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些股票投资大佬都避而不买?

在昨天的文章中,身边君和你讨论了品牌打假的问题《假假假假假,为啥永远有打不完的假?》(点击标题跳转原文),今天我们来聊聊股市“打假”,看看在全球最佳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眼中,他避而不买的股票有哪些?以下,Enjoy:

01 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那它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

这种股票受到大家最广泛的关注,每个投资者上下班途中在汽车上或在火车上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种股票,一般人往往由于禁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

热门股票上涨得很快,总是会上涨到远远超过任何估值方法能够估计出来的价值,但是由于支撑股价快速上涨的只有投资者一厢情愿的期望,而公司基本面的实质性内容却像高空的空气一样稀薄,所以热门股跌下去和涨上来的速度一样快。

如果你没能聪明地及时脱手卖出的话,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账面盈利变成了亏损,因为当热门股下跌时,它决不会慢慢地下跌,也不会在跌到你追涨买入的价位时停留一段时间,让你毫发无损地卖出。

比如家庭购物网络公司的股票走势图(见图9-1),这是一只最近十分热门的电视购物行业的热门股,在16个月内它的股价从3美元涨到47美元,然后又跌回到3.5美元。

这对于那些以47美元的价格卖出股票的人来说投资回报确实再好不过了,但是对于那些在这只股票热得发烫时以47美元的高价买入股票的人来说投资回报又会如何呢?公司的收入、利润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可能支撑如此高的股价呢?这种追涨而高价买入热门股的投资风险之大跟轮盘赌简直没什么区别。

图9-1 家庭购物网络公司(HSN)

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在迅速恶化,电话销售也出现了问题,并且竞争对手也开始出现,人们最多能戴多少条锆石项链呢?

如果你要依靠投资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热门行业中的最热门股票所赚的钱来维持生计的话,那么很快你就得接受福利救济才能生存了。

高增长行业和热门行业吸引了一大批希望进入这些行业淘金的聪明人,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都在彻夜不眠地盘算着如何才能尽早地进入这些行业。

假如你有一个稳赚不赔的商业创意,但却无法用专利或者利基来加以保护,那么一旦你获得成功,你就得防备其他人群起效仿,在商业界,效仿是一种最不纯粹要命的攻击方式。

02 小心那些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

另一类我避而不买的股票是被吹捧成下一个IBM、下一个麦当劳、下一个英特尔,或者下一个迪士尼之类公司的股票。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几乎从来都不会真正成为它的楷模那样卓越非凡的明星—不管是百老汇、图书畅销排行榜、全美篮球联赛还是华尔街都不例外。

有多少次当你听说一名职业棒球运动员被称为下一个威利·梅斯,或者一部小说被称为下一部《大白鲨》时,想一想什么时候看到过“第一名被淘汰出局而第二名却安然无恙”的情况呢?在股票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事实上,当人们把某一只股票吹成是下一个什么股票时,这表明不仅作为后来模仿者的这家公司的股票气数已尽,而且那只被追随的楷模公司也将要成为明日黄花。

当其他的计算机公司被叫做“下一个IBM”时,你可能会猜到IBM将会经历一段困难时期,事实上IBM后来的确陷入了困境。现在大多数的电脑公司都努力避免成为下一个IBM,这也许意味着目前身处困境的IBM反而在未来有可能变得前途光明。

03 避开“多元恶化”的公司

那些盈利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赚来的钱用于回购股票或者提高分红,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愚蠢的收购兼并上。这种一心一意想要“多元化”的公司寻找的是具备以下特点的收购对象:

①收购价格过于高估;②经营业务完全超出人们的理解范围。

这两点毫无疑问会使公司在收购后发生的损失最大化,“多元化”的最终结果变成了“多元恶化”。

基本上每隔10年是一个轮回,公司似乎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折腾:一个10年是大量收购疯狂地进行多元恶化,接下来的另一个10年则是疯狂地大量剥离,进行瘦身重组。这种从兴奋地高价买入到失望地低价卖出的轮回现象就像人们把他们的帆船买来卖去一样。

这种频繁的收购后因失败而后悔,只好剥离,然后再收购、再后悔、再剥离的一连串折腾,只不过是一种转移支付,把财富从规模很大且现金充足的公司股东转移到被收购的小公司股东手里,因为这些大公司往往会以很高的价格进行收购,当然这种做法会受到小公司股东的热烈欢迎。

我从来不明白大公司这么做的原因究竟何在,可能心理学家应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有些公司,跟有些人一样,就是享不了福而愿意自找罪受。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愚蠢的收购和“多元恶化”唯一能够带来的两个好处是:

一是持有了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二是从那些由于“多元恶化”陷入困境而决定进行瘦身重组的公司中寻找困境反转型公司的投资机会。

美国工业公司在短短一年之间就进行了300次收购,它真应该把自己称作“一天一家”。碧翠丝食品公司将经营范围从食品行业扩大到非食品行业,从那以后,它收购的业务扩大到无所不包。

这个疯狂的大收购时代在1973~1974年股市大崩盘时终于结束,那时华尔街才最终认识到,即使是最优秀、最聪明能干的管理人员也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才华横溢,即使是最有魅力的公司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他们收购来的所有“癞蛤蟆”都变成“青蛙王子”。

这并不是说凡是收购都是愚蠢的。在自家公司基本业务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进行收购另寻发展之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如果巴菲特死守纺织业务的话,我们现在就不会听到沃伦·巴菲特和他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雷贯耳的大名了。如果一家公司真的必须进行收购的话,我认为它最好是收购与自己的主业相关的公司。

04 当心小声耳语的股票

我经常接到许多人的电话,向我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推荐买入一些稳健的公司,可是推荐完这只稳健公司之后,他们经常会压低自己的声音,就像女人说私房话透露一些个人秘密一样,再补充说道:“我想告诉你一只大黑马,这只股票可能对于你管理的基金来说市值规模太小了,但是对于你自己的股票账户来说绝对值得考虑。这家公司的业务前景简直太诱人了,它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只非常赚钱的大牛股。”

这些都是一旦冒险成功将获得巨大回报但成功机会非常微小的高风险股票,也被叫做“小声耳语的股票”,往往给投资人讲述一个具有爆炸性效应的故事。

当我听到这些小声耳语的股票时,肯定你的邻居们也听到了这些小声耳语的股票,这些小声耳语讲述的都是这些公司非常神奇的业务:出售能够治疗椎间盘疼痛的番木瓜汁衍生物、包治百病的草药、高技术材料、各种具有神奇作用的添加剂以及违反了物理定律的突破性新能源发现。

通常人们小声耳语的这些公司都即将要成功地解决最近整个国家面临的大难题:石油短缺、吸毒、艾滋病,它们的解决之道要么是匪夷所思得让你无法想象,要么就是非常复杂得让你无法搞懂。

人们对这些股票的小声耳语有种催眠作用,很容易让你轻信,通常这家公司所讲的故事有一种情绪感染力让你容易意乱情迷,这就像听到十分诱人的“咝咝”声响让你直流口水却根本没有注意到只有声响却没有牛排在烤。

如果你和我都购买了这种股票,那么我们都得去做兼职才可能弥补在这种股票上的投资损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分析:股票投资风险有多高?不会比做生意的风险更高!
欧神诺并购案再生枝节!小股东股份被神秘机构高价买走
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前景展望
彼得·林奇避而不买的6种股票『书摘』 - 谷子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复盘IBM的2018,公司为什么会失败?
实盘日记55——新不如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