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5年,一位装裱师傅在废纸篓里捡到一张“请假条” 令人意外的
1975年,一位装裱师傅在废纸篓里捡到一张“请假条”。令人意外的是,它竟成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价值2.7亿。


万育仁是一个从小热爱书法的人,他从小就对古籍字画十分着迷,经常去翻阅家里收藏的一些古籍。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文物装裱师,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他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经常会仔细检查每一件送来修复的文物。


博物馆接到一个清理古董的委托,万育仁和同事们来到一户人家,准备帮助清理积聚多年的旧物。起初,他们清理出来的都是些破烂不堪的东西。


后来,在翻找一个放满杂物的竹筐时,万育仁无意中看到一个已经发黄、略带霉点的纸卷躺在最底下。


出于职业习惯,他仔细检查了那张纸,起先他以为是普通纸,但手触后才发现是质地细腻的绢,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卷,发现上面写满了潇洒生动的草书。右上角还有“晋王羲之上虞帖”几个字,以及一些印章。


万育仁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古籍,他仔细回忆历史知识,想起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作品颇具个人风格,气势磅礴,笔致遒劲。如果这真的是王羲之的原作,那将是国宝级的文物。


回到博物馆后,他第一时间将这绢卷交给了专家鉴定,但是出乎他的意料,专家很快就判断这是赝品,让万育仁扔掉。


万育仁心中充满疑虑。他再三检查那草书,觉得笔法非同凡响,绝非普通赝品可比。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纸卷收藏了起来,放在家中不断临摹研究。他甚至花费私房钱购买相关书法书籍,仔细比较笔画笔势的不同。


过了两年,万育仁偶然结识了一位著名的古董鉴定专家谢稚柳,谢先生来访时无意中看到了那张藏在万育仁家中的绢卷,立即认出那是真迹。万育仁连忙拜托谢先生重新鉴定这件文物。


在谢先生的鉴定下,这张绢卷被送往上海博物馆进行科学检测。结果发现绢面上居然还有两枚历史悠久的印章,可以确定它出自南唐皇室的珍藏。这证实了它极有可能是唐代高仿的摹本。


原来这张名为《上虞帖》的字帖,是当年王羲之因腹痛无法赴约,特意写给好友的请假信。它记录了一个小故事,却成为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珍品。要不是万育仁的坚持,它几乎要被当成垃圾扔掉。


经过这次经历,万育仁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哪怕是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也可能蕴含着惊人的历史价值。文物保护需要专业知识,但更需要一颗热忱积极的心。


随后,万育仁又主动学习了鉴定文物的知识,培养了对古籍字画的鉴赏能力。他经常在下班后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复习,记忆每件文物的来历和特征。有几位资深的文物修复师也给了他很多指导,让他在鉴定文物方面长进很快。


过些日子,博物馆又来了一批捐赠的文物需要鉴定,其中一件看似普通的字画,被别的同事判断为价值不高的赝品。


但万育仁仔细查看后,发现上面隐约可见一枚罕见的印章。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他将这件字画送去专家鉴定,结果证实这又是一件罕见的国宝级文物。


这两次经历让万育仁成长为一名可靠的文物鉴定员。他开始在国内外的文物交流展览中担任重要角色,负责对文物真伪进行甄别。


有几次,他仅通过检查图案笔画,就判断出了其他鉴定员忽视的伪造文物,避免了博物馆失去珍贵藏品。


如今,万育仁已是上海博物馆的资深文物鉴定专家。他时常回想起最初那件王羲之摹本的事,感慨人生的奇妙际遇。也许每一个文物保护者,都会有自己不平凡的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75年,一位装裱师傅在废纸篓里捡到一张“请假条”。令人意外的是,它竟成了上海
1975年,一位师傅在废纸篓里捡到一张“请假条”,竟然价值2.7亿
腹有诗书鉴古今风采
故宫古书画修复师:修《清明上河图》 想象不到的苦
最低调的文物:专家3次鉴定为赝品,他50元买下,如今价值过亿
他清理垃圾,无意捡到一张“请假条”,珍藏3年后,竟成无价之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