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易被粉饰的财报科目系列——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造假案例分析

作者:中债资信工商企业信用品质研究团队

上篇研究中,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造假系列研究第二部分《那些易被粉饰的财报科目系列——固定资产造假常见模式和案例分析》梳理总结固定资产造假的三种常见模式(包括资金以固定资产投资模式流出后是否回流体系内等),三种造假模式对财务报表科目的影响亦存在差异,例如,资金回流企业可以用于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改善利润、增厚权益,反之则资金大概率被关联方占用。最后通过各种行业的案例分析,例如养殖企业、港口企业和铝材加工类企业等,介绍固定资产相关科目造假的典型表现和识别方法。

本部分为固定资产造假系列研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科目粉饰方法和案例分析,企业灵活选择有利于自身业绩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可以实现跨审计周期调节利润等目的;在建工程过快或过慢转固都是存在问题的,过快转固有可能是项目真实投资存在一定虚假,转固后可以规避严格的审计程序;过慢转固则往往是为了延缓计提折旧、虚增当前利润;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农牧养殖类企业特有科目,文中以奶牛养殖业案例为例介绍该类资产各种粉饰方法和还原方法。后续研究还将介绍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的粉饰方法和案例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科目造假(调整)方法及案例分析

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在当期消耗所产生价值的体现,视情况不同可以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论计入何种费用,都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折旧政策由企业在遵循基本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存在一定灵活空间,因此往往成为利润调节器。无形资产摊销在对于报表利润、税收的调节做法与固定资产折旧异曲同工,此处不再赘述。

典型表现1:企业可以调整折旧计提参数(如折旧计提年限、计提方法、残值率等)来实现其既定的利润目标。这是周期性行业在行业景气度低点时常用手段。

识别方法1:企业通常会披露折旧计提年限变更情况,可以分别计算变更后折旧计提金额,进而得到折旧政策变化对当期和未来利润(净资产)的影响。通常,行业周期性低点时,企业会人为延长折旧年限,达到改善当期利润(净资产)的目的,同时以牺牲远期利润为代价。

案例分析1:钢铁企业。2012~2013年,行业经历周期性低点,行业普遍巨亏,多家上市公司对折旧计提年限进行延长,一定程度改善当期利润。

典型表现2:会计准则对于部分行业(如公路等)折旧(摊销)计提政策不明确,企业可以选择有利于其财务表现的折旧政策,如部分资产计提折旧(摊销)或者全部不计提。

识别方法2: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关注企业折旧政策的合理性:(1)横向对比,即同行业企业同类资产折旧(摊销)对比,包括是否计提、计提年限和方式等方面。(2)纵向对比,即企业折旧政策的历史沿革,特别需要关注在行业周期低点或者企业经营不善的年份,通过调整折旧方式调节当期利润。

案例分析2:收费公路行业。由于公路企业是否需要对路产计提折旧(摊销),以及以何种方式计提折旧(摊销),现有会计政策及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同的企业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这就为企业制度会计政策留下了空间。只要折旧(摊销)政策能得到第三方审计机构的认可,则可以选择采用有利的折旧(摊销)政策。另外,如果企业决定对全部或部分路产不再计提折旧(摊销)时,需要上报上级财政部门,得到上级财政部门的批准后,才能变更相应的会计政策。

从表中可以看到,不同折旧计提政策会直接对毛利率产生影响,而且收费公路企业折旧(摊销)总额很大,所以行业普遍存在经营性现金情况较好但盈利表现较差的情况。对该类企业的财务表现进行分析市,需要注意两点:(1)分析盈利能力之前,需要先明确其折旧(摊销)政策,需在同一口径下对比毛利率指标才有意义;(2)经营获现能力分析很重要。由于不同折旧(摊销)政策并不影响现金流,因此对于公路、水电等折旧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很高的行业,可以侧重现金流指标而非盈利指标对企业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在建工程造假(调整)方法及案例分析

在建工程是反映企业潜在产能的财务指标,在报表粉饰方面存在很多相同点,例如虚增投资成本、虚构项目等。同时,在建工程作为“尚未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这一特点往往被人为操作而成为报表粉饰的重要手段。

典型表现1:虚构或虚增在建工程项目,包括:夸大在建工程投资规模、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存疑。这类造假模式与固定资产典型非常相似。这里简单列举识别方法,具体分析可参阅上篇研究中固定资产科目案例。

识别方法1:(1)对比行业平均投资成本,在考虑如产能建设区域等可能导致投资造价偏高等特殊因素后,若投资造价仍偏高20%以上的需予以关注。(2)与行业发展状况、产业政策相悖的在建工程投资。主要判断是否存在以下情况:产品生命周期处于衰退期、市场前景惨淡、回报不确定性很大,技术变革导致产品未来面临很大替代品威胁,竞争格局异常激烈、产品盈利能力很弱而公司通过产能扩张无法显著提升市场地位和改善盈利能力。如果企业存在上述几类情况,且不属于激进投资的特征,则很可能项为虚构的项目。(3)与企业技术、资金和融资环境不匹配的、非主业的投资。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以下情况:企业自身经营获现能力弱,项目建设高度依赖外部融资而加重杠杆率水平,公司仍然进行与主业关联度低、跨行业的投资。例如,大规模建设仓库物流配套设施,该类项目创造产值很少,可以通过租赁等方式替代,但企业却大肆举债投资建设,加剧公司资金链紧张,这一类投资往往合理性存疑。特别需要关注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或依靠大规模项目贷款建设相应项目的企业。

案例分析1:天宝食品。公司自2013年起通过定增和债务融资建设8万吨物流库(冷库)和12万吨大豆植物蛋白冰淇淋加工项目,2016年项目已建设完成,但迟迟未转固。冰淇淋产能释放缓慢,产量仅仅1万吨。公司冰淇淋产品本来并无竞争力,扩产冰淇淋项目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冷库项目虽然与公司主业的海产品加工、果蔬农产品加工有关联,但是项目投资规模(11亿)远超公司资金实力、单位投资亦偏高(1.4万元/吨,行业平均约为0.9万元/吨),而且冷库建成后相关业务规模并未随之增长,因此该部分在建项目真实性和合理性存疑。

典型表现2:在建工程过慢或过快转固。

识别方法2:(1)转固进度合理性:需结合同类项目的行业平均建设周期及企业项目规划判断。(2)过慢转固或迟迟不转固,往往为了延迟折旧对利润的影响,虚增当前利润。为了更合理评估利润、排除折旧对利润影响,一方面可以按照估算的折旧去还原利润,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企业现金流表现而非单纯的利润。(3)过快转固的不合理性更多在于其为了掩饰虚增的固定资产,虚增的固定资产是为了实现资金对外输送,一旦转固后资产审核流程较为简单,后期不易引起关注。该类手法往往运用于仓库、辅助设备、技术改造等不直接创造产值的固定资产投资。

案例分析2:某铝企业。公司近十年在铝材加工、电解铝、水电、火电等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年均投资支出约50亿元。在建工程规模持续攀升,其中部分多个水电站、电解铝、铝板带等项目,建设周期近10年,工程投入进度早已超过100%以上,但项目大部分未转固。此外,公司疑似以技改名义将部分固定资产转回在建工程,包括百河再生铝技改项目,在建工程净增加约18亿元。项目长期未转固,或者将固定资产逆向转回在建工程,都成为调节当期折旧

三、生产性生物资产造假(调整)方式

生产性生物资产为农牧养殖类企业特有科目,例如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等。其资产的生物属性导致可人为调节投资及经营活动现金流,从而改变企业资产价值及实际盈利表现。本系列研究第一篇已对生产性生物资产计量和入账方法做出介绍。简单分类,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一般采用公允价值法和成本法两种。不论哪种方式,均存在调节报表的空间。本部分以典型的奶牛养殖行业为例说明常见的粉饰方法。

典型表现1:公允价值计量下,使用不合理的估值模型使生产性生物资产大幅虚增,进而提升资产价值和降低企业杠杆率。

识别方法1:采用横向比较的方式回归生物性资产真实价值并用纵向比较的方法检验历史公允价值变动是否合理。

可通过以下方法对比行业内企业:(1)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奶牛品种均为荷斯坦牛,相同情况下入账价值类似,可横向对比。虽然牛龄结构对入账价值影响巨大且企业一般不对外披露,不可通过单一数据直接下结论;但依然可选取成本法入账(入账价值有据可依)、近年养殖规模相对稳定(牛龄结构稳定)的企业存栏奶牛入账单价作为价值回归基础,估算公允价值记账企业单位奶牛溢价,将溢价部分从生产性生物资产中扣除。(2)对比14个月牛龄市场价值:14个月牛龄市场交易最活跃,因此各企业均采用14个月牛龄牛作为未成熟牛的计量标准。可对比不同企业14个月牛龄牛入账价值,判断某企业入账价值是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扣除相应金额。同时,可以通过原奶价格波动纵向研究历年存栏奶牛公允价值变动是否合理,进而对方法1和2进行验证。若公允价值变动比例(不含自然减值)显著低于奶价波动,将会导致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偏高,则需根据累计差额调整资产价值。

案例分析1:如下表7所示,港股上市公司未成熟牛入账价值较成本法偏离-10~30%不等。与未成熟牛类似,企业A和B偏离值较高。若将上述两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价值调整至成本法下企业E水平,两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上升至85%和50%左右。

典型表现2:通过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虚增盈利,或反向计提超额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修正此前粉饰利润及资产负债表的行为。

识别方法2:根据行业周期性波动判断公允价值变动是否合理。

当市场行情下行,除自然公允价值变动(不包含价格变动等因素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1]外,行业内企业存栏奶牛亦将产生额外公允价值亏损。根据财务报表科目变化,观察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变化情况。若原奶销售收入、存栏奶牛量等变化不大,但生产性生物资产持续增长,则企业或有可能未及时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虚增利润。相反的,企业连续大额或异于行业周期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损失,则存在修正此前虚增利润及粉饰资产负债表的可能性。可以通过研究奶牛养殖行业周期波动,判断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方向及规模是否合理,并将不合理差额调整出报表。

[1]自然公允价值变动代表牛群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而导致的估值下降

案例分析2:某港股上市奶牛养殖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生产性生物资产。在2014~2016年期间,奶价下行约15%,但该公司鉴于牛群规模扩大,并未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单位成熟牛及未成熟牛价值逐年上升,与行业周期变动相悖,值得关注。

典型表现3:将部分饲养成熟牛的成本(计入营业成本)调整至饲养未成熟牛的支出(计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不计入损益表。

识别方法3.1:横向对比投资活动流出规模及未成熟牛生产性生物资产入账价值。

可根据牛群结构变化不大情况下,企业养殖活动产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平均存栏未成熟牛数量的绝对值判断未成年牛饲养成本是否合理。由下表8可以看出,平均未成熟牛购买及饲喂成本约10,000~20,000元/头/年,其中企业A和B处于较高水平,这也是该企业未成熟牛价值偏高的本质原因。

识别方法3.2:还原至相同计量方法,横向对比原料奶毛利率水平。

如上文所述,对于毛利率,成本法及公允价值法计算方式不同。如表9,将毛利率还原至同一标准,横向对比毛利率水平。成本法下,原料奶毛利率水平约20~30%,其中企业A和B较其他企业明显偏高。这与方法1一脉相承,由于企业人为调节了饲料的去向,才导致投资现金流和毛利率高于行业内其他企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高手关心的表——资产负债表(一)
第四讲 固定资产审计案例
解读上市公司利润调节手段,简单实用
中级会计丨2017中级会计实务笔记第三章 固定资产
财务会计(第6章 固定资产 )
资产评估师-财会难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