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因决策错误导致的失败, 至今依然让幸存者饱受心灵创伤和痛苦

作者:旱地雪狼

———————— ————————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是一场发生在1984年4月28日老山主攻团收复老山首战中,一营惨烈至极的穿插战斗。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场战斗尽管惨烈,却一直鲜于传播。今天,让我们掀开这尘封已久的战争记忆,昭告世人。

1984年,我军成功的攻下了老山主峰,并最终将老山收复。然而,战争胜利之后,参与战斗的一名副团长却被上级紧急召回,并遭到了审查。不仅如此,参与这场战斗的很多指挥员,在战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副团长还险些被“军法处置”。

为什么这些军官还会受到处罚呢?

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在1984年4月28日发起的老山收复作战中,十四军四十师的118团一营,接受了向1072高地穿插的作战任务。但是,118团一营不仅“基本未完成当天任务”,而且部队损失严重,三个主攻连队付出了伤亡过半的惨痛代价,甚至预备队二连在尚未投入战斗的情况下就直接丧失了战斗力。如此重大的责任,到底应该谁来承担?

于是,在战争仍未结束的时候,118团的副团长向坤山就被一道紧急命令召下了老山,接受审查。

一营的执行情况被上级定性为“基本未完成当天任务”,说直白一点就是任务失败了。

穿插失败,但整个战役获胜了。负责穿插任务的一营指挥官受罚,这就顺理成章了。这个责任必须要指挥官承担。因此,战事还未结束,向坤山便被撤下了阵地,接受了处罚。

然而,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在战后重走了一营的穿插路线后却说:“一营是支伟大的部队。”

那么一营执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穿插任务?向坤山又是因为什么被处罚?

其实原因很简单。

坚决服从上级命令,这是每一个军人都必须肩负的使命。但是,当上级给你下发达了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下级又该如何抉择呢?在1984年攻打老山的战斗中,副团长向坤山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抉择。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84年老山拔点作战首长决心图

老山以主峰为中心,南边向越方延伸出一道山梁,东北、西北向我方延伸出两道山梁,整个地貌有点像奔驰的标志。地形则北陡南缓、西高东低,沟壑遍布其间,平均坡度达到四十度左右,主峰向我方一侧完全是悬崖峭壁。

根据军、师的作战意图,118团一营穿插任务战斗部署如下:

一营为侧后穿插突击营。配属团100迫击炮连,师工兵连第1排第1班,团无炮连第1、2排,师防化侦察第1班第1组,利用夜暗,隐蔽在马嘿东南侧占领进攻出发位置。在80号和59号高地之间越境。沿79号、1214号、78号高地秘密向76号、1072高地穿插,首先攻占77号、76号、1072高地,歼灭该敌。尔后一部兵力在1072高地形成对968高地方向正面,阻敌增援;营主力继续沿48号、49号高地向50号高地和老山主峰发展进攻,配合团主力全歼老山地区之敌。攻占老山后,迅速在48号、76号、1072、44号高地地域组织防御,抗敌反扑,固守阵地。

……

红线为1营预定穿插红色任务路线,黄色为2、3营攻击方向

(蓝色为越军防守高地,顶部黄色线为国境分界线)

穿插的目的明确,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穿插。

穿插要结合越军在老山的兵力分布来部署,老山越军313师122团2营兵力分布如下:老山主峰、主峰南偏东50号高地、东南57号高地、以东54号高地、以西52号高地,向越南方向形成狭小弧形,由越军6连防守,连指在50号高地;

50号高地再向南、向东南,依次分布着49、48、77、76高地呈弧线状,由越军7连防守;

从76号高地偏东南依次为1072高地、75号高地、968高地,越军5连防守1702高地、75高地,越军营指在1702高地,团属迫击炮14连在986高地南侧。

一营的目标如下:穿插夺取48、49、77、76、1072高地,对986高地形成正面防御,阻越援军;从后向50号高地和老山主峰攻击,配合团主力夺取主峰。占领老山后在48、49、76、1702、44号高地布防。

118团3营从老山主峰东面攻击54、57、50号高地,形成左翼;2营从老山主峰西面攻击52、50号高地,形成右翼。

一营攻击50号高地的任务和2、3营重合,在弧形地带三面拔除50号高地,再向主峰攻击。一营的穿插要实现阻援和配合进攻主峰两个目标,2营、3营的攻击目标都只针对越军6连,两个营进攻一个连,还有必要让一营分兵吗?

决策是否失误

一营既要在山林长途穿插,又要攻击越军两个连的阵地,还要阻援,任务负担明显过重。就算有必要这样部署,具体如何执行,上级却给一营设置了一道难以迈过的坎。

穿插路线和到位时间

一营接到任务后,向坤山和一营商议从老山主峰东面的80、81号高地间穿过,然后由北向南沿山脚丛林边缘的草丛穿插到位。老山西高东低,这条线路障碍少、行进速度快,也不易遭到越军炮击。

但在军里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向坤山他们的这个穿插路线被否了。掌握决定权的首长提出,为了加强隐蔽性,穿插的线路应提高400米,从山坡上通过。理由是山高坡陡,林密隐蔽,可以起到出敌不意的效果。

这下向坤山他们迷茫了,四百米的高度山坡就意味着一边深渊一边是峭壁,而且丛林密布无路可走,必须砍伐前行。一营加上配属部队有六百多人,几乎每人负重几十公斤,大白天在这样的环境行进难度都相当高,何况总攻发起时间是凌晨六点,穿插将在黑夜中进行,行进起来就更加举步维艰。

可首长不这样认为,因为地图上直线距离只有一点五公里,“按图索骥”就是一抬腿的事,哪来那么多困难。

部队正在行军转移

1979年自卫反击战东线两个师的双层迂回,图上距离也只有四十来公里,结果实际走起来几乎远了一倍,加上山区地形复杂,很多部队都有迷路走散的情况发生,才导致没能按时到位还损失惨重。已经吃了一次亚热带山林环境莫测的亏,这次还是不做战前侦查,凭着一张地图就想当然地发号施令,一点教训也不吸取。

更让一营指挥官目瞪口呆的是,首长要求一营务必三小时到达指定位置,理由还是依据图上的直线距离,出发时间还不能提前,以免到达太早在总攻前暴露目标。

三小时?

全副装备的六百人,在乱林丛生、藤蔓密布的悬崖上行进,其间要翻过四道山脊,穿越三个峡谷,一营难道是超人组成的部队?

在演习中,一营山地丛林夜间行进的速度从未超过每小时200米,针对老山穿插作战的模拟训练,行进速度更只有100到150米每小时。

这不是一营的官兵无能,而是亚热带山地丛林夜间行军的正常速度。而首长只看图,却不考虑部队和所处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这种只根据图上这条线路加上理论上的时间限定,显得相当武断,甚至是官僚了。

正如战后军事科学院战后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那样“这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向坤山和一营的几个主官据理力争,最后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小时,想再多争,首长的表情已经是不容更改的军令。

当年向坤山(右一)及一营营指其他成员研究作战方案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对蒋介石以打促谈,毛泽东计划发起外线作战,三军进击津浦线。粟裕向毛泽东陈情,说他的部队对进击区域情况不熟,且该区域太穷又没有群众基础,难以运作大兵团,请主席酌情考虑。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认为粟裕所说符合实情,便立即叫停了计划。

毛泽东主席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军事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军事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部队指挥员的意见。

而这位首长不考虑实际,不听从建议,可以说一营的失败与他脱不了干系。

一营穿插作战的任务,首长做到了说一不二。一营不仅对任务没有自主权,连建议权也被视为畏难心理。首长要离开时,负责前锋部队的一营副营长顿景田忍不住问首长,什么叫穿插到位?什么又算穿插到位?

这样发问明显是带有情绪的。

而首长的回答情绪更丰富:“先头部队第一个兵,在我炮火准备的这个时间,你只要到达了76和77号高地的山脚,就算你穿插到位。”

这也太儿戏了吧,一个兵到都算穿插到位?

简直比纸上谈兵还要离谱,负责穿插的指挥员集体无语了,只好下来自谋补救办法。

轻装前进肯定行不通,首长事事包办,如果减少装备造成攻击不力,责任承担不起。作为带队副团长的向坤山思来想去,觉得唯一能调整的就是出发时间,他给一营指挥员提出,出发时间提前两小时,由4月28日凌晨两点半出发改为凌晨12点半出发,争取能够在总攻前到位。改变出发时间的责任向坤山表示他一人承担,一营指挥员认为这是唯一的补救办法,都是为了一营的任务,责任应该共同承担。但实际情况远超一营想象,他们的路程不是一点五公里,而是七公里。而且他们的穿插路线,正好和越军防备的穿插路线重合,一场屠戮正在等待着他们。

惨烈的穿插

4月28日凌晨12点30分,一营和配属部队六百多人准时出发,踏上了穿插的征程。

队伍一字纵向排开,工兵组在最前面开路,攻占最南端76、1072高地的1连紧随其后;接着是攻打77、48、49号高地,还要折向北面配合攻打50号高地和老山主峰的3连;3连后面跟着营指,火力队、保障组、营预备队2连依次排在队腰,从120团配属来的军工连押后。

到了山坡上才能体会有多难走,前面是藤树当道,每一步都要用砍刀披荆斩棘,细雨中脚下是烂泥,陷进去拔掉鞋子只能赤脚前进。而脚下又有细碎尖石、锋利根枝,几步赤足就血肉模糊。前面砍开的树木、粗竹残留的枝丫如同利器布满刚够挤过一人缝隙,战士的身体不时被这些枝丫划开血口。在无路的崖壁上穿行,必须抓住藤蔓,不留神一松手瞬间就会坠下悬崖。摔下去为保持静默还不能出声,也不会有人营救,完成任务是第一位,伤员和死难者只有等战后再寻找。

还有意想不到的事,为在漆黑的夜里给后面的人做指引,战士钢盔上都涂上了磷粉,山里到处都是发着磷光的小虫,和磷粉的光混成一片,一个人被被小虫带错方向,后面就有一队人都跟着走错。

凌晨5时56分总攻炮火急袭开始时,除了副营长顿景田带着1连两个排到达了指定位置,一营其余部队还在穿插途中。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人跟着萤火虫走错了方向,已经迷路走散。

我军为保障一营的行动,专门为一营的攻击方向配置了一个师属炮兵团。几乎在我军炮火急袭的同时,越军也开始对一营穿插的区域进行了炮火覆盖,师属炮团立即进行了反覆盖。

老山总共只有8平方公里大,这一小块区域遭受的炮火密度几乎没有空隙,走散的战士甚至处在双方的炮火覆盖下,特别是队腰的2连和队尾的军工连,完全处在越军炮火覆盖的中心区,惨烈的厄运瞬间从天而降。

穿插过程中很多士兵受伤

越军不仅平炮火力猛烈,炮弹还做了特殊处理,挨着竹木枝就会空爆,爆炸效果如同巨大的烟花,弹片从天散落,百米之内无处可藏。在不间断的呼啸声和足以震破内脏的剧烈爆炸声中,一营战士的残肢、肉块挂上了树梢。

瞬间失去头颅、脖子汩汩往外冒血还算幸运,最惨痛的是只剩半截躯干还要眼睁睁看着满天的火光,等待生命的消逝……地上是血肉,半空中飞扬着血肉,丛林上也长满了血肉,内脏到处都是也不知道属于哪个躯体,或者躯体已化作了血雾。

二连连长牺牲,指导员被炸飞一条腿身负重伤,副指导员和司务长去抢救伤员,结果司务长牺牲,副指导员受伤被俘。副连长临危担当,收拢一些幸存的战士,加入到3连夺取48号高地战斗,不幸在炮击中牺牲。

遭受这样的打击,一营还能不能战?

穿插任务是不是就此失败?

如果不提前两小时出发,悲剧是不是能够避免?

事实上,如果没有提前两小时出发,1连、3连和营指基本就在2连和军工连的位置上,主战连和营指受到这样的重创,一营的任务才真会彻底失败。

好在提前两小时两个主战连和营指都过了绝杀区,任务还能在挫败下继续下去。

我军炮火急袭后,顿景田副营长只带着两排的兵力到达攻击位置,兵力显得单薄,而另外两个排已经不知道被虫子引到了何处。这种情况不能再等完成集结,错过衔接炮火急袭的攻击的时机,顿景田果断带着两个排穿过山坡的竹林,向下面的越军阵地靠近。

在竹林中行动不会没有动静,行动很快就被越军发现了。瞬间,轻重火力顷刻朝我军倾泻而来。

往山坡下冲没有退路,1连两个排迎着弹雨猛攻了过去,1营76号高地争夺战和全团的总攻同时打响。

营指抵近侦查

(左:教导员陆豪,中:副团长向坤山,右:营长刘年光)

总攻时,向坤山和营长、教导员带营指刚过越军炮火密集覆盖区,就近在78号高地开设指挥所。向坤山向主攻连下达了命令:占领攻击位置,各自目标发起进攻。

此时除了1连,一营其他连队基本已被打散,进攻成了班、组为战、人自为战的状态,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赶。同时,越军的炮火还在不停往穿插区覆盖,要完整收拢部队根本就不可能,只能收拢成攻击小组,朝着越军阵地的密集火网猛冲。3连一些官兵攻打越军77、48号高地,攻上去发现3营的战士也冲了上来,才知道错打成54、57号高地,不知怎么就转回到出发地附近。

不过3连在各级指挥员伤亡严重、建制打散的情况下,还是于下午五点左右,占领了所属目标77、48号高地。

1连在迷路的两个排投入投入战斗后,经过激烈的争夺,占领了76、1072高地,但顿景田副营长及指导员、副指导员重伤,四个排长一人牺牲,三人负伤,两个阵地仅剩十多人坚守。向坤山请求团预备队增援,团里让向坤山收拢队伍,增援坚守。

没办法,营长刘年光只好拦下要亲自去增援的向坤山,自己收拢了九名战士赶去增援,途中全部被越军炮火伤亡,增援失败。

到晚上八点,1连被迫放弃1072高地,收缩到76号高地固守待援。火力队剩余的十几个人在76号高地附近遭越军炮火和重机枪袭击,主官阵亡,余下全体伤亡,彻底丧失战力。2连主官损失殆尽,伤亡过半,却还是由两个排长接替指挥,协助3连攻克了48、49号高地,表现得十分顽强。

直到4月29日7时许,团预备队的两个连才集结到76号高地,由1连的战士配合,重占了1072号高地。

战至最后,一营所有连队都伤亡过半,3连遭炮击,又多打了两个高地,伤亡最终超过2连达到百分之六十四。

1984年4月28日--5月6日期间,一营的伤亡统计

随后,一营被缩编成连,执行搜索伤亡人员和防御的任务。

付出这样大的伤亡,1072高地又得而复失,一营的穿插任务的确不能算成功?

一营不仅攻占了所有任务中的高地,还帮助另外两个营攻占了任务外的高地,穿插能算失败吗?

即使是失败,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向坤山成了主要追查对象

经过反复审查,虽然结论是他没有故意违抗作战命令,只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主动应变,不构成“违抗作战命令罪”,但还是因为他私自改动上级命令,对他实施了撤职、党内严重警告的处罚。

营长、教导员、1连连长也被降职和处分,不久就被转业到地方。团政委经过调查后为一营申辩,也被调到人武部。

总之,一营穿插的种种失利,都必须由直接负责的指挥员承担。

既然一营的指挥员要担全责,上级为什么又要对一营的作战方案全包呢?不强行安排一营的穿插线路,一营会提前两个小时出发都不能全部到位吗?

如果向坤山不提前两个小时,不仅首长要求只要一个兵到位就算穿插到位的最低限度都不可能实现,而且还会遭受更惨重的伤亡。

事实证明,一营的穿插作战对当日全团任务的完成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营基本完成了当日穿插作战任务!

最终,向坤山因为擅自更改上级命令被撤职了。但这样的处罚结果引来了很多的争议,很多人都在为一营鸣不公。

其实这样的结果一点都不难理解!

如果不处罚一营,就说明是首长决策错的。如果说是首长的指挥失误,但老山战役却打赢了。

难道是首长指挥失误?不能够!首长不会错!也不能错!

团长也没错,因为2营和3营打的都很好,118团打的是胜仗,团长何错之有?

虽然118团打了胜仗,但穿插又打的不好,而且伤亡惨重。

那到底是谁错了呢?

当然是向坤山,因为你随意违背首长意图,变更了出发时间,不处理你处理谁?

但是,如果向坤山不提前两个小时出发,118团这一仗能打赢吗?没人想过!

包办下属执行任务的方案,出了状况又让下属承担一切,这样具有碾压性优势的带兵方法,后果真不敢想象。

一营官兵舍身奋战,最终还要为纸上谈兵背负基本没有完成任务的差评,这对阵亡的一营将士是不是一种亵渎呢?

很多年后,向坤山在战友墓前痛哭流涕

事实摆在那里,单纯地服从不如发扬一点军事民主。

撤职查办,撤不掉人们心里的公道。

正如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战后重走一营穿插路线后说的一样:“一营是支伟大的部队。”

收复老山靠的是前方将士的鲜血,真正的勇士必须得到应有的尊敬。

----- 全文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燃烧的边陲--重拾20世纪80年代“两山”作战》第六章“两山”拔点之老山
中越南疆保卫战之: 4.28收复老山战斗
最真实、最壮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反击越军狂称中国5年打不下老山 中方5小时攻克
从老山作战看步兵集群冲锋的历史终结——《六十七军在211高地重振军威的历史意义》启示篇7
老山战记:步兵第118团收复老山主峰地区进攻战斗纪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