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18年的河南郑州,地上的车辙很深,半截塔高耸

河南省会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别名商都、绿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建城史。

本组图片拍摄于1918年,再现了104年前郑州的真实情况,拍摄者为美国人甘博。

浸信会教堂

浸信会教堂建于1906年,出资方为美国南部基督教浸礼会,原址就是在今管城区南菜市街1-2号(市童装刺绣厂院内)。从图中看,当时教堂旁边是一条深沟,沟底是人们通行的路面。

教堂门前

这座教堂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四周建有围墙,围墙开有拱形小门,图为在教堂门前活动的郑州教众,有成年人,也有小孩子。

教堂内部

从内部看教堂,高大的主体建筑由数根粗大的木柱支持,场地宽阔,地上整齐摆放着长条木凳,供前来的教众做活动使用。教坛上挂有“万有真原”的牌匾。

教堂院内

这是1933年在浸信会教堂院内拍摄到的景象,当时正在开展盛大的教会活动,因此聚集的人很多。照片由小皮肯斯·克劳德牧师拍摄。

郑州百姓

1933年的郑州百姓,穿着打扮都非常干净时尚,对比着15年前的照片,教堂旁边的深沟已经填平,并且种了很多树木。

浸信会学校

浸礼会在郑州创办的学校,三层建筑。在当时,开办学校和医院是当时教会最常见的吸引人们信教的手段。

男子学校

教会学校男子班的合影。当时这种为男女同校的情况,这在早期的教会学校中并不多见。

女子学校

教会女子班的合影。和男子学校一样,在此学习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已经是老太太了。这两张照片中都出现了窗户玻璃损坏的现象,可能是一些仇视教会的人破坏的。

牧师

浸信会的一位牧师和他的山羊在一起。不知道这只山羊是他的宠物,还是为了将来宰杀喂养的。

晒羊皮

.郑州街头,靠墙放着许多只木架子,架子上绷着晾晒的羊皮。地上也铺晒着不少块。一名妇女坐在门槛内晒着太阳看守,小孩子在旁边玩耍。

中年妇人

一名颇为富态的中年妇人,裹着小脚,穿着周正,面容慈祥。她是一名回族女子,此时已成为浸信会的教众之一。

牛车

郑州成为黄土路上的牛车,木头轮子,上面装满了货物。大车由三头戴着笼头的黄牛拉着。车夫是一名健壮的男子,举着牛鞭跟着牛车前行。

家庭出行

当时很多家庭的出行都依靠牛车,男人赶车,女人和孩子坐在大车上。从图中赶车男子的衣着看,应该是一个经济条件不错的人家。一对洋人夫妇站在道路边,礼让马车先通过。

独轮车

除了马车之外,独轮车也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因为道路没有硬化,路面上都是深深的车辙,对于当年裹着小脚的女子来说,走这样的路简直是噩梦。尽管乘坐独轮车颠簸的很厉害,却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半截塔

郑州开元寺舍利塔,原址在今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内,建于唐开元年间。开元寺塔高十三层,后来顶部坍塌只剩下十一层,故俗称半截塔。“古塔晴云”曾是郑州八景之一,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拆除。

汉代砖

郑州的前身郑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地,境内文物众多。图为在当地出土的汉代砖,体积很大,上面带有精美的花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时期教会人员到各个堂口服务的“奢侈座驾”——牛车马车独轮车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宋朝的路况与交通
100年前的河南开封,感觉比现在还繁华热闹,处处充满人间烟火味
老照片(河南老照片 一 )
古陶牛车(汉晋篇)——古陶
河南登封少林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