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的起跑线存在吗| 从文化资本理论看教育
 

全文字数:   1807

阅读时间:   6 分钟

   “赢在起跑线”是在教育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然而教育的起跑线真的存在吗?在这里,笔者想用文化资本理论来谈谈教育“起跑线”问题。

     布迪厄(Bourdieu)认为资本有三种,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其内涵就是资本在社会中表达出来的三种不同形式。这三种资本的形式并不是层层递进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但是经济资本是不同的形式资本的根基,他们都是可以从经济资本中转化而来。但是这种转化总是被遮掩、伪装、误辨,这种可转化性就是资本再生产的策略的基础。

    “文化资本”(capital culture)是布迪厄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进行扩展后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文化资本有三种形式:内化,体现在个人外表和精神内在;具现,文化物品,绘画,书籍,乐器等;还有就是制度,教育,教育机构,证书等。

     文化资本概念的引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不同阶级的孩子受教育后不等同的学术成就,通过对比他们受教育的成功,即他们这些不同阶层,同阶层内不同部分,之后进入教育市场能够获取的特定的回报。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Michael Epp)特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一部纪录片《7up》可以看做是阶级文化资本教育的一部研究巨作;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在《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针对中产阶级和贫困工人阶级家庭子弟行为与心理的研究也很有深度。

     朱晓文、韩红等人的最新研究认为:青少年的教育期望以及家庭在子女教育上投入的各类资本(经济、文化、社会)都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各类资本投入对教育期望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精英阶层子女从文化资本投入中受益更多;家庭资本投入是青少年教育期望形成分层的重要中介机制,其中文化资本投入的中介作用最强。出于文化资本决定论这种研究角度,意味着对教育成功的常识将学页成就看作是人天赋(聪明/愚蠢)的结果的决裂。

前程无忧发布的《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报告》课外投入

     经济学家们明确地提出经济投资回报率和教育回报率的关系的问题,固然是值得嘉奖的。但是他们对于回报的测量方式仅仅考虑到了金钱回报,或者那些能够直接转化成金钱的回报,例如学费,或学习时间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们很难考虑到不同阶层,不同个体在进行教育投资时能够分配的资源的差异,以及因此造成的回报率的分化。哪怕不同文化资本下的孩子上一样的大学,他们的学业成就差异不能简单归论于他们的天赋,还应考虑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文化资本富足的孩子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分配,比如从小开始就接触各类人士,以及来自父母的熏陶,培训班、游学、不需要勤工俭学,更多的时间可以分配到学习等等,然而文化资本匮乏的孩子并没有这些资源,他所面临的挑战是别人家庭经过几十年积累出的庞然大物。 

      现今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不具备中上阶层所特有的文化资本,因而难以取得高学业成就。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是有底层学子获得较高的学业成就,对此,有一些人提出了文化补足的观点。程猛在对四十余名重点大学大一新生自传做文本研究后得出:底层具有独特形态的文化资本,包括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以及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底层子女取得高学业成就的关键不在于获得了中上阶层的文化资本,而恰恰是充分利用底层特有的文化资本的结果。

     客观来说,文化资本可能是三种资本中最容易积累的,学习则相对容易、取得跃升的概率更大。幸运的是,重视教育已经成了当代人最大的主旋律。孩子不仅仅会继承父母的经济资本,还会继承父母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如果要让较资本在不同背景的人中流动,无论是底层往中层流动,还是中层往顶层流动,或是顶层维持自己不下降,都需要依靠制度设计,使得每个人都有提升自己文化资本的机会。

     其实,世界上多数国家也正在这么做。大多数国家都会提供从低到高、职能不同的全套教育制度,为贫困阶级的学生提供上升通道和资金帮助,努力帮助其积累文化资本。但整个过程可能要花几代人的时间,哪怕国家提供免费的教育,部分家长和孩子也可能意识不到文化资本的重要性。整个社会从静态来看,始终是不平等社会,从动态来看,人们都有提升自己的机会。
   所以笔者认为在当下,教育的“起跑线”是同层次文化资本下的概念,两位受教育者的文化资本差别过大的情况下是不存在“同一起跑线”的。

参考文献:

[1]程猛,康永久.“物或损之而益”——关于底层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04):83-91.

[2]朱晓文,韩红,成昱萱.青少年教育期望的阶层差异——基于家庭资本投入的微观机制研究[J/O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2019-06-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29.C.20190611.1004.004.html.

[3]刘伟强,李鲜.文化资本与青年健康生活方式研究[J].青年探索,2019(03):103-112.

[4]韩月.如何提升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文化资本视域下的风险与规避[J].教育学术月刊,2019(04):100-106.

[5]孙宇靖.二本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基于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J].现代交际,2019(06):58-5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资源的控制恰恰是阶层的本质,底层往往与资源毫无关联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上了大学你会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林晓珊 | 高考时在考场睡着的农村娃,怎样从底层“逆袭”?
学术塔尖何以至———基于扎根理论的农家初代博士生读博选择机制
你说压力很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