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十二时辰!古人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
【中国十二时辰!古人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每天清早的5时至7时称“日出”,用地支命名为卯时。作为农耕文明的国家,先秦时我国已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
官员上朝一般五点卯时就要清点人数,称“点卯”,若谁敢无故旷工或迟到,依天数和情节的轻重,可处以答刑或徒刑。《唐律疏议》中有一条法令是这么规定的: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答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
当时交通不便,为避免迟到,公务人员鸡鸣时分就要起床去上班,因此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感叹“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
不过令古时官员稍加欣慰的是,下班时间也早。在清朝,春夏季下午4时下班,秋冬季下午3时下班。而且,下班就是下班,并不提倡加班,自愿加班,还会被点名批评。
《汉书·薛宣传》记载西汉时有个叫张扶的贼曹掾(官职名,相当于今天的法院院长),每次到了放假时,独独不愿歇息,别人歇息时他自愿无偿加班。这事被宰相薛宣知道了,当即找到张扶,不但没有夸赞他,反而语重心长地劝他休假,告诉他公职虽然需要尽责,但对自己的家庭也要如此。
·
2.“不时,不食”
孔子曰:“不时,不食。”意思是不到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去吃。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先秦时期老百姓通常一日两餐。古人第一顿饭叫朝食,第二顿饭叫晡食。
不过一日两餐只是针对一般布衣,诸侯王公和天子就餐则非常灵活,一日可吃三餐甚至四餐。历史资料里有“日中饱食”的记述,就是指三餐制的午餐。天子的饮食,按礼制每日可吃四餐至五餐。
·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到了汉代,三餐制逐渐向中下层推广。唐代起,社会经济发达,城市商业空前繁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推动了三餐制的进一步普及流行,一直延续到现在。
·
3.午休和集市
日中,指中午11时至午后1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是文人官员们一上午的工作暂歇之时。
另一方面,午时也是集市交易的时间。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天空正中作为到集市去进行交易的时间标志。《易经·系辞下》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官府在城市中指定市场区域,商人集中在那里营业。在唐代,中午击鼓两百下开市,到日落前的七刻钟击钲三百下关闭集市。
不过,这个规定后来逐渐放宽。到了宋朝,一般大城市里从清晨到深夜都有商业活动,不再受地区或时间的限制。
·
本期资料来源:陈帆《中国十二时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张图读懂古人十二时辰的划分】又涨知识了,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小百科】图解十二时辰,古人的优雅
图解十二时辰,中国味道的优雅
古代时辰是如何划分的?古今时间对照!
当十二时辰遇上经典古诗词,原来这么美
古人时间大全🕐——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