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0岁,未婚,她花了50万,独自生下混血儿子

英语口·米老师说 

关于婚姻和生育,无论是什么样的排列顺序组合,每个人都有不同方式的自我选择。结婚生子可以是一些人认同的美满结局,未婚独身也可以是另一些人所追求的自由快乐。




人物·自在人生


本文转自麦子熟了
ID:maizi8090
作者:Erika57
已获得其授权



忠于自我地活
Be true to yourself

 
前几日,「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Sichuan birth registration cancels marriage restrictions' 的话题登上热搜。
 
即,单身或未婚生子得到法律认可。一方面,规定未婚可登记生育,为单身妈妈提供了不少便利;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争议和担忧,折射出的是当下年轻人对婚姻和生育的普遍焦虑。
 
今年43岁的@Gabriel&Mama(受访者小红书账号),用自己的行动,打破婚姻与生育的捆绑关系,甚至挑战了主流的家庭形式。

三年前,她自费筛选精子、试管生下混血宝宝,自愿成为单身生育的未婚妈妈。Three years ago, she screened sperm at her own expense, gave birth to a mixed-race baby in a test tube, and voluntarily became an unmarried mother with a single birth.

近几年来各地先后出台的政策,逐步减少了单身育儿的法律束缚,但围绕未婚生育的「耻辱文化」依然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做法招来了不少质疑,有人觉得这是一种相对自私的行为,孩子从小被迫成长在不完整的家庭里;也有人认为生育的决定权在女性自身,不因是否结婚而让渡给所谓的大家庭。
 
而在她看来,当爱情与年龄、生育解绑后,自己反而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那么未婚女性如何坦然面对单身?So how do unmarried women face singles calmly?

又是如何抛开传统观念的约束,选择单亲生养小孩?How to abandon th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choose a single parent to raise children?

在这一过程中,是怎样应对接连出现的挑战呢?In this process, how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that appear one after another?
 
以下是她的自述。
 
自我转变:
渴望家庭,不再向往婚姻
Self-transformation. 
Desire for family, no longer aspire to marriage
 
我今年43岁,单身养育孩子有两年了。
 
初次萌生生娃的念头,大概是在34岁左右。年轻时,我完全没有生养孩子的打算,When I was young, I had no intention of having children at all. 特别是二十多岁的年纪,看着身边步入婚姻、生下小孩的同龄女孩,我始终无法理解甚至有点排斥。
 
也许因为打小就有一种危机感,必须要靠自己实现经济独立,等有一定的自信和把握后才敢去想这件事。再加上当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生养小孩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因此生育一度是个很遥远的话题。
 
直到站在奔四的节点上,想要孩子的念头愈发强烈。但在这一路上,我遇到过很多人,经历过几段感情,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
 
也见证过身边不少人的婚姻,在现实的一地鸡毛中走向破裂,逐渐让我意识到,一纸婚约不代表什么。
 
 
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弥补年少时的遗憾。Another reason is to make up for the regrets when I was young. 我成长在一个并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打小与父母的相处和沟通也不算顺利,导致多年来心底藏着一个愿望,将来有机会能成为一个好妈妈。
 
我想要一个孩子,不是作为家庭的附属品,也不是见证爱情的产物,只是单纯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生命。I want a child, not as an accessory to my family, nor as a product of witnessing love, but simply having my own little life. 这时的我,既不想随便找个人凑合,也害怕错过正常的生育年龄。于是,我选择了一条非常态的路。
 
可以说,决定生孩子的前二十年,更像是一场自我人生的实验,在不断摸索成长的进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大龄备孕:
花费50万,试管两次成功 
Older pregnancy: It cost 500 thousand yuan, 
and the test tube was successful after two times
 
2019年底我彻底辞职了,全身心投入备孕、生产。作为一个单身妈妈,势必要付出双倍的时间和精力。这一年,我39岁。
 
从第一次接受试管到最后受孕成功,历时一年。It took one year from the first test tube acceptance to the final pregnancy success.这段时间,我一个人在国内外两地奔波。前后两次试管成功后,我就回国继续工作了,主要是为了调养身体,时隔半年后才去做了胚胎移植。
 
试管婴儿的性别是不可选择的,只有在所做成的健康胚胎里,通过基因筛查检测染色体DNA,恰好有男有女,那才有得选。我有三个成功受孕的胚胎,但检测过后只有一个合格。这意味着,那就是我唯一的儿子了。
 
这一趟求子之旅,花费在五十万左右,This pregnancy trip costs about 500 thousand, 包括试管的医疗费、备孕期的生活费、来回的差旅费等。
 
除了经济方面的付出、身体上的疲累,更难熬的是心理上的压力。那会儿我快40岁了,高龄试管的成功率较低,当时的想法是尽人事、听天命,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努力的结果是要与自己和解。
 
 
好在整个怀孕过程很顺利,作为一个高龄孕妇,我很少出现恶心呕吐等生理不适,包括高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也很正常。
 
等到待产那天,我选择的是顺产,最后却是顺转剖。由于年纪稍大,宫颈口不如年轻人柔软灵活,开指的速度慢,忍痛过程就更漫长;就这么耗了一整天,尤其是关掉无痛后,我彻底崩溃了,没能坚持下来。
 
剖腹产是半麻醉状态,全程意识十分清醒,我能清晰感受到医生的操作手法,但从头到尾没有痛觉,只有在麻药效果褪去后,伤口处才开始隐隐发疼。当经历过顺产宫缩的感觉后,说实话手术剖腹并不难受。大概过了一周后,伤口就慢慢恢复了。
 
看到新生儿的第一眼,他眯着眼儿,皮肤非常白,全身皱巴巴的。但从那一刻开始,内心似乎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心想着这段路走到这就结束了,接下来又是新的长征了。But from that moment on, it seemed to be filled with something inside, thinking that the journey was over, and the next was a new long journey.
 
 
一个人从备孕、待产到生育,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并不难熬,也许是因为想做成一件事的动力,早已冲破了重重难以逾越的障碍。
 
单身生育:
「消失的爸爸」去哪儿了 
Single birth: 
Where's 'Lost Dad'
 
2020年底,我带着孩子回到老家,直到现在都生活在成都。
 
目前孩子还小,尚未意识到「消失的爸爸」去哪了。但对于单身生育的女性来说,不可避免要思考关于孩子父亲的身份问题,除了在社交中要面对其他人的好奇和询问,更难的是如何回应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发出「爸爸去哪了」这样的疑惑。
 
如果将来孩子问起来,我会如实告诉他真实的情况,「我们家只有一个妈妈,还有姥姥和姥爷,但没有爸爸。」
 
也会向他灌输家庭形式的多样化,有的孩子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和妈妈,好朋友小狗小猫;还有的孩子家里则有两个爸爸或两个妈妈。
 
 
有人质疑我的做法很自私,没有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处境。但在生育这件事上,所有父母都是自私的,因为事先没有人问过孩子的意见。But all parents are selfish when it comes to giving birth, because no one has asked their children's opinions beforehand. 无论是想要有人陪伴,成立一个家庭,还是培养孩子成龙成凤,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
 
那么,我的评判标准是,经济条件不错、思想足够成熟,有能力教育好孩子的人,那就是负责任的父母。
 
而主动选择单身生育的未婚女性,大多数都是经济独立有保障,受教育程度较高,有更强烈抚育孩子的意愿。However, most unmarried women who choose to give birth alone ar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and secure, with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a stronger willingness to raise children. 相比那些不懂得教育,或有家暴倾向的双亲家庭,有觉知的单亲妈妈更适合抚养小孩。
 
尽管在她们组建的家庭中,缺少一个父亲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父职的不可或缺性。或许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盲目地把父亲这个角色等同于好爸爸。
 
现实是,没有人能生长在绝对完美的家庭环境里。The reality is that no one can grow up in an absolutely perfect family environment. 每个人的出生和成长,或多或少都有些许瑕疵,做父母的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好的环境,以及他所需要的爱和呵护。
 
我始终认为,一个家庭幸不幸福,不在于这些形式,而在于具体做这件事情的人。
 
未来规划:
工作、育儿两不误
Future planning: 
Work and child care are both correct.

 
我之所以能有未婚生育的底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年来努力工作带来的经济独立,以及更深层次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由于职业性质,经常出差飞往不同国家,有机会认识到各地的人。工作和生活的交织流动,于我的人生是两条平行线,不断重塑对世界的认知,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
 
从离开职场到迎接新生命,又是一个持续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以前的我,挣扎于个人意识觉醒和家庭社会压力的矛盾冲突中,如今的我正在积极拥抱单身妈妈的身份。In the past, I struggled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personal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and family social pressure. Now I am actively embracing the identity of a single mother.
 
未来3到6年内,我会集中精力全职带娃,用科学的方法「富养」小孩。我深知,经济之外最宝贵的是时间,除了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所以我每天都会空出大段时间,陪他读绘本、做游戏,到户外活动。除此之外,从小对他进行英语启蒙,营造一个双语的环境,现在两岁多的Gabriel,已经能自由切换不少中英文单词和短句。
 
成为妈妈的这两年里,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养育孩子的过程并不容易,仍会受到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的基因、秉性、爱好、成长轨迹等,不是靠家长单方面的努力,就能把他塑造成想要的样子。
 
在这一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保持平常心,不断调整为人母的预期和想法,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未来我的男子汉能长成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I hope my boy can grow into a healthy and happy ordinary person in the future.
 
 
生下小孩一年后,我开始做自媒体分享心得体验,一方面是时间安排自由不影响照顾小孩,另一方面则是想以过来人的经验,传递我的观点和人生态度。
 
我不鼓吹单身未婚生子这条路,而是鼓励每个女性都要走自己的路。I don't advocate the road of single and unmarried children, but encourage every woman to go her own way. 在学习和工作成长的阶段,无论身边有无伴侣,都要把身体健康、精神独立和赚钱的能力排在优先位置。
 
至于婚姻和生育,无论是什么样的排列顺序组合,每个人都有不同方式的自我选择,结婚生子可以是一些人认同的美满结局,未婚独身也可以是另一些人所追求的自由快乐。 Marriage and children can be a happy ending for some people, and unmarried celibacy can be the freedom and happiness sought by others.
 

本文图片视频均由受访者授权发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麦子熟了」(ID:maizi8090):聚焦国内新中产、新青年、新女性,坚持优质内容创新,分享传递美好生活。

编辑 | HAI
翻译Winni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岁,未婚,她独自花30万生了俩混血宝宝:一个单身女性的彪悍人生!
“不期待婚姻,但想要孩子”27岁单身女性未婚生育,如今活得精彩
中国非婚生育合法化:不结婚当妈妈的她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必须禁止单身女性冻卵和做试管
中国单身妈妈们的困境
单身女性“非婚生子”到底惹了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