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趋势】新零售的渠道红利,结束了

为什么社区团购、直播不算零售业态?

作者 胡安

2020年过去四分之三了,可能很多人都会有感觉,这一年似乎是新品牌的大年。很多新品牌层出不穷。但是渠道层面的变化却没有前几年那么热闹了。这里说的渠道,主要是指终端渠道,而不包括分销商。所以,我们有个人微言轻的判断,就是始于新零售的渠道变革或者说业态创新,现在基本结束了。

当然这个结论肯定不是人人都同意,所以这篇文章也想讲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以及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 1 -

还有新渠道(业态)吗


从渠道的角度看,或者说从零售终端的角度看,2020年不是没有新的热点,社区团购肯定算一个,还有一个则是直播。

我们先从直播开始说,零售业习惯把一种独立的零售形态称为业态。那么直播算不算一种新的零售业态。我们看过最“权威”的说法,应该是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徐雷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直播会是各种网站的标配,会常态化。但直播不是零售,更多的是营销行为。”

这个话怎么理解,徐雷其实是从反面给出了对直播的看法,他认为更本质的作用是营销。但是没有详细阐述为什么直播不是零售(业态)。

从现阶段看,直播更主要的作用就是促销。一次顶流主播的直播,就相当于一次日常化的双十一大促。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很多行业都有订货会,比如糖酒会,有场地,有固定的周期,流程,也有很大的规模。但是可能没有人会认为糖酒会本身是一种业态。

这就像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尝试打折,但是打折行为本身只是零售的一部分。

但是问题也来了,在零售业也有折扣店的形式。那么直播算不算是一种线上的折扣店模式?最近也有人提出过认为直播间也可以理解为是“直播店”。

个人觉得,直播至少目前来看,还不算是一种独立的业态。原因呢?可能还是要拆分一下零售业态的组成和本质。

超市、便利店、百货和购物中心。各有各的定位,商品基本结构、盈利模式,以及供应链体系。这是比较明显的。然后是电商模式,电商模式不仅是改变了前端获客、触达用户的模式,在上面说的定位、商品、盈利、供应链几个要素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新零售到来以后,前置仓和即时配送平台的兴起,确实也可以算是一种新的业态。同样,折扣店、社区生鲜店和品类集合店,还有会员店,也可以算独立业态。可以这样说,每个零售业态都和其他业态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一定要有一两个环节发生了质变,才能算新业态。比如前置仓的盈利模式和供应链体系;会员店的盈利模式,等等。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直播带货更像是电商行业进化的获客手段,特别是几个头部主播,实现了更加有效的流量转化。但是他们在盈利模式、供应链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带来根本的改变。

那么社区团购呢?很多人认为,社区团购只是零售商的补充模式,目前看未必是独立模式。现在发展势头很好的兴盛优选,品牌是独立的,但是模式其实也是基于已有的芙蓉兴盛门店的基础上来做增量。从这一点看,社区团购似乎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业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团、滴滴这样非传统零售巨头的下场。

在目前二三线创业起家的社区团购阵营中,宝妈模式被认为没有长久生命力,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做的越来越重,越来越像传统零售。但是,如果美团、滴滴在没有门店网络的情况下,能够找到一种新式玩法并证明可行,那么今天的这个话题我们需要重新讨论。

至少目前来看,社区团购也不是一种新的零售业态。

 - 2 -

红利为什么结束了

从拿资本的钱角度,渠道变革是有红利的,而且一旦故事被资本方接受,能拿到的钱也是不少的,因为这毕竟是重资产投入。不过,从资本的反馈看,这一轮红利接近结束了,越来越多的人看消费、投品牌,而渠道的热度要低了很多(并不是没人看,没人投)。

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供应链这个深水区。

做零售,最终还是离不开供应链,无论是生鲜还是直播带货擅长的服装,或者是社区团购擅长的水果,最终都要比拼供应链。而供应链这件事,投入的学习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资金都是巨大的。没个三五年的时间扎下去,根本没有办法形成一些基础能力。所以当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供应链的研究学习建设时,市场上的杂音也就变少了。

第二点,新零售本身正在退潮,实体零售开始自救为主。

这一轮的零售业态变革,其实和新零售有很大关系。但是狭义的新零售, 也就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其出发点注定是无法让实体零售商长久信服的。那就是把线下的流量导到线上。

所以,以前才会有永辉被盒马带沟里了的说法。当侯毅先生把盒马门店线上订单占比超过70%当做成绩四处宣称的时候,很多线下基因为主的零售商都在冷眼旁观。70%的线上订单,那么线下门店还有什么用?虽然永辉也说,要打造手机里的永辉,但是永辉从来没有说,把永辉搬进手机里,这是两回事。

另外,盒马的业态变革相对比较激进,总是说要颠覆这个,颠覆那个,今天是便利店,明天是社区店。在这种思路下,其实也不太适合存量资产巨大的实体零售。如果仅仅是从数字化操作系统的角度,那么实体零售还有一些其他方案可以选择。

第三点,消费者开始返璞归真.

刚才讲的都是供给端,从需求端的角度看,消费者对于新零售的最大体会,是确实提升了用户体验。特别是30分钟到家的履约方式。但是问题是,这种体验的提升是不是零售业的最终目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零售业的终极目的,应该还是提供好的商品,合适的商品,只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提供,你提供不了,消费者就会去另一家购买。所以商品力还是核心。特别是疫情来过一遭以后,很多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简约风可以想见会大行其道,过度的服务未必会成为消费者支付溢价的理由。商品力仍旧会成为零售商的核心竞争力。

这里说的商品力,其实一方面是和供应链有关,特别是生鲜领域。但是也不全是供应链。发现、组合和选品,其实也是零售商重要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好东西,把它挖掘出来推送给消费者,这是买手能力。当你真的有好东西的时候,而别人没有的时候,消费者会来找你。这是零售的基础能力,也是门店会存在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说,业态的变化,包括所谓服务体验的升级,更多还是加分项,前提是你的商品没有让你减分。而太多眼花缭乱的业态变革,可能会冲淡你看到最重要的事情。

喝杯茶的时间,读懂商业与人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鲜十年,水大鱼小(三)
聊聊零食硬折扣,入局2年,眼看他起高楼
新零售的本质和投资逻辑
盒马Mini是今年“韬光养晦”的战略成果
2021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全年增长3.1%
打响一场社区生鲜围猎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