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

  陕西延安中学胡彦文

将研究性了习引入中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一次伟人的革命,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它即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又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形成内涵丰富、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关注过程、全面发展、兼容科学与人文的全新的学习理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化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它是一种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或知识性学习行为无全不同的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这种不同,可以从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方面来认识。因为它即涉及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又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行为,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广阔发属前景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思想。从出发点和归宿上看,它旨在培养个性健全、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将学生为“完整的人”、将“探索性”、创造性“发现”视为人的本性和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学习内容看,它区别于以往的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探索性学习,而是探索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个生活,面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世界以及文化领域等的全面学习途径,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且将其扩展到所有学习领域,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从学习理念上看,它认为,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我国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这种学习尊重每一个学习独特的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学习者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它以科学、艺术与道德,自然、社会与自我为内容,摆脱历时以来的精英主义倾向,秉承多元价值标准,根于儿童本性,尊重其个性的独特性与具体性,重视学习者地域的特殊性,以一种平常心态对待学习,回归入的本性化价值追求,真正实现我要学习、学习一切的人本性本有的自然天性中向上、向前的潜在能量和能力的开发。研究性学习因其在学习方式、运作过程、主体地位、参与度和探索的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为两个基本层面:课程研究性学习和课程性研究性学习。

一、课程性研究性学习

课程性研究性学习具有定性、延展性特点。

课程性研究性学习,是指以课本为主体的以研究课文内容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所谓以课文为主体是指所研究的内容大多是课文所学的内容,具体分为两个操作层面:一是课堂的研究性学习层面,主要做法是将课文有关内容,尤其是重难点内容,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或方法,将课文所要求理解、鉴赏的大块性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钻研、合作探讨,小组交流、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从传授的教学角色转化为指导、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研究性学习的导师角色。角色的转变实际上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运用一定的知识,根据一定的需要,将有关知识进行不同层次或不同因素的组合,形成有针对性的或能够解决相关、相类问题的方式、方法,用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在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行借用和组合,形成有关理论,即情节组织的冲突论。冲突理论的核心是将生活矛盾运用到艺术作品中,形成小型的情节把握方式。两种种突理论在构成和组织方法上有共同点,即共性规则或规律,也都可以为传统与现代两种类型的冲突组织方式,但在具体表现上又因文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二者虽都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组成情节,但小说用叙述人的方式或叙述的口吻运作,地剧则用当事人的方式来组织。由此而导致或形成了小说和戏剧两种文体的情节模式,进而形成两个模式系统,将其用于教学,进行运作,则是由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运作于学习过程,即运用方法论原理或技巧指导学生的学习。当然,冲突论在小说情节的把握上不只是一种方式,还有其它运作方式,而在戏剧中则仅此一种方式,但里面则有一些具体的运作模式。二是专题性研究性学习层面,主要鼓励和倡导学生将单课课文的学习进行发展或扩展,形成某种专题,进行专题性思考、探索和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专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涉及本单元或相课文的内容,有的还可能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容量比较大,多是同一专题内的,但又往往需要运用相关专题的专业知识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不再仅仅限于掌握知识层面,而在于运用知识,发挥人的知慧与潜能,达到专题性把握。因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或者说融应用性与创造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智慧性于一体的综合素质的能力性学习。由于是对课本内容的扩展,因而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

()课堂性研究性学习课堂性研究性学习

巩固性学习与发展性学习的结合。

在研究性课堂学习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思想素质,又要具有提导学生探索学习的经验、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常规的方式或模式:1.方式性课堂研究性学习。先给方法,并给予示范或示例。然后,让学生按方法运作要求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宏观把握,具体引导。2.思路性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给出课文或有关内容的学习思路或步骤,让学生按照学习展开的科学思路与步骤,逐步研究、探索,但适于难度不大的课文。3.启发、点拨、引中式课堂研究性学习。它一般适于有相当难度或难度较大的课文,但也不尽然。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设计好学习问题的层次,由浅而深的逐步将学习内容或主要问题或专题进行探索、研究。教学则随学生学习、理解进展的情况,不断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进程,探索的进程,并在对前一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将问题再加以引申。当定问题解决后,再适时引入下一个问题。这样,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断深化,不断向前发展,一步步理解引向深层次,从而,达到提高探索质量(通过对问题的认真设计,使探讨性学习转化为具有内在的严密的罗辑性),提高研究层次(将专题问题或将专题通过问题具体化、层次化而达到简明化)和提升学习的目的。4.讨论式课堂研究性学习。适于对争议问题、是非问题、易混淆问题的研究,也适于多解问题的交流和重点问题的探讨。是一种具有民主性、扩展性、吸纳性和兼容性等特点的学习。5.质疑性学习。是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的滚动式提高理解力的学习。全文的学习就是在众多问题的层次性提出,层次性解决:再层次性提出,再层次解决。这样,不断提高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将问题层次性发展,从而,推进对课文的理解。6.复合性学习。是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式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因为,许多课文的学习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方式,多种方式的运用,正是为了适应课文本身具有的多解性的特点的。

()专题性研究性学习

专题性研究性学习延伸性学习与开拓性学习的结合。是由课文引中而涉及与之有关的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但却往往在研究过程中,由小而人,由点滴扩展到一个面,最后形成一个专题,就这个专题时行深入钻研和探讨,形成专题性探讨,是一种具有学术性质的研究性学习。比如,由《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而涉及到鲁迅其它作品中的女性(如子君和刘和珍等),并由此受到启发,进而将几个女性进行比较研究。比如,由第四册第一单元四篇小说的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学习,认识到小说环境描写的价值或作用,进而深入思考,探讨与有关的环境描写,从而形成一个学习专题,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将思考、探索的结果形诸于笔端,经过认真和反复修改。本部分所选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形成或产生的。内容都以第四册课本为主,但却涉及到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等方面,包括现当代小说,都是从鉴赏的角度进行探讨或研究的。有的有一定探讨深度,有的写法很有特色,有的则比较成熟,有的传达思想内容的方式独特,也很别致。

二、非课程性研究性学习

非课程性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等到特点。

非课课程性学习,是指对课程文本范围以外的内容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也大人多具有专题性,往往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对象的思考、探索和研究。哪个学生研究什么样的课题,往往取决于学生对该问题感兴趣的程度。兴趣度越高,重视度就越高,关注力又往往研究的开始,由关注力发展认识力,由认识力发展为思索力,又由思索力发展为探索力,最后进入研究层面,发展为研究性学习。而这种非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又具有不同于课程学习的特点。表现为:(1)个性化研究。课题的选定,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来决定的,且往往与个人性格、追求和价值观相关,不受任何其它外在因素的干预性影响。研究过程也是在自我设定的个体时间里进行,研究过程也往往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在对研究成果的传达上,也往往最具个性化,或是用最具个性化的方式来加以表现、表达。(2)创造性研究。由于研究的个性化色彩得到加强,因而,也就更具有创造性。因为创造性既包括人的智慧内容,又包括人的个性化内容;既能反映人的智慧化程度,又能表现人的个性程度:即是智能的结晶,又是智能与个性的天然融合,而且,当两人的智慧程度相当,创造力十分接近时,个性化色彩则会使其各具特色,各具风格。因而,倡导个性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发展创造教育。当然,这里的个性不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个性,而是浸润着知识和智慧内涵的东西,里面蕴含有人类长期或个体对人类文明的无形积淀的内容。所以,凡个性化的东西,往往具有创造性。(3)持色性研究。特色是与别人或别的东西相比而具有的或特有的特点。这种特点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标志或标识,借以与同类的其它事物或特点加以区分。因而,也是一种价值,一种具有特殊性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产生或形成,又完全得益于个性化研究与创造研究的天然结合。所以,非课程性研究性学习是个性化、创造性和特色性研究的天然结晶。这些特点的产生是由于非课程性探索,更具有主动性、主体性和自主性,往往是学生本人喜欢学习的内容,所以,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天性化学习,人的各种智慧和智能因素处于最为放松状态,因而,这种学习也最便于自然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天然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智能化的探索,而体现出不同于课程性学习的天然性特色。

   相比之下,课程性学习往往具有人为性或者说是理性化的特点。

非课程性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特点:因各人的兴趣不同,关注对象不同,追求也个有个性化差异,因而,各人在研究的对象、涉及的范围、探讨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成果的传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明显的自主性特点。但仅有兴趣和关注力,而不对其进行思考和探索,也终不会有所发展,自然也不会发展为研究性学习。

非课程性研究性学习,在确立研究对象、确立选题、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列写提纲、开题、搜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课题涉及材料、进行制作(题什、幻灯、发明等物性研究成果)、完成成果(论文、报告、说明等文字性的成果)、演示(演示说明性成果等)、实现成果传送或表现方式、展示途径等许多方面都与课程性研究性学习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特点,表现为:(1)研究对象与选题上的完全自主性。选取什么对象,选取怎样的课题,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焦点来做出决定,选取什么样的课题,不选什么课题,都是自己事,不受什么规定和限制,完全由学生个人做主。因而,又表现出个性化特点。可以说,在研究对象和选题上,表现出自主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特点。(2)研究过程表现出个人化与自主性的结合。它不象课程性研究性学习那样,更具有确定性、集体性、合作性、团队性和共融性特点。恰恰与之相反,这种研究性学习,怎样展开研究过程,怎样安排研究,分几个阶段米研究,在哪些时间来研究,哪个阶段研究什么等等都由个人做主,都不受任何人限制。(3)研究方式的独立性与独创性。是指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完全根据个人的研究特长、专长、优势和条件来进行,因而,往往具有个人的个性化色彩,也往往容易发挥个人在研究方式、探索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特长。而无论是个性化还是研究方式上的特长都具有和集体研究、合作研究及小组研究完全不同的特点。由于这些研究具有的个性内容或个性的含量比较大,因而,也具有个性化。而个性用于研究,则会体现出明显的个性色彩,当个性色彩进入研究领域,或转化研究成果时,也往往是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层面。(4)研究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研究内容的选取上,选取什么,不选取什么,都在个人,都可由个人根据各自的爱好、特点、特长和优势做出具体的选择。这样,一个班级就往往有许多个研究的内容点或研究课题,表现出在研究内容上的多样性。同时,由于研究内容的选取与个人的爱好、价值追求、情感取向和特长发挥有关,又往往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特点具有个性化。(5)研究特点的个体化、个性化与创造性相结合。

非课程研究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文化研究、艺术与科技、阅读与写作、时事与新闻、交际与做人、体育和比较研究等内容。发表于陕西<中教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资料2021.3.5
初中三年学习计划|初中三年学习反思
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