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天不养,一年白忙”,吃三样、喝三样、爱三样,健康度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白露过,清秋至。

《灵枢·一日分为四时》中写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在传统意象中,秋季是一个“收”的季节。

其一是指“丰收”,金秋时节,作物成熟,硕果累累,是收获的时节;

其二是指“收敛”,秋风萧瑟肃杀,草木逐渐凋敝,虫兽开始蛰伏,众人避寒添衣,是收敛潜藏的时节,准备度过寒冬,静待来年春暖大地,万物复苏。

秋季养生,最重要的是顺秋之性,收敛躲避。

因此,躲燥气、躲凉气、躲心气,是安然过秋的最好方式。


01

躲燥气,吃三样

吃的润一点

秋天阳气日衰,阴气日生,雨水渐少,时令主气为“燥”。燥热之邪容易损伤人的肺气,导致人体内的阴液津气耗散。

因此,秋季饮食以润燥为当务之急。

  • 吃白萝卜

“秋吃白,病不来”,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

白萝卜是秋季的时令食物,最当令的健康美味。

干燥的秋季适当食用,可以清热祛火,生津止渴、化痰止咳,润肺除燥。



  • 吃梨子

老话说的好,“一梨润三秋”,秋季的梨子水分多,膳食纤维以及较多糖类和多种维生素,是最好的肠胃“清洁工”,吃上一个,鲜嫩多汁、酸甜适口,不仅静心解渴,还能清肺润燥。

但是,秋季不太建议多食生梨,生梨性寒,对肠胃虚弱人群有害处。

所以最好将梨煮熟了再吃,不仅能消除它的寒性,口感更为丰富,补益也更多。

大家在煮梨子的时候,不需要削掉梨皮,梨皮润肺止咳作用最好。


  • 吃肥蟹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不时不食,时令的新鲜最养人。

蛰伏洞中、潜藏于水的螃蟹,在秋季最为肥壮,那橘红色的卵块,白璧似的脂膏,软玉般的蟹肉,能吃到这般肥美,是福气。

吃蟹强调清淡,如梁实秋所言:“食蟹而不失原味的唯一方法是放在笼屉里整只的蒸”。


02

躲凉气,喝三样

喝的暖一点

初秋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平时要多喝水。而早晚有凉气,遂不可贪凉,往肚子里灌冰水是大忌,有损阳气,易积聚湿寒。

喝暖一点,使身体里面暖,才是真正地养护。

  • 喝羊汤

《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经过一整个夏天的透支,体内已然空虚,阳气渐弱,需进补但不可大补。

俗话说“吃羊补阳”,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大快朵颐一番,清补发汗,驱除“阴邪”。

秋意阑珊,有了这份温补的沉淀,即将到来的寒冬才会多一分厚实的温暖。



  • 喝杏仁百合茶

秋天最暖润的组合,杏仁加百合,一起煮,既能清,又能补。

《神农本草经疏》说百合: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

一小把杏仁,一小把百合,放养生壶中慢煮二十分钟,自然香甜。

“凡用子用仁,皆有润意。”杏仁的“润”深入五脏六腑,全身通透了,才会暖起来,才有空余贴秋膘,藏元气。


  • 喝藕汤

暖秋一宝,还有浓浓的莲藕汤。

莲,生于污泥之中,朴实无无华,得水土之气,可清燥热、烦热,炖煮后还可暖脾。

秋天餐桌上的第一碗汤,一定是莲藕汤。秋藕最补人,切掉头尾,不削皮,熬的汤色更浓厚些。

粉粉糯糯的,喝一碗好不畅快,初秋有了这一份清甜朴实就足够了。


03

躲心气 ,爱三样

心要静一点

秋意渐浓,草木凋敝,大自然逐渐呈现出一派肃杀之象,人们容易触景生情,引发悲凉迟暮之感,因此古人才会感叹:“秋之为气,悲也”。

传统医学认为,七情皆可内伤致病,过度悲忧可伤肺气,影响健康状态。

因此秋季应注意调养情志,保持心情宁静,“使志安宁”,有利于调和气血,收敛神气,减轻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

  • 多静坐

《黄帝内经》有云:“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病除。”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持心静。

苏轼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闲时沉下心来,暂时摈弃了琐事烦忧,只是这么静静地坐着,反省思量,修身养性,一日仿佛有两日那么长。

一个人静坐半小时以上,如果在一个没有杂音的环境中更好,试着将心从纷扰洪流中收摄回来。

不用去想工作、烦恼的事情,也不要回望过去,暂时不去思量未来,安定平静,在当下就刚刚好。

  • 养闲情

《黄帝内经》有云:“情志舒畅,百病不生。”

我们在秋天要避免情绪波动大,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可以试着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散步、听舒缓的音乐、写写字、画一幅画......养情志,亦是养心养生。

人专心于喜爱的事物时,心情也会变得快乐起来。风过银杏黄,携来桂花香,时间沉淀为浓酒,每一种风物都拥有各自的盛放。



  • 多休憩

与夏季“夜卧早起”不同,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有利于养阴,夜半子时(23时至1时)是一天中阴气最盛之时,在子时之前入眠有利于阴精的收敛;

早起则有利于舒肺,肺经旺于清晨,晨起呼吸新鲜空气,清气敛藏,精神充沛。

此外,秋季睡眠时间应比夏季平均多1小时。

因为进入秋季时,元气开始恢复,在此过程中常会感觉到疲惫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秋季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有利于元气恢复,远离“秋乏”。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凉秋,愿大家照顾好自己,吃得润一点,喝得暖一点,心要静一点。

愿这个清秋,你安好,我亦无恙!

振兴诗词,人人有责,期待您的转发!


*来源:部分素材来自物道公众号。编辑:绪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处暑:暑气至此止,养生正当时!
处暑|处暑养生,关键是这两个原则
秋后养生,重在养肺!教你两款养生食疗方
秋后养生,重在养肺!教你两款养生食疗方!
白露时节多吃梨可润肺养阴
牢记这3点,防好秋燥润好肺,健康一整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