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一儿童节,少膈应你娃比啥都强

  在刚过去不久的母亲节,朋友圈除了母慈子孝的祥和,流传最广的是一句箴言,少气你妈比啥都强。

  上有老下有小,现在到了成长快乐的儿童节,小编替宝宝们也说句公道话:别整那些有的没的,少膈应(gè ying)你娃比啥都强。

  膈应:看见或听见自己所不喜欢的人、事、东西, 因而引起一种厌恶感觉。北京官话。(《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五卷》)

  01

  膈应娃的一百种方法

  作为一个人格成熟和事业成功的父母,既不能在娃的哭闹中迷失自我,又要时刻保持威严和体面,那么彰显这种存在感的秘诀,就在于似有若无地说一句“你今天超棒”,或是把自己的前驱之功带上“你真是妈的好孩子”,并适时地给予正强化“瞧瞧咱家这娃,作业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不奏效,必要时候不能心慈手软,毕竟都是为了这个家。一方面要让他意识到我容易吗我,不时把“坑爹”、“愁死爹了”挂在嘴边,如果这样还不能让娃自觉,就得拎出“隔壁家孩子”明正典刑,“看看别人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要是他还敢嘴犟,那就*&¥#**&¥#*&*&%¥#小施惩戒,然后由另一半出来唱红脸,“你就少说两句吧瞧把你妈给气的”,“快出来吃饭吧”,“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吧,这些童年噩梦简直以最顽固的方式在华夏大地迫害龙的传人。其实孩子需要的只是被重视被关注这么简单,孩童时代和外部世界亲密无间的一体感一旦被打破,就很容易造成种种性格缺陷甚至是心灵创伤,而他们敏感的内心世界又使其很容易感知父母是否在敷衍,所以一味地夸奖表扬并不是在鼓励,当机立断的训斥也不是在引导,恰如其时和恰如其分很重要,学会表扬能力而非智力,用示弱代替命令,用相信代替羞辱……

  “你今天这么努力爸妈都看在眼里,相信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上一次多亏有你的提醒妈妈才没忘带东西”……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其实有些送命题仅凭常识就能避免,让我们回到成人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加以考察,当对象心照不宣地对你说你是个好人,当上级含辛茹苦地告诉你这么做是为了锻炼你,当领导突然语重心长地说贵司也有难处毕竟百十口人要恰饭的嘛……是不是顿感人生艰难,我还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本宝宝承受这些?

  02

  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

  仅仅理解了这些还不够,那也只是表明了你是情商勉强及格的“战五渣”爹妈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走“孩子路线”,一切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把孩子的正确主张变为孩子的自觉行动。

  例如当一个孩子天真地问道,“井盖为什么都是圆的”。一千个家长能读出一千个成人世界的哈姆雷特,例如“中国人爱圆圆满满”、“圆形是能容纳检修人员上下的最省材料的形状”、“你妈说是圆的就是圆的”……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涂鸦

  而孩子自己的答案可能迥然不同,“因为洞口是圆的呀”、“我在xxx见过方形的井盖”、“搬的时候可以滚着走”……

  在一定的年龄之前,孩子往往能够脑洞大开,这个时候如果片面地用理性思维去遏制他,可能往往适得其反。18世纪的学者维柯就认为,每个民族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人的时代。而这其实也是一个个体的人生进阶,在我们孩童时候,觉得和世界和宇宙浑然一体无所不能,心智渐熟后希望能做科学家做将军做大官,最后坦然接受既有的一切,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自我。

  这三个阶段看起来了无关系,其实往往一脉相承,我们做英雄的信仰和“成人”后的想象力和理想主义情怀,都来自于最初的那个“神的时代”,就像是绵延两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不得不根源于“天人合一”的价值基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无道理,这一点古今相通。

  03

  在神话中和孩子相遇

  在孩子儿时的时候,他们似乎还保留着“与另一个世界”沟通的能力,一个真实案例是,当父母问一个孩子怎么来到他们家时,孩子眨着眼blingbling地说,她在海里游啊游看不到尽头,直到爸爸妈妈手牵手拉了她一把。

  这个时候难道你要狠心打断她,不是的你是你妈怀了十个月一把刀剖开肚子取出来的么?或者是把她的这个“诞生神话”当做笑话传诸四邻?

  事实证明,往往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许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你作为一个回音壁,去帮助他引导他认识他自己,而你却选择作为一个隔音板,或是大号扬声器。

  所以尝试换一个思维方式去和孩子接触吧,当孩子好奇心满满地问道“我是怎么来的”的时候,不要再答以“垃圾堆捡来的”、“充话费送的”、“大水冲来的”、“2元店买的”、“上厕所拉出来的”、“肚脐眼里跑出来的”……

  “你是爸爸/妈妈在数不清的人群里遇见了另一半后来到我们身边的小天使,因为我们互相爱着对方所以才有你,而我们更爱着你呀”“那最早最早的那对爸爸妈妈哪里来的呢?”“传说有个叫做女娲的女神,因为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就用水和泥巴按自己的模样捏出了好一些人,捏出来的人有好有坏但是都在不断进化,后来也像爸爸妈妈各自在一起,一直到到今天这样”。

  也许你觉得这个司空见惯的神话平平无奇,然而却在有意无意间传达出了一些最重要的价值理念,我们活在地上我们不上天,我们因为爱因为对抗孤独而得到延续,我们高低贵贱不一但是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永远地向上,而这些道理本身是你多费多少口舌也讲不清的。

  04

  孩子为什么需要神话

  很多时候我们用成人化功利化的思维去审视神话,就会觉得幼稚滑稽可笑。盘古开天是痴人说梦,夸父逐日是精神有病,羲和驭日是无中生有,神农尝百草是自讨苦吃……

  可是世间事从来不是一是一二是二,最重要的无异于真中见假和假中见真,如果你知道夸父夕阳下的奔跑不是行为艺术而是为了逝去的青春,那么这则神话想传达的其实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喝干黄河渭水却愈感口渴的描述,也不妨视为“知道的越多越觉得无知”的象喻,而手杖化作桃林等则可以视为对于人的终极价值的界定。

  而羲和浴日的神话,更是直接经由屈原经典化为上下求索的姿态,“吾令羲和弭莭兮,望崦嵫而勿迫”,一种游移却坚定的美感,之后还被鲁迅题在了文集《彷徨》的扉页上。还有如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不免让人感叹,在那个各方面条件平平的时代,“某草剧毒”的记载基本就意味着一条人命,多多少少第一次尝螃蟹的人聚在一起,才拼凑出了这么个神农氏。

  而教育的目的不正是“让人认识到何以为人”吗?想必没有哪位人生赢家或愤世嫉俗的父母会反其道而行,告诉孩子人生的要义在于适可而止、蝇营狗苟、偷奸耍滑,今天你又占小朋友便宜了你真是妈妈的小心肝。然而“讲道理”实在不妨换一个方式换一个口吻。

  再举个例子,当你问小朋友人为什么要脸时,得到的回答必然不是“我们人不要面子的吗”,而是“因为我们要洗脸呀”,或者是“不然鼻子、嘴巴、眼睛就会飘在外面”等等。

  那么,恰如其时讲神话。曾经有个中央天神叫做混沌就是没脸的,但是活得逍遥自在,因为款待了南北海天帝倏和忽,他们俩报答性地花了七天七夜吭哧吭哧地凿出了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一张嘴。然后……他死掉了完球了……但是……世界开始了……

  倏忽二神为混沌开窍

  那么到底要不要这七窍呢?不管小朋友得出的答案是,混沌这么可爱这样死了那我要这眼睛鼻子鼻孔嘴巴有什么用,还是说死了就死了吧我要吃饭要看花花草草……不管他支持不支持记得不记得,你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深刻困扰历朝历代有志之士的最深刻的二元对立,那就是要“名教”还是要“自然”。

  在另一些神话版本中,混沌作为一只萌兽

  许多人始终片面地将庄子哲学视为以自然对抗名教,其实回到具体文本,庄子何尝未曾有过入世的激情,他的哲学始终存在着某种内在张力。——只是从要脸不要脸这个小问题,就可能让孩子自觉感悟到,我们生而为人不得不肩负的某些道义和责任,那也就接近了顾随先生广为流传的那句箴言,“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叶嘉莹先生更是毕生奉为圭臬。

  05

  神话还是想象力的源泉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曾说:“神话是一直有用的,至少我们已经承认神话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有用方法之一。想象力恰巧又是知识之母。”

  鲁迅先生曾因为长妈妈谋害了隐鼠而对她“深恶痛绝”,最终因为她带来了鲁迅心心念念的“三哼经”(《山海经》)而轻易把她原谅。对于这本《山海经》的痴迷程度,用鲁迅自己的话说,“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甚至因此感叹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

  吸引童年鲁迅的,正是那些荒诞不经的“人面的兽, 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然而神话其实远不止如此,还有扑克脸的黄帝,生下蟾蜍模样的月亮的常羲,疑似外星人的蚕丛大王,半兽人一般的西王母……情节上的离奇诡谲也完全不输一些偶像剧,像西王母被摊派了老公东王公,羿除了射日求药还忙三角恋、巴神廪君吃她的睡她的还要背叛她、皇后耳痛挑出的虫子变成的狗做成了一件事娶了公主……

  好吧你要说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好莱坞大片也不算过分吧。但是回归原典阅读神话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现实,且材料大多零散晦涩毫无乐趣可言。

  为此,学者型作家严优在谱系化的《诸神纪》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写作了爸爸妈妈都爱看的、写给孩子的神话红宝书《我们的神》,重新按照“宇宙与自然”、“诸神的家族”、“人与文化的起源”加以编排,语言文字更照顾孩子的阅读习惯,疑难字词还加以注音。

  给孩子更是给爹妈补上久已缺失的一课吧,一对善解娃意的爹妈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何况,没有被“扼杀”的孩子或许还有?

  救救孩子……

  二零一九年六月一日。

  - 版权信息 -

  作者&编辑:黄泓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鸭子妈妈带着小鸭子过井盖,过去后回头一看:我的孩子哪儿去了?
爸爸妈妈带孩儿大不同,笑喷了~
世博迎来娃娃大军(图)
男孩踩翻井盖坠下,妈妈神反应救人!
努力与领跑
关于死亡,爸妈这样教育,孩子更懂珍惜!(真的挺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