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和林语堂:成年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全文2123字,图片6张,阅读约需时长7分钟

在鲁迅、许广平书信集《两地书》里,许广平经常亲昵地称呼鲁迅为“小白象”。这个昵称与林语堂有关。

1928年12月,林语堂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鲁迅》,将鲁迅形容为“一头令人担忧的白象”。这是因为,大多数大象都是灰色的,只有极少数大象是白色的,因而极为珍贵。鲁迅很喜欢林语堂这个比喻,在给许广平写信时,画一头大象在署名处。

不仅如此,鲁迅还打算把这个外号送给儿子周海婴。只是由于周海婴出生时身体是红色的,便改成了“小红象”。红色的大象就更加稀少了。

鲁迅和林语堂的友谊,得追溯到1923年。

19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林语堂学成归来,接受北京大学教务长、代理文科学长胡适的邀请,在北京大学任教。那时候,鲁迅也在北京大学担任兼职讲师。

后来,林语堂还担任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那时候,鲁迅也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兼职讲师。

他们有同事之谊。

1924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先后创办了两种刊物,一是《语丝》,以留学日本的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为主要撰稿人;一是《现代评论》,以留学英美的胡适、陈西滢、陈翰笙等人为主要撰稿人。

林语堂是留学英美一派,又与胡适关系极好,在留学时接受过胡适的资助,可他除了在《现代评论》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外,还是站在了鲁迅一边,成为了《语丝》的主要撰稿人。

他们便有了战友之情。

1926年,发生了著名的女师大事件。北京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随着知名报人邵飘萍被杀,不少教授、学者开始跑路。

林语堂是福建人。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邀请林语堂来学校担任文学院长。林语堂到了厦门大学后,想起了鲁迅,特意向林文庆作了推荐。于是,厦门大学又高薪聘请鲁迅来任职国文系教授,月薪为400银元。

在厦门大学,鲁迅、林语堂相处得非常不错。可是,鲁迅与林文庆观念不合,发生了矛盾,林文庆有意将鲁迅排挤出厦门大学。鲁迅也曾经想过直接甩手走人,但他担心林语堂的面子上过不去:“只怕我一走,玉堂要立即被攻击。所以有些彷徨。”

“玉堂”是林语堂的本名。

对于鲁迅的窘况,林语堂也非常清楚:“我请鲁迅至厦门大学,遭同事摆布追逐,至三易其厨,吾尝见鲁迅开罐头在火酒炉上以火腿煮水度日,是吾失地主之谊,而鲁迅对我绝无怨言是鲁迅之知我。”

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在上世纪20年代底,鲁迅、林语堂都来到了上海,住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一天,鲁迅在林语堂家里做客,两人一边抽烟,一边聊天。鲁迅扔烟头时,一不小心将烟头扔到林语堂的床上,扫掉了蚊帐的一角。林语堂很生气,鲁迅却怪他小题大做,说“一床蚊帐才五块钱,烧了又怎么样”。

两人争吵起来。这件事虽然很快就过去,但为他们的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

1929年8月28日,北新书店的老板李小峰宴请鲁迅、郁达夫、林语堂夫妇。此前,鲁迅与李小峰因为版税问题,闹了一场官司,在郁达夫的劝解下握手言和。席间,林语堂无意提起,说鲁迅在北京大学的学生张友松曾经请鲁迅和林语堂吃饭,说也要办一个书店,并承诺决不拖欠作者稿酬。李小峰便怀疑是张友松从中搞鬼,害得自己与鲁迅发生版税纠纷。

鲁迅听了,立即怀疑林语堂这番话,是在讥讽自己受了张友松的挑拨离间,用力一拍桌子说:“玉堂,你这是什么话!我和北新的诉讼不关张友松的事!”

林语堂回答:“是你神经过敏,我没有那个意思。”

两人当场杠上了,这场宴会自然不欢而散。当晚,鲁迅在日记里写:“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林语堂也写日记:“八月底与鲁迅对骂,颇有趣,此人已成神经病。”

当然,鲁迅和林语堂关系的真正破裂,绝不会仅仅因为一床蚊帐,或者一场宴会上的误会。事实上,他们在文学观念上出现的巨大分歧,才是他们彻底闹掰的主要原因。

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1934年,林语堂创办《人世间》。1935年,林语堂创办《宇宙风》。这3种刊物都提倡幽默文学,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林语堂由此成为“论语派”的领军人物。鲁迅却看不上这些小品文,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将林语堂提倡的小品文讥为装点太平盛世的“小摆设”,“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鲁迅针锋相对地提出:“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对于鲁迅的批评,林语堂是不服气的,在《且说本刊》一文予以反驳,指责鲁迅“必欲剥夺文学之闲情逸致,使文学成为政治之附庸而后称快”。

两人唇枪舌剑之下,终成陌路人。

1936年8月,林语堂接受美国作家赛珍珠夫妇的邀请,离开上海,前往美国读书、写作。此后,林语堂和鲁迅再没见面。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病逝于上海,享年56岁。噩耗传来,林语堂深感悲切。一个月后,林语堂在纽约写下《悼鲁迅》一文。在文章中,林语堂将自己与鲁迅的交往描述为“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但无论如何,“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将鲁迅尊称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

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以81岁高龄病逝。两人相逢于地下,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轩夜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之二:林语堂与鲁迅
挚友三品,汝有几品?
鲁迅(14)鲁迅在厦大呆了100天,竟然落荒而逃……
【粤海述评第86期】曾子炳 | 红鼻与白象——谈鲁迅与顾颉刚的交恶
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素材:真正的大学教授顾颉刚
1930年3月2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