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平沦陷八年,大学校长拒不仕敌,以明末遗民爱国情操砥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燕京大学关闭,只有辅仁大学能够继续办下去。

辅仁的校务是由教会代表兼校务长主持的,但是作为大学,它需要有一面有号召力的旗帜,这面旗帜就是陈垣。

有一次,学校礼堂放电影,正片前加放一部体育新闻电影,偶然出现中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事后,日本宪兵追究学校当局,要陈垣校长交出鼓掌同学,陈垣大义凛然地说:“带头鼓掌的是我,要逮捕就把我抓走!”慑于陈垣的威望,这件事后来不了了之。

但陈垣的壮举,无疑极大地激励了辅仁师生。

也从此开始,日伪政府私下里一直说辅仁是“抗日大学”。

实际上,辅仁大学自从成为了沦陷区北平的“孤岛”后,大学里面就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而国民党在北平的抗日据点就在辅仁大学。有爱国思想的进步教授大都团结在辅仁大学周围,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共同为抗日出力,秘密从事地下工作。

1944年3月,辅仁大学秘书长英千里和沈兼士、胡鲁士神父(荷兰人)、范文澜、赵光贤、李德伦、萧乾、葛信益、赵禹锡、张怀等三十多名教授、附中教员因宣传抗日被捕。

陈垣作为校长,虽不鼓励教师和学生去冒险,但常常暗中支持他们,和他们一起并肩与敌人周旋。

赵光贤回忆说:“先生不仅指导我如何治学,也教育我如何应变。”

在陈垣等人积极营救下,入狱师生于1945年7月得释出狱。

抗战还未胜利,辅仁大学公宴出狱的诸教授,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对日伪当局的抗议。

赵光贤说:“我在监狱里住了一年又五个月,才得释放。这期间,在先生的不屈精神的鼓舞下,始终精神振奋,一心想着,要有脸面去见老师。出狱之后,去拜见先生,先生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你们终于胜利归来,欢迎你!’我心里一阵激动,几乎掉下泪来。”(赵光贤在《回忆我的老师援庵先生》,载于《励耘书屋学问记》,三联书店1982年6月版)

葛信益也回忆道:“1944年3月间,我以及辅仁有二十多位教授、教师都被日宪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监狱,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才出狱。出来后,陈老师送我一本他撰写的《通鉴胡注表微》,并亲自题了'信益仁弟蒙难纪念’八个字。”(葛信益《永远怀念我的老师援庵先生》,载于《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陈垣还想方设法地宣传爱国思想,以历史故事教导学生爱国家,讲气节,不贪财爱利,要锻炼身体,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报国。

当时日伪当局为了笼络人心,提倡“读经”,陈垣先生就用儒家经典的话,巧妙地打击敌人。

1939年,他为《辅仁学刊》题词曰:“毋事浮嚣失礼于人,毋徒顾目前,毋见利忘义,永保汝令名”。

在1940年的辅仁返校节题字为:“规矩严,功课紧,教授认真,学生在校时每不甚愿意也,及至毕业出世,所知所能者少,则又第咎学校规矩之不严,功课之不紧,教授之不认真,何也?语曰:书到用时方恨少。又曰:闲时不学忙时悔。诸如皆过来人,能一告在校同学使毋遗后悔。努力、努力、加努力!”

给1940年的《辅仁学刊》题词是:“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今诸君毕业将行,谨书此为赠。”

1942年为毕业生同学年刊题曰:“《孝经》曰: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交友之道在得切磋之益,毋徒事佚游宴乐,是之谓辅仁”。

1942年4月,抗战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辅仁大学举行返校节,返校节照例要开运动会,陈垣校长要在会上致词。他环顾会场,发现观众中混进了一些汉奸。他说:“今天不是开运动会吗,我给大家讲一个孔子开运动会的故事。”

孔子怎么会开运动会?

这个题目一宣布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陈垣先生接着说:“《礼记》的《射义》篇记载,孔子曾主持射箭比赛,让子路宣布:凡是败军之将,投降事敌的人;凡是亡国大夫,在敌伪作官的人;凡是贪财好利的人,都不能进运动会会场。宣布后,有些人只好溜了。比赛结束,孔子又让学生宣布:在场观众,有幼壮孝弟,年老好礼,不随波逐流,一直到死都能修身洁己的人,可坐众宾之位。结果,又走了一批人。最后,孔子宣布:凡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八、九十岁仍能正直不乱的人,才真能坐在众宾之位的席上。”陈垣讲完之后,有些达官贵人退出了会场,有的人想给他找点罪名,且看他说得言之凿凿,也不知《礼记》里面的《射义》是不是真有这样一篇记载,万一真有,自己才识浅陋,岂不要闹笑话?有人明知他是借题发挥,也不好说什么,因为他讲的是孔子。

陈垣还别出心裁地选用具有“故国之思”的清初学者全祖望的文集作为“史源学实习”课的教材。

其中有一篇是全祖望和杭世骏关于刘豫墓在何处的讨论。

刘豫是金灭北宋以后建立的伪齐傀儡政权的头目。金灭北宋以后,一时不能灭南宋,在中原地区建立过一个伪齐政权。这两个学者讨论伪齐的头子刘豫死后到底埋在什么地方。

陈垣分析了两人观点之后,他突然话题一转,说刘豫到底埋在哪里不重要,有一条材料讲,刘豫的后人故意隐瞒自己的家世,说先人“事轶不传”。陈垣先生的结论是:“人至为子孙所羞称,则亦已矣!”

在当时的课堂上这样讲,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冒很大风险的。

抗战八年,陈垣“居'黉舍为墟,士星流散’之北平,拒不仕敌,闭门著书,更坚守辅仁,'聚徒训众’,一再勉励青年学生要爱护名誉,认真读书,其为国家保留'读书种子’之苦恼孤诣若此。”(王明泽《陈垣事迹著作编年》,载于《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他坚持不与敌伪合作,潜心著述,以全祖望等明末遗民爱国情操相砥砺,并笺注《鲒埼亭集》。所以陈垣致友人信中说:“亦所谓还心愿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丨坚持对日斗争的陈垣校长
陈垣守气节斥汉奸
北平天主教辅仁大学老照片里的逸闻趣事——后罩楼的女生、后花园的雅集、三进三出的启功、陈门四翰林……
辅仁大学——从贝勒府花园到大学的华丽转身!
罗马教廷教育部之天主教大学:辅仁大学,中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中国大学史》之十
【久主专栏】崔久主:腹有诗书气自华 ——谈谈作文素材的剪裁与运用(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