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青森浴影,白驹过隙

【这是一篇文字作品,没有音频】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诗经·小雅·白驹》

2018年初冬,我在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巧遇东山魁夷诞辰110周年特展,也就有机会一次性看到他最精彩的代表作品。

说到日本美术,大家首先会想到浮世绘。浮世绘不只是风格鲜明的民族艺术,也在19世纪下半叶深刻影响了西方艺术,催生了“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艺术运动”……,成为西方传统学院艺术走向衰落的重要推手。然而东山魁夷的“日本画”正好相反,是西方艺术反哺日本艺术,是东西方艺术的一种交融。

《緑響く》(纸本着色、1982年)

毫无疑问,《緑響く》(中文译为《绿响》或者《绿色回响》)是展览中最美的作品之一。青色、森林、倒影、白马……这些词汇本身所代表的事物就是美的,光是在脑子里把它们拼凑一下,就能想象有多美。最终把这些梦幻的元素在画纸上呈现出来的,就是被誉为最能表现日本美学的画家——东山魁夷。

展览中同时展出的《水边早晨》、《青草》、《白马森林》、《唤春之丘》中,都有同样一匹孤零零的白马,而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东山魁夷的“白马系列”还有很多幅。画中的白马或者在森林中穿行、或者在水边吃草、或者在田地边漫步,它若有所思、不疾不徐,与青绿色系为主的风景,构成了一个清晨的梦境。

《水边早晨》(1972)

《青草》(1972年)

《白马之森》(1972年)

《唤春之丘》(1972)

所有看画的人都会在心里提一个问题:这匹白马到底象征着什么?

东山魁夷在《青色风景》一书中说:“这里描绘的白马也好、森林也好,都不是现实中的,而是来自我的空想。那么这匹马表示什么呢?不时有人这样问我。我只回答‘白马是我的心愿’,任由看的人想象。”

画家本人告诉你,你觉得它代表什么由你来决定。

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才是艺术的魅力。

东山魁夷长于风景画,他创作题材主要是这么几大类:

第一类是真实的自然风景画(我不叫它“写实风景”),这其中可以分为日本的风景和欧美的风景(欧美风景主要是德国和北欧);而这一类又可以分为完全写实的风景,和由不同地方风景要素组合而成的理想化风景(就是画面的各个部分来自于不同的真实地点)。前者可以比喻为“单品咖啡”,后者则如同“拼配咖啡”,展现了画面要素的二度创作。

《湖》

第二类是京都的城市风景,主要体现为《京洛四季》组画,主要画小尺幅的古都城市景观,这部分题材有很多属于小品画,相对生活化一些。此类画有浓郁的日本元素——建筑、街巷、文化符号,而且有“人”气(其实东山很少画人,但是京都系列画的是人生活的场景,用古都小景来展现人的痕迹——日本人的生活痕迹)。

《岁末》


第三类是中国风景。一部分是在中国各地写生的风景画,黄山、漓江、丝绸之路等等,画法也吸取了一些中国水墨的技法;另外的一部分则专指《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画》。这组障壁画当然是献给鉴真大师的,画中有来自中国扬州瘦西湖(鉴真故乡)、黄山、桂林等中国名胜,也有未做明确指向的中国山水——《山云》,和展现鉴真东渡凶险旅程的大海——《涛声》,东山魁夷花了11年的时间倾尽心血完成这组画,自然是其最重要的作品。所以,尽管这也是“真实的风景”,但无论是题材、风景的特征还是他付出的心血,中国风景系列可以成为他单独的一类。

《黄山雨过》(1978年)

《唐招提寺御影堂障壁画》,1971年~1980年,奈良唐招提寺

第四类可以归类为“心中的风景”。就是找不到风景原型,而是根据自己多年与风景对话、理解、感悟以及对于日本艺术美学的深刻体会,想象并创造出来的“风景”。“白马”这个系列基本上属于这一大类。


《花明》(1968年)

但无论是哪一类,东山魁夷的风景都传递了结合西方艺术特点的日式美学。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东山魁夷的人生。

他1908年生于横滨,成长于神户,有一哥一弟,是属于那种容易被忽视的老二。他出生的时代,是明治维新取得空前成功的时代,是先后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获胜后,“朝气蓬勃”的“少年”时代,是日本“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对西方的仰慕和奋力学习是整个民族最主要的目标,因此学习西方艺术是必然的趋势(当时写实的西方艺术给日本绘画带来很大震动,跟浮世绘影响西方艺术有相似之处)。东山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1926年考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时,希望学习油画,但是他却被分到了日本画专业。当然,当时的日本画也面临一个如何借鉴西方艺术的问题。

1931年东山魁夷毕业,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西方艺术,所以他的目标是去欧洲留学。25岁那年,他登上了去欧洲的轮船。有意思的一点是,他没有去艺术底蕴深厚的意大利,没有去当时如日中天的法国,而是去了相对二线的德国。其主要原因是他比较喜欢古典音乐,也喜欢德国的哲学,所以做出了一个可以让几种愿望“兼得”的选择。在柏林的第一年是学习语言和四处游历写生,第二年正式考取了两年制的政府公费留学,在柏林大学哲学系学习艺术史。然而两年的课业只完成一半,他就因为父亲生病,而提前中断学业回国。

《绿色海德堡》(1971)

在他早期的风景画创作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线条清晰、造型坚实、色彩鲜明,与后来的画风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这个时期的画风直白,总让人感觉没什么味道。

回国后的东山魁夷也曾参加各种画展,也获过一些奖,但始终不算太成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前他哥哥去世,战争过程中父亲去世,而日本逐渐深陷战争泥潭,兵力严重匮乏。1945年7月,37岁“高龄”的东山魁夷也被征兵编入千叶县柏树团,并转到熊本县进行军事训练。当时他还不能预知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但是对自己能否生却几乎抱着必死的预期。很自然地,眼皮子底下的战争与个人生死密切相连,这也改变了东山魁夷看待风景的目光。

有一天,他登上了熊本城天守阁,眺望远处阿苏火山,突然间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风景之美的震撼,他自己话说是——“看到了那生命的光辉的姿影”。这座山在他以往游历过的山水里,算不上多么秀美奇峻,但那一天为何却前所未有地陶醉其中?他事后思悟到:“我发现那风景闪耀着光辉,是因为我再没有绘画的愿望和生存的希望了。我的心变得无比纯粹了。当我清楚地意识到死神即将临近的时刻,心中就会强烈地映出生的影像来。”也就是当他因为预感将战死沙场时,他以诀别的目光看待风景,却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力——这就是所谓的“临终之眼”。

在这18年前,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作者)在自杀的遗书中就提到了“临终之眼”的概念;而后来成为东山魁夷好友的、同时也是芥川学生的川端康成(《雪国》、《伊豆的舞女》作者),也写过一篇《临终之眼》。(川端康成后来也自杀了,日本文坛中有好几位自杀的文豪,比如还有太宰治、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觉得东山魁夷的画很符合 “临终之眼”的感觉——也就是用生命尽头的目光来审视风景、感受自然。这与东山魁夷在熊本城天守阁上战争阴霾下自己的“顿悟”是契合的。

当了2个月兵的东山魁夷在日本战败后自然退役,不久之后他母亲和弟弟也相继去世。父母兄弟在几年之间都走掉了,这让东山魁夷的情感承受了可以想见的苦闷与悲伤。他最能用来表达内心的,只有画笔了。在熊本城“临终之眼”改变了他审视风景的目光后,他在1947年画出了《残照》,赢得广泛的赞誉,这是他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使他成为了最能表现日式美学的画家之一。

《残照》(1947年)

这幅山峦风景画,正是我之前提到的“拼配咖啡”,是由不同的山岳组合而成——有当时居住地千叶县的鹿野山九十九谷、有八重岳、有妙高山、当然也有熊本城上“临终之眼”看到阿苏山给他带来的感动。幽深重叠的山谷,远方却是被阳光照亮的高峰,那是他的深情,或者是他的希望。这样的遥望,看的已经不再是山峰,而是自己的内心。

(看《参照》这幅画时,我突然间想到了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这幅山景画与印象中收藏在冬宫他的两幅作品非常像,当然东山魁夷画出了自己的特点。拜自己专记不着四六事物的脑子所赐,我在俄罗斯旅行的照片中,找到了这两幅画,贴在下面供大家对比。我不知道东山在德国留学时有没有看过弗里德里希类似的山景画,但我想既然是在德国留学,那么对于弗里德里希的艺术,他应该是熟悉的,也应该是看过一些原作的。)

以上两幅为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的作品,收藏于冬宫,供对比参考
 

不管是“临终之眼”的思悟,还是《残照》的“实践”,都呈现了纯粹的日式美学:美学家大西克礼将日本美学归纳为三个词——物哀、幽玄、侘寂,而在东山魁夷的画里,我们都能够找到它们。

我们来简单说说这三个词:

所谓“物哀”。从字面上来看,有个“哀”字,自是有感伤层面的意思。但他又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悲伤,是一种淡淡的哀伤。更准确地说,它也不只是“哀”,可能也有喜、有怒、有怨、有惧……是“我”(主体,内在)与“物”(客体,外在)的共振和同情,是一种触景生情,是真情自然的流露。不管好事坏事,有所感就是“物哀”。我经常在节目中说,当我看到一幅喜欢的画时,心里总是“忽悠”一下,那种“忽悠”一下的感受,就近似于“物哀”。有悟性有情趣的人,遇到令人感触的事情,便会情动于中而不得不发。

所谓“幽玄”。在汉语中就有这个词,意思是“幽深玄妙”。其实,日语中的这个词基本上就来源于古汉语,意思也差不多。“幽”在汉字中经常表达的是“深”、“远”、“微弱”、“暗”、“隐”、“静”这些意思,“玄”则是“黑色”、“深奥”、“神秘”、“奇”、“妙”、“寂”,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主要就是表达一种类似于“不直白”、“不可言说”、“安静”、“暗隐不露”这样的微妙气氛。我们经常说日本人有“暧昧”的文化特质,这其实也是一种幽玄美学。

所谓“侘寂”。“寂”的汉语意思我们都了解,主要是“静”和“冷清”(寂寞);在日语中,则更多使用了佛教词汇“寂灭”、“圆寂”、“涅槃寂静(三法印)”等等中的意思——老去、消逝、无常,比较接近汉语词“枯寂”中的“寂”;我们之前提到“临终之眼”的临终,就跟“侘寂”中的“寂”很类似。“侘”的意思则非常日本,来自于日本茶圣千利休,他反感奢华铺张的茶会,从而创造了一种粗糙质朴结合修行的优雅茶道。侘寂就是基于一种虚空价值观的克制美学。

我们在日本国宝文物中经常看到造型“歪七扭八”的粗陶茶碗,另外日本茶室通常都是极小极矮的“草庐”,其实这都是遵循侘寂美学——造型是粗陋简朴的,内涵却是清高完美的;日本庭园中的“枯山水”景观、樱花如雨点一样凋落飘零、日本的死亡美学……这些都是“侘寂”之美的实例。另外,我们熟悉的无印良品、优衣库等简约化的日本设计,还有日本人近几年倡导对生活物品“断舍离”思想,如果追根溯源,也都是“侘寂”。

我们回过来再看《绿色回响》。一片青色的森林,一面平静无痕的湖水,天色是黯哑的、森林是幽深的、水面是静谧的。一匹白马,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会去向何处?它在湖岸逡巡,水面映出它单纯的倒影。它没戴马具,也没有呈现惯常的奔跑动态,显然并不具体指向真实生活中作为动物的马,而是作为美学和精神性的作为象征的马。画面的形象是具体的,但画的内容和主题是含混和抽象的。整个场景像是一个无声的童话秘境,表达着一种形而上的幻象。

《緑響く(绿色回响)》

在其中我们不难找到“物哀”——从心而发的触动、“诗为心声、画为心境”;找到“幽玄”——幽深的森林和湖水、朦胧的倒影、神秘的白马、无法言说的主题;找到“侘寂”——倏忽不见的易逝感、素简但却含蓄优美的用色和笔触。

在汉语中,成语“白驹过隙”就是表达光阴易逝的概念,《庄子·知北游》里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不知道日语中是否也有这个成语?而东山魁夷是否用白马来表达这种“稍纵即逝”的隐喻?无论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我感觉用“白驹过隙”的意味来理解东山画中的“白马”,倒也是很合适的。

东山魁夷的风景画有很多固定要素——倒影、森林、云、雾、烟、雪、月光、白马等等比较“幽玄”的元素;他喜欢用不饱和色(最喜欢青色【蓝绿色】、灰色)、柔和又素净的笔触、简洁克制的构图。

而且他的画中基本没有人,即使是京都街巷这种人居环境题材,他也很少画人(白马是它风景画中唯一经常出现的活物)。东山魁夷说:“我的画里从来没有人出现,我的画从来都是自然,我为什么不画人?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的状态去看这个世界,我的眼睛就足以能够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和自然融为一体。”从一个看画人的角度,我觉得没有人既避免了喧嚣感、也避免了烟火气,更主要的是,他需要的是艺术的“虚”,而不是现世的“实”。 

在当年不得以中断留学,离开德国近三十年后,他又重返欧洲,用他已经成熟的“日本式美学”画风,来绘制北欧的山水和城市,这一系列也是他非常重要的作品。当然,风景中依然没有人。

对了,东山魁夷还是个散文大家,他的文字与绘画风格一致,情景交融、淡雅隽永。散文《我们的风景》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散文《一片树叶》也曾作为高考阅读题。应该算是日本文学界里最会画画的、绘画界里最会写文章的人了。

东山魁夷(1908-1999)(ひがしやま かいい Kaii Higashiyama)

再扯开一点,东山魁夷在学习了西方的艺术之后,呈现了最日本的美,堪称将东西方艺术融会贯通的典范。那么,中国有没有这样的画家呢?我想了又想,感觉先后跟随林风眠、常书鸿和潘天寿学画并曾留学法国的吴冠中,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位画家。他的《狮子林》、《双燕图》都是融合了东西方美学的代表作,而且有意思的是,吴老也是位能画又能写的散文家。

不过,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国美学,那么应该是哪几个词呢?

注:收藏东山魁夷作品最多的美术馆
长野县信浓美术馆·东山魁夷馆
东京山种美术馆

(补:看东山魁夷的画,我还想到了另外一个跟德国关系密切的画家,瑞士的霍德勒{曾在德国学习、工作},很多构图确实有相似的地方,当然在用色和笔触上,两人相差很大,但是对于风景的感受,我认为两者是有“共振”之处的。目前找不到资料证明东山看过霍德勒的画,也无法证明他受到霍德勒的影响,但我认为推测曾留学德国的他看过霍德勒作品也一样是合理的。我也找一些图片贴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瑞士画家霍德勒的风景画,供对比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老吴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画圣,风景里找到治愈的力量!
东山魁夷:“画了一辈子的画,才感到刚刚迈进艺术之门。”
西方艺术史:日本画圣富有“人情味”的大自然绘画 东山魁夷「109」
【画廊】日本画圣东山魁夷风景绘画作品欣赏
一生只画风景画的画家,川端康成评价:他把画风景画当成了旅行~
东山魁夷的画怎么能美成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