为经典的MBA案例。

施乐年表

1906年  哈洛伊德公司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开始生产和销售相纸。静电复印技术的发明者,切斯特·卡尔森2月8日出生于西雅图。

1938年  卡尔森在纽约市的实验室中制作出第一张静电复印图像。

1947年  哈洛伊德公司从俄亥俄州的巴特尔(Battele)开发公司购买了卡尔森的静电复印技术专利。

1948年  哈洛伊德公司和巴特尔公司宣布共同开发静电复印技术。Xerox和Xerosgraphy被作为商标注册。

1949年  推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复印机—Model A

1956年  哈洛伊德公司与兰克机构(The Rank Organization plc.)合资成立了兰克施乐有限公司(Rank Xerox Ltd.)。

1958年  哈洛伊德公司改名为哈洛伊德施乐有限公司(Haloid Xerox Inc.)。

1959年  推出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914。哈洛伊德施乐公司从巴特尔公司购买了静电复印技术的所有全球专利。

1961年  哈洛伊德施乐公司更名为施乐公司。施乐公司在纽约证交所上市。

1962年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成立。

1968年  切斯特·卡尔森去世。

1970年  帕克研究中心(PARC,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建成。

1974年  施乐国际管理培训中心在弗吉尼亚州的里斯本成立。

1980年  富士施乐赢得日本最高质量大奖—戴明奖(Deming Prize)。

1983年  收购Crum&Forster保险集团,施乐开始向财务服务领域扩展。宣布实施LTQ管理程序。

1984年  兰克施乐荣膺英国质量大奖。

1989年  施乐获得美国国家质量大奖。

1993年  施乐宣布退出保险和金融行业。施乐公司第一次裁员。

1994年  “施乐—文件处理专家”成为施乐公司新的企业口号,推出红色的“X”图形作为新的企业标识。红色取代蓝色成为公司色。

简短总结,未来启示

有时间再回顾一下吧👇

企业史系列回顾

(施乐)

 🕑施乐诞生1
 🕑助推器还是绊脚石2
 🕑打败日本人3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为管理学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杰克·韦尔奇:执行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倒霉蛋”施乐和他错过的那些商业腾飞
全球顶尖CE0最怕竞争对手读到的22条商业规则!
2018这些发明将改变世界
【静电复印术是谁发明的】复制技术的巨大革新
施乐3370彩色复印机大保健之解体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