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认知天性》(四):反思一些认知上的错觉和误判

心智模型就像是个电脑或手机程序,输入问题便会得出答案或解决方案,由此想到“识花君”或“作业帮”。但心智模型应该比这些APPs更灵活,他的系统是随时更新的,尤其对于爱反思的人。但即便如此,通过程序得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也未必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未必是正确的。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认为自己做的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别人产生影响?特别在乎别人怎么想自己,怎么看自己。心里上演了一出大戏,结果别人很无所谓。庸人自扰之。

“你是你唯一的局限”。多数情况,做与不做,自己开心就好,跟别人没关系。别人对你的欣赏是你持续这么做的理由,而不能成为你的绊脚石。对自己的认知尚不甚准确,对别人更不能妄自臆断,否则会误会、误解别人。

读书心得:我们认为简单的,别人不一定这么觉得。

老师在讲解习题时经常受到“知识诅咒”。认为题目很简单,学生也一定认为很简单,所以就匆匆略过了。

亲身体会:之前在讲解一些英文完型填空题时,由于题目很多,难点也很多,课堂时间有限,急着讲解那些难点,所以会对一些我认为简单的题目匆匆略过,“这么简单的题就不浪费大家时间了”,着重在我认为的重点题上花大量时间讲解。后来发现同学们注意力涣散了,部分同学不听了,甚至说一些与课堂不相关的话。

教师作为所教授课程的专家会利用多种策略和对基础知识的娴熟应对不同题目。但于学生而言,可能对基础知识以及不同知识点的辨析还有待加强和巩固。所谓认知不在同一层次。

(网图侵删)

教师需要降维,俯下身去发现。

了解到这一点。后续我放慢了脚步,在核对同学们的答案,了解了错误率后对之前认为“简单”的但错误率高的题目也着重讲解。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还在做笔记并完整跟下来。所以教师认为的简单题,学生不一定这么认为,只是他们有时不好意思当众承认自己不懂罢了。

如果教师懂得这个道理又不讲解这些“简单”题,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密谋了一场溜边儿剧,究竟是省事省力了?还是费事不讨好?讲了自己想讲的却不一定是学生想听和真正需要的。

与同学们做同频者,态度上更加关切。

课堂上同学们听到类似“这道题太简单了”,“这么简单的题就不需要讲了吧”之类的话,是绝对不会反驳老师的,就算他们真的不会。

其实讲得多不如讲得精,慢下来,一个一个地耐心讲解,同学们反而能认真听。越是题目多、难度大的题,越要耐下心来慢慢讲,语速放慢不要着急,时不时和同学们沟通、确认是否还需要进一步讲解等等。当同学们把真心交给你,把自己真正不懂的点也暴露出来,只因在他们心中你是值得信任的。

书中提到人的记忆是可以被改变的。也许人类唯一能决定的事情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赋予意义。你定义它积极,就积极,反之亦然。

“要想知道自己对一篇文章理解到什么程度,一个不错的判断线索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我比较喜欢做读书笔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也喜欢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代入,这样能够帮助自己回忆过往,还能对过往赋予崭新的意义。

网图侵删

书中还说暗示比明示,部分对话比全部对话内容更能引发听者的思考。但听者可能通过自己的臆断得出错误的结论,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傲慢与偏见。

关于本书中提及的学习风格理论,人们也存在一些认知错觉。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听觉、视觉、触觉...)不一定非得给到相应的视觉、听觉等学习资料才能学得更好,反而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而非学习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更好。

此外,人们都认为专注很重要,的确如此,但专注不是绝对的,绝对的专注容易陷入死胡同。将两个问题做比较,反而更利于找出解决方案。很多科学发明或重大发现都是当事人专注了很长时间之后的一个偶然契机才得出的。例如瓦特看到蒸汽顶壶盖发明蒸汽机,门捷列夫在玩纸牌游戏时发现元素周期律等等。

比喻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比喻是两个事物比较后找出相似之处。例如把教师比喻成园丁,就是找到了相似之处。园艺工作的许多要素和方法也适用于教育:阳光、土壤、雨露、肥料以及园丁的精心呵护与陪伴。

又如电视剧主人公遇到其大悲伤和难以逾越的困难时,呆愣在那里,看到了流水或者某一种奋发向上的植物,马上就释然或想到了应对目前问题的方法,也是找到了相似之处,把其他领域的规则融入到目前所处情境中。蜜蜂辛勤、蚂蚁团结、飞蛾扑火的向往都可以形容人的境遇,其中包含的规则也能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灵感。

再如旅行。每次旅行都是一种新生,因为会把不同地域的文化与自己作融合,所谓见多识广,见怪不怪,人也变得更开阔。见识过真富足,就不会穷凶极恶;见识过真贫穷,自然会珍惜当下的生活。

建立一种大格局,把不同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找出共同规则,构建一套更强大的更灵活的心智模型用于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总之,了解一些认知上的错觉,知道自己有可能误判挺重要的,会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心生敬畏,不那么自以为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专题】重磅 | 冲刺!2018长沙高三统考备考指南(一)(总体策略篇)
分享几道压轴题,手写解析过程,题目质量很高
「每日一题·冲刺中考」开学前的最后一题,迎接新学期
智力测试题,知道答案后的你会恍然大悟,但是这之前你会一头雾水
10.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