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武英殿“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展记


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故宫博物院联合吉林省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为纪念张伯驹先生捐赠国宝而举办的藏品展览,无疑是有益于大众的一次展览。它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国宝,欣赏艺术品,为自己国家有这样的文化瑰宝而感到骄傲。

进而,我们可能会对收藏家张伯驹本人感兴趣。他的生平与收藏经历,也许是另一条平行于这些国宝的线路。

解放后,张伯驹留在大陆。并因毛主席喜爱李白,奉李白所书《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

岂知毛并不恋物,挲赏之后,就交与故宫博物院。此次展品里有《上阳台帖》真迹。

关于一个人对于收藏的心路历程,外人不得而知。而买卖是真实存在的。

我之前曾经对许多民国中人将国宝卖给外国人不解,为什么在有中国人出价的情况下,还会忍心将国宝流落他乡。

对于这个问题,清末民国时期的叶德辉在他的《书林清话》里也有吐槽:


二十年来,蓝皮书出,卢横行。东邻西邻乘我之不虞,图画书籍古物,尽徙而入于海外人之手。上海飞凫客,群翔集于茶坊酒市之中。而吴门玄妙观前,无一旧书摊,无一书船友。俯仰古今,不胜沧桑之感矣。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九“吴门书坊之盛衰”条)


同是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在此问题却又经常闪出一种特别的器量和达观:


大抵于所见古书,非有考据,即有题记。浸淫及于日本,如森立之《经籍访古志》、岛田翰《古文旧书考》,皆于宋元古钞各书,考订至为精析。而西儒如法人伯希和,得敦煌鸣沙山石室古书,乃能辨析卷数之异同、刊刻之时代。上虞罗振玉撰《鸣沙山石室秘录》,述其问答之词,读之令人惊叹。吾同年友王仁俊,撰《敦煌石室真迹录》,序称英印度总督派员司待讷,搜石室梵夹文载归。然则此种学术,将来且光被东西,裨助文化,岂止儒生占毕之业哉。

(《书林清话》卷一“古今藏书家纪板本”条)


其实,细想起来,这两条并不矛盾。

前者,是中国当时荼毒变乱的社会事实造成的。书籍和字画这类纸制(类)艺术品的收藏,是以安定的社会形态为保障的。因为变乱,战争和水火之灾,都会轻易毁灭这些脆弱的事物。而富裕、强大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无疑是对古物最好的托付。

后者,是站在“光被东西,裨助文化”这样人类高度的看法。在见解上,至少更“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些。

当然,当时变卖国宝的人,不一定就有这种觉悟。但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自信所导致立即变现的欲想,一定广泛存在。遑论古今做买卖的人的普遍思路——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只是过过手而已——只是卖货,无关道义。

张伯驹曾经有感于溥心畬将《照夜白图》流出,最终遗珠海外。所以准备收入溥心畬所藏另一国宝——陆机的《平复帖》。

平复帖

溥心畬狮子大开口,要价二十万大洋。张伯驹拼凑六万大洋,并由张大千做中人,依然不能得志。直到溥心畬家中变故,急需用钱。才以四万大洋收得。溥心畬后退避台湾,如果没有张伯驹得到《平复帖》,它至少可能在台湾。更有可能的是,溥氏在这之前已经将其卖给日本人了……

此次展览上,展出的是《平复帖》的复制品。大家可以通过这件展品,看过一段历史。

关于《平复帖》,还广泛流传这样一段故事。就是张伯驹被人绑架,宁可被撕票也坚决不献出《平复帖》。之后更将《平复帖》缝在衣服夹层,须臾不离身。

但在解放后,张伯驹将《平复帖》等一并捐给国家。

张伯驹出卖自己的私宅和妻子的细软换来的,差点落到外国人手里的国宝还有隋代展子虔《游春图》。解放后,他将这幅国宝和唐伯虎的《孟蜀宫伎图》(俗称“四美图”)一拨转让故宫博物院。

这次,《游春图》并没有展出。《孟蜀宫伎图》的真迹展出了。

 

孟蜀宫伎图

解放后很多人是被“恳谈”而后捐献的。国家来人的恳谈能力有时候足以让一个人将自己的平生心爱之物惟恐避之不及的捐献出来。而往往之后的历史发展会让那些捐献人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捐献行为,因为无论是他们个人还是那些古物,都很难熬过“文革”。对于文物,国家无疑是更强有力的保护。

但是,张伯驹是自愿主动捐出比自己命还重视的收藏的。

除了对国家和那个时代抱有巨大的乐观、自信、热爱和期望,应该找不出另外的原因了。

虽然张伯驹最后也在困苦和病痛中凄凉死去。但是相比其他人而言,他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在那些年月,本来像他这样的人,即使做了献璧的卞和,也很难有好死。所幸,李白和《上阳台帖》冥冥中救了他。

那是在陈毅的葬礼上,毛主席看吊唁挽联的时候,看到一幅挽联字句颇不俗,询之,乃张伯驹所作。周恩来同时进言说起张伯驹进献李白《上阳台帖》的往事。张伯驹得以栖身北京,并于“文革”后的1982年死去。

关于他的晚年,还有黄苗子《张伯驹像》一文提及:


“反右”运动,张伯驹被划为右派,下放东北,所幸陈毅等念旧,还得到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衔安置。但“文革”时期,因他是“五类分子”而赶到农村劳动,谁知农民因他年老无劳动能力,不肯接受。伯驹夫妇老无所归,返北京,故居已为人分占,只给他们住在门房。没有粮票,由亲友故旧借之。昔日钟鸣鼎食之间,现在靠窝窝头,方便面(疑为“炒面”类)度日。


这里要说的,就是吉林省博物馆。此次武英殿展览,吉林省博物馆出张伯驹旧藏亦甚众。这应该是他到东北吉林省博物馆的因缘所致。其中有南宋杨皇后杨妹子的《百花图卷》,亦属难得。观者可自看。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部宋版书的命运
“斌尖卡傀”:一副对联招来杀身之祸
溥仪在位时故宫国宝为何流失多
《御定盘山志.十六卷》(蒋溥等修.清乾隆20年武英殿刊本)
《五代会要》
毛主席参加陈毅葬礼,看到角落一副挽联,激动地问:此人来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