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是为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取意“天清地明”,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岁时百问》解释清明,寥寥数字,写尽了人心底的向往:“万物生长此时, 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洁而明净,看似平淡,实际上是最难得的境界。


清明时节,气候逐渐转暖,冰舌消融,草木青青,正是一年最好的时候。 


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则准确概括了这一时期的气象特征。

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所以江南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华北也有“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和“惊蛰早,谷雨迟,清明春种正适时” 的农谚。

古人把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春来万物复苏,时至清明,白桐花开,“桐花万里丹山路”,香飘四野,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鹌”。漫长寒冷的冬季已结束,山野田间,草长莺飞,田鼠不忍烈阳之热,遂躲进洞穴,鹌鹑等阳盛的鸟开始多起来,鸟儿喜爱日照之暖,四处啄食。


“三候虹始见”。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意为雨后的天空可以看见彩虹。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诗。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又逢阴雨,独坐异乡,诗人忍不住心中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意悠长。虽仅仅四句,但运笔空灵,妙有含蓄,寥寥几笔,把清明的气氛完全勾勒了出来。清明当日,或细雨飘飘,“沾衣欲湿杏花雨”;或和风拂拂,“吹面不寒杨柳风”,人们皆走到户外。

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我国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缅怀亲人、踏青郊游等习俗。


这些习俗是由春秋时期形成的寒食节逐渐发展而来的,《唐会要·寒食拜扫》中有这样的记载:“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 这一天,人们会祭拜先祖、为逝去的亲人扫墓。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虽说清明节为节始于唐朝,自唐开始,才明确约定清明节当日为祭祖扫墓的时间,但缘由却还是寒食,所以《初学记》《太平御览》,唐宋两代类书中都只有寒食而无清明。


作为始于农耕时代的节日,清明节承载的是一种感恩文化。同时,作为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清明节也被人们用来追思逝者,延续人类的情感与文明。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简单诗句的背后,更是一种价值的恪守。哲学家赫勒曾经把“家”视作我们文化和心理上的起点,并经常向之回归的“坚实的位置”。与“现实家园”相比,“精神家园” 生长着情感、智慧和力量,更具凝聚力。


清明节为传承家风、培育家风、弘扬家风提供了良好契机,各地群众在文明祭扫、清朗过节的同时,重温家规家训,回忆家族往事,沐浴亲情恩泽,在自身与先贤之间作一个对比,从而更好地效法先古圣贤。


这样的情感纽带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正在凝聚成越来越明朗的“中国表情”,成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精神家园”。

又是一年清明,也许你会回乡祭祖,寄托哀思;


也许你会和家人郊游踏青, 看春山依依、杏花灿灿;

 
也许你会携二三友人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

清明时节,你回乡了吗?今年的清明你在做什么呢?

在留言区分享你的遭遇和感悟,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主题图书《人间时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乍暖还寒之时,凝一杯苦行的酒|上巳节|寒食节|鹌
二十四节气扶阳养生之清明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我们的节气】清明:不忘先人 不负春光
易与24节气丨清明节,还有这么多讲究!
今日清明丨春和景明,追忆故人,愿人间天上共安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