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再相信评书中大战三百回合的桥段了,古代战争是这么打的

历史演义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战斗场面:双方军队对阵,士兵排列好阵势,双方的主将就会互通名姓后大战若干回合,若一方将领被杀,则基本宣告战斗结束。真实的战争会如此吗?当然不会,几万部队出征就是来给自己的将帅当啦啦队的?为将帅者以统兵指挥为主要职责,怎么会第一个上战场与人对砍决斗呢?

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方面乏善可陈,但是战争场面还原度很高,曹将穿的是汉代盔甲,排的战阵也很讲究,至于英雄们抡起铁擂将阵型砸碎,就属于高于生活的艺术夸张了。

在中国古代,确实出现过类似项羽、关羽、王彦章、岳飞、常遇春这样武艺高超勇冠三军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的超猛将领,但更多的统帅则是像韩信、曹操、诸葛亮、范仲淹、王守仁、曾国藩这样足智多谋深知兵法的军事家,匹夫之勇是做不了统帅的。

古代战争怎么打,取决于金属冶炼技术、火药技术、马匹的训练和使用等等,换句话说,就是取决于科技进步。

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成熟,士兵的武器主要是矛、戈、殳、戟等,随身可以佩戴一把短剑。因为青铜质地硬而脆,只能制作40公分长适于刺、勾的兵器,否则很容易折断。矛无需多说,戈就是两边开刃的镰刀,矛和戈结合就是戟了,至于殳嘛,就是木棍。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铸剑技术最发达,出现过欧冶子、干将这样的铸剑大师。吴国公子光意欲夺取王位,收买了勇士专诸准备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很喜欢吃鱼,公子光便假意请吴王僚吃饭,派专诸化装成厨师端上来一盘鱼,随即从鱼腹中抽出短剑将吴王僚刺死,这柄剑就是著名的“鱼肠剑”,很短很锋利。1965年,我国出土了越王勾践使用过的一把宝剑,青铜制成,剑身铸有菱形黑色花纹,虽经2400余年,依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轻轻一划,能将20层纸划破。到了秦代,工匠们能够大批量生产100公分的青铜长剑,这是青铜兵器最后的辉煌。

在秦汉以前,战车是战场上的“巨无霸”,四匹马拉车,车上三人,居中为御者,驾驶员,车右为指挥官,手持3米多长的矛戈戟等,车左者持弓箭,负责远距离杀伤敌人,每辆战车后配备72名步兵和25名给养后勤人员,这一个战斗单元为“一乘”,所谓千乘之国就是拥有10万名士兵的中等诸侯国。春秋时期战车上的战士都是贵族,他们自小就要学习六艺,其中就包括驾车和射箭,普通农民五人为“伍”,平时在一起种田,打仗的时候扛起兵器或农具或木头棒子就跟在战车后面冲锋陷阵。

战国时期,战车笨重不堪濒临淘汰,轻骑兵还只是刚刚起步,这时是步兵的天下。初期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实力最强,在名将吴起的训练下,魏武卒脱颖而出,打遍天下无敌手。据记载,一名魏武卒在头戴铁盔身穿铠甲,携带一支长矛、一把短剑、一张硬弓(弩)、50只箭和三天口粮的情况下,半天可以急行军100里,然后参加战斗---这完全是特种兵的节奏啊!吴起率领这支部队“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为魏国打下了500多里的新疆域。

魏武卒

到了汉代,炼铁技术的推广让武器更新换代了,铁比青铜要坚硬很多,加上骑兵的日益壮大,更利于劈砍的铁刀成了战场上的主要武器,因为那时还没有马镫,人骑在马上必须要有一只手抓住马鞍,只能挥舞可以单手使用的短兵器,而只善于刺的剑就不适用了,一剑刺上去没等拔出来,马的冲力可能就把人拽下马了,于是刃薄背厚的铁刀成了汉军的制式武器,这种刀刀身是直的,在刀首有一个圆环,故此称环首刀。到了三国以后,剑就是装饰物了,可能民间侠客还有人愿意用,在战场上是见不到了。而像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丈八蛇矛都是仪仗队用的假把式,真上战场没人用它。

汉代之初,饱受匈奴欺凌,就是因为没有马,刘邦开国之初甚至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车,为了发展骑兵,汉代大力发展养马业,汉景帝颁发“马复令”,家里养马可以免除徭役赋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军终于有了40万匹战马,这才得以让卫青、霍去病尽意挥洒,终于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可以说,骑兵绝对是那个时代的宠儿!

可是,偏偏有人不信邪,这个人就是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李陵立功心切,不顾汉武帝的一再劝阻,执意带领自己亲自挑选训练的5000名步兵远征匈奴。茫茫大漠之中,这支纯步兵部队行进了30天也没有看到匈奴人,只好后撤,可是匈奴8万骑兵已经悄悄地包围了这支孤军。结果很出人意料,匈奴骑兵连续发起冲击均遭惨败,每当匈奴人的战马冲近汉军时,迎面就会扑来密密匝匝的箭矢(此处可以脑补电影《英雄》中的画面),一下子射倒一大片,三战三败损失上万人,而汉军以盾牌和车仗为保护缓缓地向汉境移动。在距离边境只有100里的时候,汉军的箭用完了,这支英勇的部队全军覆没,李陵投降了匈奴。李陵的投降牵连了他的好友司马迁,被残忍地施以宫刑。

电影《英雄》剧照

考古发现最早的马镫出现于东晋,从此,骑兵进入重装时代,无论人还是马,都披挂上重重铁甲,唐代最著名的武器是马槊,一支3米长的长矛,据说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李元吉都是使槊的高手,这很有点像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这样的重装部队固然威猛,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特别是骑兵的机动性丧失了,您想啊,一匹马连人带甲好几百斤负重,根本快不起来,人也被重甲罩住了,动作十分笨拙,固然一般的刀枪很难刺穿,但是新的武器又出现了,这就是鞭、锏、锤、斧子、狼牙棒等钝兵器,大铁家伙一砸上,骨断筋折啊,比挨一刀还痛。名将岳飞就曾经用这样的办法击溃金军的重装骑兵“铁浮屠”。重甲部队渐渐的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自明代起,铠甲逐渐轻薄化,主要穿棉甲了,为的就是在战场上利落。

由于没有控制西北产马地,宋代始终没有像样的骑兵,包括威名远扬的岳家军,也仅有几千骑兵,多数是步兵,但是,火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虽然还没有大炮,但是火箭、火枪、火球等还是被用到了战场上,甚至有用抛石机抛火药球的,有种说法:蒙古大汗蒙哥就是在四川的钓鱼城下被南宋守军抛出的炮石击中而死的。

神机营

明代是中国古代使用火药的巅峰,明军有神机营,这就是一支火枪部队,还有大量从欧洲购买的红夷大炮,这些都在抗倭、抗击后金的战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努尔哈赤就在宁远城下被一炮击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辽东战场上有一支关宁铁骑,一水的轻骑兵,每人手中一支三眼火铳,这家伙是块铸铁,有三个眼可以发射火药,火药打完了就可以当铁棒抡起来砸,后金部队在关宁铁骑面前一点脾气都没有,要不是吴三桂献关投降,他们还真是难以闯过山海关。

至于清代的战争,彻底进入火器时代,除了落后挨打,就没啥说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兵微讲:五千年中华兵器全展这里都有了!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简史(上)
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
古代中国军队图册(1)商
[古典时代] 地中海的珍珠——古典战士——希腊重装步兵
世界历史上的决定性战役:公元前479年,普拉塔亚战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