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富故事|电子时代,木杆秤业还有多少机会?听听临海百年老店店主的说法……


短短几百米的紫阳街内,蔡永利秤店写有“百年老店、咸丰十一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字样的牌匾,挂在门前,清晰可见。

永利秤店创办于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传到蔡雪贞这里已是第五代。

人物名片

蔡雪贞

64岁,台州临海人

百年老字号“蔡永利秤店”第五代传人

从事传统秤制作40年

40年间,她经历了木杆秤、机械秤、电子秤这三个种类计量器具的改革,但她从未舍弃传统的木杆秤。

百年老字号该如何传承,成了蔡雪贞心中最担忧的问题。

传承老辈手艺,一做就是40年

40年前,20多岁的蔡雪贞并不想做这个传统行当。但是父亲告诉她,不能丢掉祖传技艺。

1978年,蔡雪贞开始学习制作传统木杆秤。逐渐地,她开始喜欢上了这门手艺。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店里面根本没有存下来的秤,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我和父亲就忙于给各个家庭或者商贩制作秤,虽说辛苦,但是那个年代,做好一把秤,就能养活一个家。”蔡雪贞说。

桌案上,摆放着各式各样制作秤的工具,有些是蔡雪贞父亲和爷爷留下来的。

而桌案,最少也有80年的历史,历经了3代人。

做秤,选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木料要硬而且不能有裂缝,这样秤杆才不会走形。

在蔡雪贞的家中,还有不少铜杪木。40年,她做了有10立方左右的木料。“父亲给我准备了12方左右的木料,说一辈子做秤的木料都备齐了,现在还有一两立方。”蔡雪贞说。

“生意虽然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火了,但是喜欢这种传统工艺的人仍不少。”一边给秤上油的蔡雪贞说,以前十六两就是十六星,一杆秤就是天地,大头是天,小头是地。杆秤前头有北斗七星,中间是南斗六星,最后三颗福禄寿三星,父亲告诉她这是用来告诫每一个做秤人不能缺斤少两。否则,少一两损福,短二两减禄,缺三两夭寿。”

蔡雪贞说,做秤对每个刻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为的就是一把公平秤。

行当渐行渐远,能做一天是一天

一天做16把秤到一天1把秤,

随着年龄的增加,

蔡雪贞的制作速度也慢了下来。

这么多年,蔡雪贞也带过徒弟,

但是徒弟们纷纷转行,没有坚持下去。

”纯手工的行当就是这样,一天下来做不了多少,也赚不了多少钱。”蔡雪贞说,能做一天是一天,以前给自己定的是做到60岁,现在60多了,打算做到70岁。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机械秤和电子称对传统木杆秤的冲击,电子秤早已取代了传统的木杆秤,更不用说,杆秤制作费时,从选料、刨料、镪秤杆……每一步都费时费力。

木杆秤是依赖性极强的一门手艺,秤纽、秤砣、秤钩都需要从别处购买。如今,没有了利润的杆秤行业已经渐渐消失,相应的配件在本地也已经很难买到了。

“原来临海有4家做秤的店,现在只有我这一家了。”蔡雪贞说,“再坚持几年吧,能做一天是一天。”

从三元一杆、五元一杆、八元一杆到现在的二十五元一杆……木杆秤在“涨价”,但是涨不过别的物价,而且木杆秤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现在都用电子秤,又方便,很少有人用木杆秤的,没人用了。”面对市场的竞争,蔡雪贞坦然面对这些。她说,她现在坚持做秤是为了保留这门手艺,让子孙后代们都知道中国还有这一传统文化。

2009年,浙江省文化厅授予“永利木杆秤制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蔡永利秤店”定为“永利木杆秤制作传习所。

这些荣誉,是对蔡雪贞的最大鼓舞

老行当寻找新出路,手艺还需要新传承

一杆长约3.5米、重达12.5公斤,最多可称量625公斤大杆秤,是蔡永利秤店的镇店之宝。

镇店之宝

2005年,紫阳古街开街后,国内外游人大批涌入,在游古街的同时,也对古街上的这家百年老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根号称“江南第一秤”的重量级秤,更是令大家对蔡雪贞的技艺啧啧称叹。

“现在我将秤与本地的风俗结合起来,把秤做成手工艺礼品或许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过生日、搬新房、结婚等,都可以送人,图的就是个称心如意。”蔡雪贞说。

虽说老行当有了新思路的转变,但较低的利润依旧只能维持蔡雪贞日常的生活开支。

“年纪大了,用不了多少钱,还是希望能够有人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蔡雪贞说,儿子现在有这个意向,希望他能够传承。

40年,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冲击,传统手工艺最怕的是“手艺”变成“守艺”。

木杆秤离百姓的生活已渐行渐远,但蔡雪贞却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木杆秤的技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雨中国
蔡雪贞:有秤当家
寻访日渐消失的老行当,重拾儿时记忆里的老长沙.
13种慢慢消失的老行当,现在都后继无人了,在你们的家乡还有吗?
民间正在消失的13个老行当,您都经历过哪些?带走了你哪些回忆?
13个消失的老手艺,全部见过的人很少,看你能认出几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