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塔城的城市色彩

文/贺振平

引言

塔城是中国北丝绸之路,西去中亚和欧洲的一个四季陆路通道,历来是一个商贾云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镇,也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点。

在美丽的塔尔巴哈台大地,有三座连绵不断、温情的山脉、舒缓的山峦;一望无际的中国第二大内陆草原——库鲁斯台草原;多元的民俗风情;多彩的城市风貌与绚丽的自然山河,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油画。

伟人山下塔城市(作者自摄)

塔城的色彩,从大的方面来讲是由两部分来构成的:一是自然部分,来自于“天”的自然色;一部分由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来赋予的人工色彩,也理应是这个土地的文化色。

塔城的自然色彩,是丰富多样的,最有灵魂的色彩就是蓝天上万千变化的云。大地上的四季交替变化,呈现出的是春的萌绿;夏的翁翠;秋的流金;冬童话般雪天的静素。

塔城的人工色彩(文化色),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发展交融形成的一抹塔城独有,附着融合在建筑上的民俗文化色彩,也就是这个城市的城市色彩。

炫彩的塔城市

有专家说:“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这个经岁月风雨和人文积淀下的城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地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民俗审美和区域文化个性。

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一座城市能够吸引你的不只是繁华现代的高楼大厦,华丽的外表,而是城市在漫长岁月里、厚重的历史熏陶下,形成的城市文化色彩。

边地国风(1764年——1851年)

公元1764年(大清乾隆二十九年),塔城肇始建城,那天起就受到自然、地域环境、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不论是雅尔河畔,建成的“肇丰城”还是东迁二百里于楚乎楚所建的“绥靖城”,都是完全按照清代的礼制标准,来建造的中式风格建筑。

绥靖城新城东门(陈中华画)

塔尔巴哈台绥靖城从城外远眺,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大,用黄土夯筑的城墙,飞檐翘角的城门楼,青砖拱券的城门洞;城内主要公共建筑皆受“大式”建筑的影响,如绥靖城内的塔尔巴哈台参赞衙门、八旗军营、先农坛、万寿宫、绥靖寺、关帝庙等公共建筑皆是土木结构、飞檐翘角、油漆重彩、红墙灰瓦,当时都是按照部颁标准的制式建筑来建造。这时的绥靖城总体呈现出的色彩就是灰、土黄色,最为气魄的莫过于城内外由官家修筑的高大、壮观的灰瓦红墙各式公共建筑。据清光绪年间《重修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碑记》所记述:绥靖城“崇墉巍焕,蔚为西北重镇”。

这时的绥靖城所修建的庙宇,按宫殿建筑的标准皆为红墙。由于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皇家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富有”,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的宫殿建筑大多采用红墙黄瓦。寺庙代表佛国世界,也属于尊贵之列,所以它在建筑式样上多采用宫殿的式样,在用色上,除了屋顶外,其围墙和大殿墙体在中国整个北方,同样多为朱红色。

绥靖城城门楼、钟鼓楼都是青砖、红柱、彩枋、灰瓦的制式建筑。在二百五十多年前,地处祖国边陲的这座边城,主要呈现出的人工色彩(文化色)为泥土色的黄,青砖灰瓦色的灰,最为亮眼,并能体现等级还是“大式建筑”是那一抹醒目尊贵的“朱红”。

这种红色是由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老百姓也称朱砂红,因最纯正的朱砂出自中国,因此又名“中国红”。

欧风东渐1851年——1912年)

1851年——1912是清朝统治的晚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启了晚清时期,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这股风潮迅速影响到远处西北边疆的伊犁、塔尔巴哈台地区。

1851年8月6日(咸丰元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这是沙俄侵略新疆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取得了在塔城设领事、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1852年,沙俄经清政府同意在塔城绥靖城外的东北角(即现在塔城市委一带),设立贸易圈,划定地界圈地,建造市场,老白姓习惯叫“买卖圈子”。这时贸易圈占地1.5平方公里,建有房屋51间。到1853(清咸丰三年)的三年时间,在塔城经商的俄籍商人,达92人之多。

1858年9月1日,沙俄政府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塔尔巴哈台议定贴补条款》。沙俄政府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取得了在塔城等地,经商而不纳税款之权益,大批俄商纷纷来到塔城,在贸易圈设立洋行,渐渐控制了塔城的商业命脉,塔城迅速成为中俄贸易的一个重镇,来塔城做生意的俄国、中亚各族商人渐渐多了起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塔城街景(于福棠画)

据史料记载:自1851年——1917年(民国六年),十月革命以前,欧风东渐。随着商人在塔城获利日丰,来到塔城人员不断增加,俄商在塔城所设商店,大都规模宏大,所售商品,俄货占大宗,这一时期洋人在塔城这块土地不间断开设的洋行有:

1851年根据《伊塔通商章程》由沙俄谢米,塔塔尔人先到塔城设店,经营的“天兴”洋行”。

1852年,乌孜别克人吉鄂斯满,来塔城经商,后创建的“仁忠信”洋行。

1881年,由乌孜别克族人,热依木江巴依和木尔沙黑巴依,来塔城开设的“德和”洋行等。

1888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额尔庆额,报经清政府同意,开始着手修缮被回民战乱损毁的老绥靖城,并计划重筑新城。

1889年5日(光绪十五年)在旧城废墟的东南约一里之遥,重新修建了塔尔巴哈台绥靖新城。这座新建城池为塔尔巴哈台参赞驻扎,老百姓俗称“满城”。

满城于二年后的1891年(光绪十七年)9月竣工。对于这时绥靖城新城的样貌,笔者引用《重修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碑记》所记述为“丽谯屹立,雉堞云连,规模颇为壮阔”。

绥靖城城内情景(陈中华画)

新城内的主要建筑,大城楼三座、月城楼三座、角楼四座、护城庙基一座、城内东西大街正中间钟鼓楼一座、三城门瓮城垛口俱全,东城门内建有参赞衙门一座等等,众多具有浓郁中式风格和色彩的各式公共建筑。城内民宅多为“土骨泥墙”的生土建筑,大多数是具有陕甘民居风格的“一坡流水”的平房建筑。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复将被毁老城,重新修葺,移屯防副将及通判分驻于此,是为汉城亦曰老城。老城区主要街道5条,街道两边为各式坐商、行商的铺面摊点。绿营兵营,汉商会馆,寺庙,八旗两翼官学堂一所,蒙养学堂等中式风格的建筑。

这时新旧两城之间,城内城外,建有的主要汉式庙宇有:关帝庙(1770年)、左公祠(1883年)、岳王庙(1888年)、昭忠祠(1889年)、虫王庙(1888年)、观音阁(1888年)、城隍庙(1888年)、娘娘庙(1891年)、孔子庙(1888年)、财神庙(1891年)、龙王庙(1891年)等建筑。这些庙宇、道、祠建筑,皆为木结构、抬梁式、红墙灰瓦的传统土木或砖木结构的中式建筑。

塔城娘娘庙(于福棠画)

1903年(光绪而十九年),在老绥靖城内设立了,华俄道胜银行塔城分行。这座建筑为俄式建筑,也是俄商进入塔城所建第一座品质较高的俄式建筑。

这一时期的塔城,新旧两城呈现出东西相呼应,中式建筑主要集中在新旧两城内,各式俄式建筑主要分布在两城城外的贸易圈和洋街内。

城外的俄式风格建筑:最为有名的是俄国喀山,塔塔儿商人,热马赞·坎尼雪夫在俄政府奖励开拓的扩张政策鼓舞下,在塔城开设的“吉祥涌”洋行。

热马赞·坎尼雪夫于1910年,在塔城老绥靖,城外西北角用了3年时间,于1914年建造完成了该城,最为高大豪华,建筑占地1318平方米(包括附属平方210平方米),上下2层(包括地下室),16间,并具有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物“红楼”。并在此楼经营大宗土特产的进出口贸易,成为当时塔城的贸易中心。迪化(乌鲁木齐)的许多商号也在此开设代办机构。

塔城红楼博物馆(作者自摄)

同一时期在塔城开设的洋行还有:乌孜别克族、依敏江巴依开设的“德盛”洋行;乌孜别克族、满索尔江的“吉利”洋行;塔塔尔族人、孜牙巴依的“芝胜”洋行;乌孜别克人、阿布特的“茂盛”洋行;乌鲁木齐的“顺发”洋行,“壁利”洋行等。

1851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的61年时间里,在塔城这块土地上,因各族商人、老百姓来往交流的平凡,定居在此地的各族人员不断增多,建造了大量具有俄式古典风格的洋行和供各族商人居住的民居建筑。除了上述建筑外,因生活习惯和信仰需求,各民族还相继建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清真寺共计六座,这些建筑皆受到俄式建筑的影响,具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特点,色彩艳丽醒目,颇具民族色彩。

其中最为有名,建筑质量比较考究,至今有建筑遗存的有:

回族清真寺,建于1878年(光绪四年),原建筑为陕西回族传统建筑风格,寺址在二中广场附近。1889年迁移到饮马巷西侧,寺顶建有10米的木塔。

位于今塔城市双塔公园东南角的塞提喀玛勒清真寺宣礼塔,由塔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集资,始建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907年给清真寺包装铁皮屋顶,院内建红砖塔一座,塔高30米左右;另一座塔名为哈纳喀清真寺,位于双塔公园西南侧,始建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塔高30米,具有浓郁的欧风建筑民族艺术特色。

塞提喀玛勒清真寺宣礼塔(作者自摄)

伊山赛提清真寺,建于1910年,是塔城较大清真寺之一。是由乌兹别克族人投资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首任毛拉伊山赛提,故此得名。寺院建筑均用红砖砌成俄式古典建筑风格,并用绿色铁皮制成“穹窿顶”,四周栏杆围墙皆用红漆涂刷,又称“红寺”。

伊山赛提清真寺(作者自摄)

1910年,建成的俄式风格俄罗斯教堂一座。

这一时期大量洋商建造的商号住宅,因规模较大,工艺优良,建筑质量考究,采用传统红砖花式工艺,一砖到顶的清水墙砌筑方式,具有浓郁的传统俄式古典建筑风格。这一时期,塔城的清真寺建筑也俄式建筑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伊斯兰教建筑特点。这些建筑在塔城土地的大量出现,无形中打破了塔城建城以来,皆为中式风格的建筑的格局,呈现出了中西合璧的城市新风貌。

塔城土地上遗留下的俄式古典风格的老建筑,百年兴衰荣辱都印证在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建筑身上,这些建筑的存在,既是这块土地发展活着的记忆,也是国人铭记历史、奋发前进的动力。

中苏简风(1912年——1949年)

1913年4月(中华民国二年),塔城直隶厅改为塔城县,隶属伊塔道,管辖范围与原塔城直隶厅相同。

1915年(民国五年)12月19日,改伊塔道为伊犁、塔城两道。裁撤塔城参赞,塔城县隶属塔城道。

1922年苏联建立。因塔城地处中苏边境,“苏式”风格的建筑很快影响到塔城。

1925年,苏联政府在原沙俄领事馆旧址,重新设立苏联领事馆。

1927年,领事馆重新建造了具有“苏式”建筑风格的办公室、图书室等建筑。(苏联式建筑的特点: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回廊宽缓舒展。建筑立面分为三段式结构:一指的是檐部用红砖或木板装饰,分层出檐外挑;二是墙身用红砖或土块外粉,刷漆或涂料;三是用石块砌基础,外粉水泥或用红砖制作清水墙体,底部勒脚三个部分。塔城苏联领事馆的建筑建设完成后,一座院内同时呈现出了沙俄红砖花艺,一体式的古典风格和“苏式”两种风格的建筑。

苏联驻塔城领事馆(于福棠画)

1936年,由各族群众集资建设建造了,具有“苏式”风格的塔城俱乐部(塔城人民电影院),此大型公共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石头基础,基础上为红砖清水墙勒角,墙体白色,绿色铁皮屋顶,木质地板,可容纳648人,群众习惯称“人民俱乐部”。

这一时期塔城,除了俄式、苏式建筑外,到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塔城县有名的商号有“八大家”汉商,和由众多商人共同建造的汉商会馆。这些商铺、会馆建筑,皆为青砖灰瓦,具有中式风格和“民国式”风格的建筑。

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俄货一度停滞来塔,百货供应全靠国内,华商渐次抬头。先后来塔城的陕、甘、津各帮商户,以津帮为最多,初为随军赴大营的杨柳青籍商贩,发财后开设店铺,其原籍亲友则络绎来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塔城街景(于福棠画)

民国时期,汉族商人多集中在今和平街一带。主要坐商有:“恒丰泰”,“体丰泰”,业主均为宋紫衡,系甘肃省兰州市人。“恒丰泰”地址在原塔城饭店(现和平商店)处;“体丰泰”地址在原专区招待所(现专署财政大楼处)。

“文义勇”由业主许萌卿、李少卿二人合伙经营,原藉均是天津杨柳青人。商店原址在现市委门前。

“同庆源”业主温桐轩,天津杨柳青人,金树仁时期当过塔城商会会长。原商店地址在现市工商银行营业室前一带。

“吉东号”,1930年开业,主要经营土特产,由苏联华侨王润典、李德明二人合伙经营,原商店地址,在今双塔公园处(原市消防队驻地)。

“元字号”鲁商孙贯臣,苏联华侨。1930年在塔城经商(其商店元字号),今市百货公司第一门市部即为其商店原址。

“明盛和”1934年开业,业主孔自成,天津杨柳青人,以经营茶叶为主,兼营京津杂货,原店地址即现在食品大楼所在地。

“华丰泰”,1938年开业,业主李子华,天津杨柳青人。原商店地址在现和平街塔城餐厅处。

“明德号”业主单鉴堂(即单金波),天津人。主要经营土特产与苏联交换日用工业品,杂货等。

在其他各族商人中,比较有名声的还有:汉族商人赵景全,蒋跃光等;维族商人有肉孜巴依,乌斯满阿洪、艾拉基也夫,依干板;乌孜别克族商人阿里木江。这些商人的店铺均无名称,主要经营百货,布匹,其特点是都收购畜产品,与苏联进行贸易。

民国时期的陕甘会馆旧址(于福棠画)

这时塔城的六大会馆建筑如:陕甘会馆(原文工团家属院)、山西会馆(老二校附近)、四川会馆(地区医药公司附近)、河南会馆(医药公司东侧)、两湖会馆(新华路工商银行)、天津公所(今和平一条街)。

塔城市的这些汉商建筑,皆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和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影响。(在民国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变得包容,形式简约,造型典雅。)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塔城,不但受到民国时期中式建筑风格的影响,还因紧邻苏联,受到苏联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也很大,这一时期塔城的城市风貌,呈现出色彩明快,建筑简洁大气的特点,具有简中、简欧风格,混合多彩的建筑新风潮。

城市老建筑真实的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同时也是展现这座城市的独有民俗、文化个性的重要载体。这对于影响百年后的塔城城市面貌和城市色彩具有重要的意义。

边镇新风(1949年——1982年)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

1951年1月,隶属塔城专区专员公署的塔城县人民政府,对塔城的房产进行清理统计,其中有天棚和地板的各式房屋491间,普通民房592间,商铺门面房55间。

1952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苏联开始帮助中国,建设六百多个大型基础设施。

1952年,具有鲜明“苏式”风格,建筑面积1583平方米,土木结构“莫洛托夫学校建成”。具体由泥瓦工沙买提、巴依沙洪,汉族匠人刘长腿等众多工匠建成。建筑特点为石头基础,红砖清水墙勒角,白色墙体,三层纯木板装饰挑檐,绿色铁皮屋顶的苏式风格建筑。

塔城莫洛托夫学校(作者自摄)

1956年,位于伊宁路中段南侧的师范学校,同为苏式风格教学楼建成。国家投资18.4万元,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风格特点与莫洛托夫学校近似,都石头基础、红砖勒角,墙体粉刷为白色,土木结构,天棚木地板,绿色铁皮屋顶。

塔城师范学校苏式教学办公室(作者自摄)

1957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的援华投资突然中断后。受此影响以苏式风格的建筑,在塔城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建筑材料的发展,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建筑建造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75年——1982年,大量的楼房建筑,由塔城本地建筑企业,先后完成了,如行署办公楼、邮电大楼、供销大楼、塔城饭店等。这些具有现代特色的公共建筑相继建成,彻底告别了城市公共建筑为砖混、土坯平房;告别了民居建筑装饰、建筑色彩为白、蓝、铁锈红、绿等色彩单调的历史。

进入8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建筑事业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改革方针,推进了建筑现代化的进程。引进外资,引进外来材料设备,引进国外设计,广泛介绍国外建筑理论等。这一时期塔城的城市建筑,因受到现代工业气息和新时代、新风潮的深刻影响,加上各色新型建材如水刷石、各色涂料的大量使用,塔城的城市色彩,开始变得多元、丰富起来,城市面貌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盛世华彩(1982年——2022年)

四十年以来,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行地改变了中国。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建筑拔地而起。塔城的城区面积比改革开放前,扩大了近十多倍,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塔城市建筑形式,也开始摆脱过去狭隘的、相对封闭的单一模式,逐步趋向开放、兼容。在这一重要时期,塔城的城市建筑开始逐渐迈上现代、多元风格的发展道路。

航拍塔城乌拉斯台河(作者自摄)

这一时期,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高速度发展相比较,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城市的发展和快速扩张,而忽视了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建筑与环境,色彩与环境的深刻认识。普遍存在落后的城市环境艺术、城市色彩设计,这一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和高品位发展。

一段时期,在中国各地的城市,出现的都是相互类似:宽阔的马路,宏大的广场,满眼的高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缺乏有别于其他城市鲜明的城市个性,建筑风格、色彩辨识度。这种辨识度,其实就是城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建筑风格和城市色彩的重视和运用。

2012年,塔城市委、政府“提出了坚持以文化旅游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走“文化立市、生态美区、旅游富民、边贸兴业”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兼具中西建筑文化相融的特色旅游城市。

航拍塔城市委、双塔公园(作者自摄)

2013年,塔城市根据调研和国内著名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家座谈和在塔城各地的实际考察,首次提出了“油画塔城”的发展理念。

“油画塔城”实质就是多元多彩的文化塔城。并首次把城市色彩,做为文旅城市发展的重要定位。

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思路后,塔城市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定位自己的城市色彩,塔城的城市色彩到底是什么?

塔城是一座历史厚重、包容、祥和、多元民俗化的城市。留在人们记忆深处,和融入生活中的颜色如:童年记忆里的那一抹温情的土黄色;少年记忆中是蓝色;青年记忆中是绿色;中年人记忆中那一抹金黄色;老年人记忆中红色。

沉淀反映在城市建筑上的色彩也是多彩多样的。塔城各民族都有自己喜好的颜色,如汉族人喜爱的能代表五个方位的五色红、黄、青、白、黑;俄罗斯族喜爱的红、蓝、白色;蒙古人崇尚的白、蓝、黄、红;达斡尔族有“垂青”,尚红重蓝的习俗;哈萨克人喜爱浅蓝色、红色并崇黑尚白;维吾尔族崇尚的红,蓝、绿、黄等等。各民族在现实生活中虽说喜爱的颜色侧重点不同,但是能被广泛认同和喜爱的主流色皆有红色。

2007年,塔城成立的文物局,地区红楼博物馆由郭众同志负责,开始修缮老红楼建筑的工作,根据博物馆布展面积要求,按老红楼建筑风格在同一处院落,新增建一座二层楼,大空间的新展馆。

修缮完成后的红楼街景(作者自摄)

2008年,修缮、新建工程完成后,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是按照文物修复的原则理应“修旧如旧”不能更改原风貌。新建完成的新馆建筑,是专门为这次扩建工程,专门定制的原尺寸红砖,但烧制完成的成品,与百年前的红楼所用红砖,制作工艺、材质、烧制技术不同,呈现出了较大色差,这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重要难题。据考证,原红楼和众多塔城遗存的俄式古典风格红砖建筑,早期皆为红砖原有的自然本色,没有外表涂刷颜色。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些老建筑上,有了经人工涂刷的是一种叫哈巴粉(氧化铁棕)的化工颜色。

据多方了解证实这种颜色,最早是由塔城文工团,搞舞台美术工作的于福棠先生,由内陆带到塔城。因这种材料价格便宜,有很强的着色力和遮盖力,并具有耐热、耐酸、耐碱等优异的性能,与其它胶水配合使用方便,后很快得到推广,被老白姓广泛用在木器、建筑外墙、室内陆板的粉刷中。

哈巴粉真正被塔城老白姓接受并大范围使用,在建筑外墙,红砖勒角、红砖出檐涂刷时,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

后来因科技和加工水平的提高,市场上有了颜色更加艳丽、厚重的氧化铁红(老白姓习惯称铁锈红)色,这种颜色因颜色厚重,艳丽,使用便捷而被塔城各族老百姓所喜爱。这种颜色因与中国传统朱砂红色和俄罗斯红场建筑的红色都很接近。

改造完成后的地区宾馆建筑(作者自摄)

最后经过专家和施工方多次试验对比,确定出把“氧化铁红”这种颜色定为主色调,用在这些建筑的外立面修复,粉刷当中。修复完成后的新老红楼建筑,向观者呈现出了色彩厚重、炫丽、和谐统一的强烈视觉效果。

红楼博物馆的修缮新建完成后,受到了疆内外游客和建筑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随后塔城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统一规划,对塔城市遗存的,具有俄罗斯古典艺术风格的红砖老建筑如:地区宾馆、塔塔尔老宅、伊山赛提清真寺等百年建筑;具有“苏联式”建筑风格的莫洛托夫学校、地区师范学校等建筑,采用“红楼经验”相继对塔城老城区的这些建筑进行了系统保护修复和科学的改造利用。

建成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各类展馆如:塔城地区博物馆,地区教育史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塔城地区油画馆等等。这些建筑的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成了塔城市一座座靓丽的特色文化名片。

改造完成后的环城路美食一条街(作者自摄)

2016年,塔城市委政府,根据城市历史文脉,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各民族风土人情,投资4000万元对新华路、环城路、红楼街80余栋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全面立体改造,所有建筑物外立面的改造,统一地借鉴吸收了,塔城历史建筑文化的“欧韵”特色,着重强调了和突出了,各民族共同喜爱,寓意着庄严、富贵,喜庆的色彩铁锈红色,老白姓形象地把这种红色称之为“塔城红”。

塔城红楼街建筑改造后的街景(作者自摄)

2017年5月塔城机场停航改扩建施工,航站区新建航站楼7740平方米。改扩建后的塔城机场航站楼,借鉴融入了,塔城百年老建筑的特色元素,航站楼主墙为红白相间的颜色,屋顶为灰色仿古瓦,特别强调了那一抹亮眼的“塔城红”色。这座作为塔城市新世纪的现代化窗口项目,外观造型设计为弧形拱券,欧式檐口,在航站楼两侧的特殊空角上,分别点缀两个象征性灯塔,以体现百年塔城“欧风俄韵”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元素。建成后的塔城机场航站楼建筑,因炫丽的色彩和别具异域情调的建筑结构,成为塔城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塔城机场新航站楼(作者自摄))

塔城火车站始建于2017年4月7日。2019年5月30日,随着克塔铁路的开通而投入运营。塔城火车站是塔城市新世纪三大标志工程之一。这座火车站房工程,在设计上不仅注重实用性,也更加突出塔城特色,站型为线侧平式站房,两侧两层为办公及三电设备用房,站房建筑面积4995平方米,可容纳500余人。

塔城火车站(作者自摄)

塔城站在外形设计上以“门”为主题,重点突出塔城站作为城市的门户形象,这一设计理念主要考虑到塔城市,是中国的边境的重要口岸城市,因此采用大气端庄的门造型和柱廊形式,表现威仪庄严的国门形象。在建筑设计中,还融入塔城双塔公园的古塔、红楼等建筑特征和文化元素。建筑外墙色彩,采用塔城人民喜爱的红色系搭配,屋顶采用相对厚重的灰色,象牙白色的欧风檐口,整体色调为朱红和象牙白色相间的双色块搭配。体现了浓郁的塔城地域风情,又不失现代化的火车站实用功能的特点。竣工后的塔城火车站,成为塔城又一新地标建筑,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塔城新客运中心站,占地面积39837.6平方米,总投资约6000万元,经地区发改委立项批复后,于2015年9月动工,2019年9月完工,新建的客运中心站日客运量可达1.1万人次。

塔城新客运中心站(作者自摄)

塔城新客运中心站,采用了欧式经典客运站房,局部多层设计特点,所有外立面墙体重点突出“塔城红”,建筑装饰腰线、门窗套线皆为白色,屋顶为墨绿色装饰瓦,整体建筑造型设计,主要突出高耸的时钟塔楼式宾馆。

现今随意漫步在塔城老城区,以“欧风俄韵塔城红”为主要风格百年历史建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建筑色彩文化标识。

百年来,这些饱经沧桑和历史风雨的建筑物,都已经融入到了,塔城的城市建设血脉当中。这些老建筑和城区内外新近打造的具有新时代特色地标性的欧风建筑,它的美,是红墙绿瓦(灰瓦)间高低错落的现代、简约、大气。这些设计独特、外立面色彩炫丽的建筑,在蓝天,白云,绿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幅充满异域情调的油画。

航拍塔城市风貌(作者自摄)

塔城是一个多元、多民族的城市。颜色承载着民俗文化的信息也是多样的。塔城的城市色彩建设,也采取多样、多元化的设计。塔城老城区、地标建筑、特色街区主要体现的色彩是“欧风俄韵塔城红”;南区以千泉湖为核心的新开发的大型建筑群,主要采用的当下时代流行的简中、简欧风格建筑主要强调了灰、白色调。辽塔新区采用了,能反映现代化特色的时代多样化流行色彩。

从高空俯瞰塔城,高贵的市树“欧洲夏橡”和美丽的市花“丁香花”高低错落掩成浓浓的绿荫,多元色彩的各式建筑,依偎在五河拥抱的城市绿意和蓝天白云间。各民族经过百年来的不懈努力,用勤劳的双手造就了祖国西部边陲欧风、炫彩、颇具异域情调的独特城市色彩和活力多元的画意城市风貌,给美丽的塔尔巴哈台大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亮丽色彩。

2022年8月27号初稿于塔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叩城市之魂 ——看怀旧的塔城
塔城,很讲究的名字!
当25个民族挤在一座小城
江城Waltz-美最时洋行大楼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博覽(住宅上)【50P】
我们为什么要来做乡土照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