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笑的玩具”和伟大的科技

本文共2177

推荐阅读时间5分钟

与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齐名的著名互联网分析师Benedict Evans认为,预测技术发展轨迹的可能近乎飘渺,但我们至少可以问问自己,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项新技术会改善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为什么不能。

很多重要的技术一开始看起来像是昂贵的但不切实际的玩具,比如上世纪70年代时美国人认为电脑就是个大玩具。从电子表格Spreadsheet到网络浏览器,或者从少数人用得起的模拟电话,到数十亿人用的GSM电话,再到改变了手机含义的智能机,Apple I、Netscape网景浏览器和iPhone,起初看起来都是又贵又傻的玩具,无法用于实际工作,谁都不会想到“玩具们”后来变成了生活中离不开的宠儿。

贯穿这一切的线索是,我们不知道新技术会带来什么,但至少可以问一些有用的问题。比如“新技术有什么作用?它的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在预测这件事上我们总是会犯错,但我们可以尝试以正确的理由犯错。

曾任职于新风天域(前黑石亚洲创始团队),完成了亚洲首个在纽交所的SPAC上市,并收购了中国最大民营医疗集团「和睦家」。从百亿规模交易和全球数百个顶尖机构投资者的切磋中转身,专注于洞察全球顶尖投资机构的最佳实践。

转载与商业合作请至:

溯元育新后台留言,或联系微信号:jitungzoek_envolve,我们会发送相关转载规范。

01

伟大的发明往往始于“可笑的玩具”

“问题并不在于大家没法正确的预测未来,而在于大部分预测都是正确的废话,连错误的边都没沾上。”

很多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科技和产品,在诞生之初看上去都像是华而不实的玩具。它们要么效果不佳,要么组装参差,能带来的便利很少,也无法规模化生产。 但正是这些一开始看起来没用、昂贵、愚蠢,像个玩具的科技产品,后来作为基础演变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是开创了一整个全新的行业。

如果我们回头看过去100年中最重要的发明,其实都有点像上文的描述:飞机,汽车,电话,手机,个人电脑,诞生之初,都被人认为是“可笑的玩具”。当然了,也有很多看上去像玩具,也的确是玩具的发明,出现之后就杳无声息了。

两种“可笑的玩具”之间天差地别,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思考未来科技发展时,诸如“不实用”,“像个玩具”这类的想法并不会让你更加理解科技的潜力;“大家都这么说”,也不是判断科技前景的合理逻辑。就像文章开头泡利(泡利不相容原理提出者)所说的,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废话”(not even wrong),对我们预测未来毫无帮助。想要准确地理解一项科技的潜力,我们必须多走一步,想想这一发明会不会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如果会,为什么;想想大家会不会因为新科技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不会,又是为什么。

他们嘲笑哥伦布,嘲笑莱特兄弟,就和他们嘲笑小丑一样。

——卡尔萨根 著名天文学家

莱特兄弟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航空器

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行器,和贝尔发明的火箭腰带,在那个时代都是昂贵的玩具;但前者改变了世界,后者却没有;这里几乎不存在幸存者偏差或事后诸葛亮的问题。

贝尔发明的火箭腰带

02

具潜力的科技都有可见的发展路径,和可被优化的空间

莱特飞行器当时的航程只有200米,火箭腰带也只能把人送上天21秒。但飞机取得了原则性突破,正因为它“可优化空间巨大”,发展路径是清晰可见的。六年后,路易·布莱里奥(Louis Blériot)便驾驶改良后的飞机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但火箭腰带每飞行1秒就要消耗1升燃料,2小时就需要将近2吨燃油,根本不可能实现。火箭腰带因为机会没有被优化的可能,被埋藏进历史记忆中。

科技发展的蓝图需要一步步实现。莱特飞行器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才有了适合洲际飞行的航空器,其中的每一次迭代都让科技更实用。个人电脑(PC)也是这么发展来的:从只是发烧友感兴趣的玩具,到能开启电子表格,再到能连接互联网。手机的发展历程也一样:从又贵又重的大哥大,到全民持有的廉价GSM手机,再到开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

这些科技的发展都有个共同点。无论是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 I,第一个浏览器Netscape网景,或是第一台iPhone,诞生之初都像是不实用的玩具,但他们都有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以及可被优化的空间。路线图不需要一步到位,只要有清晰的 “下一步该怎么做” 就足够。

但有些时候,优化和发展也会碰到阻塞和挫折。24年前, 第一台平板电脑Newton,和第一款“智能手机” IBM Simon已经问世;而第一波VR浪潮早在80年代已展开。那时的人很确信: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今天的VR应该能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但后来VR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这的确还做不到。但这种“做不到”和火箭腰带不同,VR的未来是可预见的,不过难度很高;但火箭腰带则根本没有可行的优化方法。

我们有时会因为缺乏关键技术,找不到科技改良的路径。在马克沁 (发明马克沁机枪的那个人)的年代,飞机并没有可行的发展路线。19世纪晚期他就开始研究飞行器,设计了所有相关的图纸和公式,万事俱备只欠一个足够强力的发动机。可惜的是当时普及的蒸汽引擎无法满足飞行所需要的功率重量比,直到后来内燃机的出现才解决问题。但作为科技行业参与者的我们不是马克沁,也不能指望一个自己不清楚是什么的技术突然出现,这只是期望,而非可以执行的计划。

有时候我们可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但无法想象到科技最后的形态,典型的例子像是无人驾驶技术。2013年以来机器学习科技的突破,让无人驾驶由不可能变为可能,从可能变得可行,但还不够精确。从无人驾驶技术的精确度上来看,我们可能就差10%了,但从现在到无人驾驶技术彻底成熟运用期间,可能还有90%的努力要做。那这可能就无法靠现有的算法实现了。如今的无人驾驶汽车研究者们,和马克沁当年一样,在苦苦期待着属于他们的内燃机出现。

最后一点,即使一项技术发展到既实用,又廉价的阶段,我们也该考虑“到底谁会用这项科技”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靠像开发科技一样靠画路径图解决,而是靠思考“变与不变”的关系来解决的:哪些现状是应该被改变的?我们是在改变人的行为习惯,还是在替大家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我们自己又如何理解各种事物和需求中,变与不变的关系?

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征服了许多希腊城市,他发信给斯巴达人劝他们立即投降—— " 因为如果我的军队进入你们的土地,就会毁尽你们的良田,奴役你们的人民,摧毁你们的城市。"

斯巴达人的回信只有一个词:"... 如果!"

03

我们的确不知道新技术会带来什么,但至少可以问一些有用的问题

在打破现状、挑战现有假设的道路上,最核心的问题长这个样子:“新技术会引发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技术能实现的话,它的功能会解决什么问题?”

在预测这件事上我们总是会犯错,但我们可以尝试以正确的理由犯错。

就像开头泡利写在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在探索一个理论是时候,我们当然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分析、实验、辩论、总结。最后结果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在这之前,你得保证命题本身,是一个有意义、可被证实的命题。这样,在对未来科技进行展望的时候,才能避免落入“正确的废话”的螺旋怪圈当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止四大发明:奠基现代世界的发明,一半以上来自古代中国
从火药制造看中国古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军事科技的影响
绝对超乎你想象的高科技发明
清醒一点!我们正处于中国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
马斯克不比刘强东更高尚
盘点2014年25项最佳科技发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