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十聊书画|我思故我在(二)

我思故我在(二)

——2015年《书画鉴藏》杂志采访

受访人:喻建十教授

喻教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由包头市文联主办的《书画鉴藏》杂志为国内国际公开发行刊物,创刊号即将发行,鉴于您在书画创作方面的造诣和对包头书画市场的支持和关注,本刊创刊号特对您做专业访谈,现将采访提纲发送给您,请按照我们所提的问题,通过书面形式进行阐述。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接上期

7、您曾在《不动容斋絮语》里提到这么一句话,山水画当为民族造像,试问山水画如何为民族造像,能否给我们详细进行阐释?

想当年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激荡起海内外华人澎湃的爱国情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长城是民族的脊梁,黄河是母亲之河,她们已不再是自然景观,而是民族的象征。用画笔将这块生生不息养育着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呈现在世人面前是一个山水画家的责任。

艺术固然需要自我表现,但是,这种自我表现站在什么样的基点上是关键,一个成熟的或者说一个具有历史担当责任感的艺术家,不仅要为世人创作出充满个人情感与个性的作品,更要创作出使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博大包容的正能量的作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文化的追求基本遵循着孔子的观点——“子不语怪、力、乱、神”,而绘画作品中表现野、怪、乱、黑的,邪、歪、阴、惨的也始终不为主流。

同样,我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也贯穿着上述主线,力图通过我的画笔,向观者描绘出黄河之雄伟澎湃与永恒,太行山之峭拔坚韧与静谧。进而通过画面意境的塑造,传达出我对大好山河的热爱与敬仰。

8、您曾经提到过唐代张璪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请问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如何理解这句话?

山水画之所以有别于风景画,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化景物为情思”,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过是寄托作者情思的载体与媒介。面对自然景观,只有做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山水画,而不是风景画。这不仅是一个主客观相融合的过程,更是一个以主观为主宰的认知过程,所以一个成熟的山水画家在创作实践中所要表现的不是“眼中丘壑”,而是“胸中丘壑”这个胸中丘壑又是以眼中丘壑为依托而形成的。对这样的辩证关系有了透彻理解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成熟的山水画家诞生的时候。

所以,“外师造化”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中得心源”,任何客观景象如果没有主观情思的介入,没有人文精神的寄托,仅仅停留在“状物”的阶段,那样就能称其为山水画了。也就是基于此点,我不太主张“坐对奇峰打草稿”,而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以我为中心,不为形拘,这恐怕也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所在吧。

9、宋代山水画造型主要以线条和块面结构为主,您的作品也是承袭了这种造型方式,但是又与宋代山水画有所不同,这种创新表现在什么地方?

确如所言,因为我对宋代山水画的偏爱,在造型方式的选择与应用上也就自然而不自觉地受到那时技法的影响。如果说我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的话,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1、因受过系统的造型基础训练,有比较强的造型能力与写实能力;2、有十年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艺术观、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有多年对形式构成原理的探究与实践积累。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或清新淡雅或深邃幽静的境界、或安然平和或激荡浑然的画面感觉。在空间节奏处理上借鉴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强调构图与墨色上的对比与协调;在色彩处理上借鉴西洋绘画的色彩学规律,注意色调、色度的配比,讲求色光统调的氛围。

我深知艺术探索的路径还远未到头,相信今后会随着时代、心理、思考、学养的不断变化,山水画作品还会有更多的面貌呈现在观者面前。

10、目前很多年轻书画作者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急于成名、急于成家,作为一个过来人,您对此有什么的忠告?

毋庸讳言,当下的社会确实是一个浮躁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的逐利心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年轻人受此影响也属必然。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这种现状是不正常的,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注定不会太长久的。特别是从事书画艺术的年轻朋友们应该知道,我们的事业与体育竞技事业不同,绝不是一个以青春决定胜负的行当。拔苗助长也好,叶公好龙也罢,都不是我们所应该有的心态。

我们当下所最需要的就是沉下心来,甘守寂寞之道,有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和毅力,在认认真真地扎扎实实地向古代经典学习向自然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奠定比较宽厚的文史哲知识基础。须知不单技法的把握需要经年累月的反复锤炼,书画作品品格的培养更需要长期的文化熏陶与积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11、您认为中国书画市场目前还面临着哪些问题,亟需去解决和规范?

应该说近些年来书画市场是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但同时也是最混乱的时期,其混乱的主要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点:1、书画家、画商、收藏家们前所未有的逐利心态,使之不择手段;2、收藏家对艺术品评判标准缺乏认知,从而使得他们只能凭借书画家的社会头衔来判断作品的价值;3、部分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脱节;4、礼品市场、投资市场过度膨胀,收藏市场尚小;5、诚信观念不足,不按游戏规则出牌。

近来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书画市场中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调整心态、理清思路、制定规则、构建平台、打造品牌,一个重新整顿书画市场的氛围已经形成,并正在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一些期待加入这个市场的人来说,现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进入时机。因为,随着市场的规范和人们心态的调整,后来者进入门槛和交学费的成本会大大降低。特别是像内蒙古这样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在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将注意力拓展至书画市场,绝对是一个睿智的选择。

本章完

喻建十

1959年12月生于天津。

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级教学名师。

教育部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书协会员、全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自幼从外祖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颂余学习书画,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底回国任教。

喻建十书画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书画论札记之五| 法在华山——读王履《华山图序》
喻建十|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读书画论札记六| 规矩与尺度——读成公绥《隶书体》有感
素羽摇风--天津湖社艺术家扇面作品展(一)
2021年辛丑吉祥——喻建十山水画作品欣赏
「喻建十」|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