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越努力越失败?

面对失败和挫折,很多人都有一个万金油式的甩锅借口——“我的意志力太差了”。

然后心安理得地当缩头乌龟,仿佛意志力是自己成功的最大阻碍,这时候你就已经陷入了“意志力陷阱”,哪怕鼓足勇气开始改变,自我感动式地奋发努力,结果也只不过是原地踏步。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志力陷阱”?让我们从一项有趣的研究开始,以下,Enjoy:

科里·帕特森等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我们决定在实验室中开展一项有趣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一位名叫凯勒的4岁小男孩,我们打算对他抵制诱惑的能力进行测试。我们似乎可以从他紧张的面部表情推断出在本次试验中他一定会以失败告终。

为了开展本次试验,我们在凯勒面前放了一张桌子,上面是一份几乎让全天下的小孩子都欲罢不能的美味棉花糖。

50多年前,心理学界元老级人物沃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试验,结果表明,那些能一直坐在棉花糖面前并且克制自己在整整15分钟以内不吃掉它的小孩会比那些抢先拿起这份美味并马上享用的小孩在未来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更加有所建树(试验人员事先都会说明他们需要等待15分钟才会拥有第二块棉花糖)。

在后来的20年间,米歇尔持续追踪调查了这批小孩。他发现,当年那些延迟满足能力更强的小孩子在标准化的考试中成绩更高,并且他们的社交网络也更强大,在工作中经常受到提拔,总体生活幸福指数更高。

米歇尔最终得出结论:延迟满足能力对个人的成功有很大影响。

01

令人大跌眼镜的

意志力陷阱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直到今天很多人从这个试验中得到的都是错误结论,而落入了所谓的“意志力陷阱”

他们假定那部分在延迟满足能力方面更强的孩子生来就有更强的意志力。因为在当时来看,这项研究中成功抵制住诱惑的孩子们体现出更多的是性格力量。

因此,毫无疑问,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更加快乐,更加成功。归根结底,他们在性格上天生就更强。

而这就是大多数人在解释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时做出的简单假设。

当我们旧瘾复发,疯狂购物,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向同事大发脾气,拖延工作任务或者暴饮暴食时,我们都将这些失败归结于缺乏意志力。

显然,我们并没有足够想要追求意志力的欲望,因为还没有把自己逼到某个极限。

而讽刺的是,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我们又会吹嘘自己的勇气、坚毅和承诺。

不论是以哪种方式,当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为什么有某种想法时,最终的功劳或过错都会算在一种东西的头上——意志力。

这种过度简化的思想简直大错特错。

错误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并不完整,而更离谱的是当我们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或是进行自我提升时,这种想法会让我们束手无策。

当人们坚信自己能否进行正确选择取决于他们的意志力而非其他因素时,尽管他们往往对于自己天生是否有意志力也不甚清楚,但他们最终会停止尝试。

意志力陷阱把我们困在一种令人沮丧的循环中,这一循环始于对改变的英勇承诺,而随之而来的是不断被侵蚀的动机,以及不可避免的因旧习惯复发而停止改变的想法。

然后,在新一轮坏习惯建立起来的痛苦变得无法忍受时,我们又会振作起来开始另一次英勇但注定失败的尝试。我们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攀登高峰,而其实只是在平地上前行。

人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丝毫进步,这就是所谓的意志力陷阱。

02

学会控制欲望

才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幸运的是,米歇尔将这个研究更推进了一步。

在最初的试验基础之上,他和另一位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所谓的意志力是一种后天可以学习的技能吗?

这两位学者猜测,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欲望的这部分孩子比起另一部分屈服于美食诱惑的孩子并非只是动机性更强,而是他们拥有更强的能力。

在控制欲望之路上,这些孩子事先就习得了一些小小的技能。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两位心理学家证明他们的猜测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控制冲动的能力并非是天生的。

尽管毅力等相关的意志力方面的性格特征都与基因有关,但技能依然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获得。对于延迟满足能力的这一解释给我们所有人都带来了希望,这也是我们在实验室坚持观察和研究凯勒和他同龄的27个小朋友的最大原因。

我们迫切地想知道,能否通过教授当代的孩子们一些控制欲望的实用技能,来帮助他们提高延迟满足能力,而不是坐视不管,做着能够获得超人般意志力的白日梦。

为了验证我们的理论,我们再现了当年米歇尔的试验。让一群小孩子坐在一份棉花糖前,并且告诉他们如果能够在15分钟内不吃掉棉花糖,就会再得到一份额外的棉花糖奖励。

这部分孩子组成了本次试验的对照组,不出所料,这次孩子们的表现和当年的试验简直如出一辙。1/3的孩子在棉花糖面前艰难地挣扎了15分钟,而其余2/3的孩子不到15分钟就对自己面前的棉花糖缴械投降。

接下来的试验组,情况就要更复杂一些了。试验组由凯勒和另外13个4岁左右的孩子组成,我们设置了同样的试验条件(即一份棉花糖和一份完成试验就能获得的甜食奖励)。

但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会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技能,这些技能在他们想有意延迟自己满足能力时会有所帮助。

不同于简单地告诉他们要沉住气来慢慢等待,我们教他们用空间距离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接下来就是这些孩子们在试验中表现出的一些十分有趣的画面。试验进行到6分钟时,凯勒开始拧紧眉头,似乎在想象着要是用舌头舔一舔面前的这份棉花糖那该是多么的美味啊!这表明他似乎快要屈从于美食诱惑。

但在这时我们教授的技能开始发挥作用,凯勒决定转过身子背对着诱惑,嘴里开始念念有词。他在念一则爸爸妈妈睡前经常给他读的枕边故事。

显然他在尝试一切可以使用的办法来远离桌上的诱惑,让自己分心不再去想它,而非仅仅求助于单薄的意志力。

几分钟后,凯勒终于战胜了诱惑,成功完成了试验。他喜出望外,手里抓着自己努力换来的两块棉花糖,自豪地走出了实验室。

“我成功啦!”凯勒一边开心地大叫着,一边把两个棉花糖都塞进了嘴巴。事实上,在教授了一些转移注意力的小技能后,超过50%的孩子都成功做到了抵制第一块棉花糖的诱惑,成功完成了试验,获得了额外的第二块棉花糖奖励。

这一试验表明,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缺乏勇气、胆量或是意志力,而过分迷信意志力才是改变的唯一关键要素。

03

我们改变失败的最大原因:

太盲目

我们从凯勒和他的朋友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要想抵制诱惑,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动机是完全不够的;而在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时,一些必要的技能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但可悲的是,人们了解的人类行为模式以及改变自己行为模式的方法都是不完整的。

依赖于我们自己脑中简单但实际上缺乏强有力论据的人类行为模型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它们既可能促进也有可能阻碍我们的行为。比方说个人能力,它也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事实上,生活中总是有许许多多的影响因素一直在影响我们的行为。

或许此刻你正处于意志力陷阱而无法自拔。假设目前你正处于煎熬的戒烟期、戒酒期或是戒毒期,立即彻底停止这些习惯是否是实现改变的最快途径呢?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控制自己购买最新上市的电子设备、克制自己不对爱的人发脾气、坚持早起学习一门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有益的技能,等等。

难道真的坚持到底,你就会成功吗?

这里的问题不在于你过分迷信意志力在个人改变中所起的作用,个人的意志力肯定会对个人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于当你完全依赖于强硬的戒断策略时,你会很容易忽略其他因素对于你行为的或好或坏的影响。

在日常的人类活动中,比如饮食、酒瘾、与同事相处以及购物等方面,尽管有关的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它们的关注点都在于教你怎样成为工作狂。

结果往往是,这些书籍创造的版税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而你却在迷信成为“工作狂”的过程中只“收获”到了满身堆积的肥肉、受损的肝脏、失败的婚姻,最后甚至还可能破产。

为何每当我们面对自我改变这个问题时,跳入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都是我们本身可能缺乏足够的意志与动力?

其实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我们本身真的很差劲,而是我们太盲目。在改变老毛病这个问题上,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其实才是真正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

同样,正是由于我们无法看清到底有哪些因素在阻碍我们改变,我们就理所应当地把所有罪责都归咎于一个可见的因素之上——那就是我们自己,因为这个因素是如此明显。

再者,如果我们本身的种种恶习确实是由于缺乏个人动机,这意味着我们掌握了主动权。我们完全可以主导这些改变,至少在一段时间以内可以鞭策自己成为一个动力十足的人,并朝着好的方向自我改变。

关于作者:

[1]科里·帕特森,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组织行为方面的博士研究工作。2004年,获得杨百翰大学马里奥特管理学院迪尔奖,以表彰他在组织行为领域的杰出贡献。

[2]约瑟夫·格雷尼,企业变革研究领域从业30多年的资深顾问。

[3]戴维·马克斯菲尔德,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一位优秀的研究学者、顾问和演讲师。

[4]罗恩·麦克米兰,广受好评的演讲师兼企业咨询顾问。

[5]艾尔·史威茨勒,密歇根大学行政开发中心讲师,为《财富》500强中的数十家企业提供过服务,主要从事培训和管理指导工作。

本文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整理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转载请添加身边君微信(shenbia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 END ——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棉花糖陷阱:是我们吃棉花糖,还是棉花糖吃我们?
43岁的大S活成19岁:你所以为的自律,99%都是错的
4种自律陷阱,你会怎样跳出?
《延迟满足》
棉花糖实验:拥有“延迟满足”的人到底有多逆天?但问题是怎样做?
总忍不住暴食,运动几天就放弃,5招教你科学提高自控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