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别开生面写下一首词,极其婉约细腻,成为“压倒千古”的绝唱

苏轼在我们心中貌似已经深深刻上了疏放洒脱的文人印象,毕竟他是豪放派的开创者与代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以及“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等的经典名句都无不彰显着他豪迈旷达的胸怀与词风。他就是一位泛舟于大宋词海中不惧风浪,自由张扬个性的弄潮儿;然而“是英雄就必有柔情”,所以苏轼也有柔情婉约的一面,而且他的婉约作品也是别具一格的。今天笔者就跟大家分享一首苏轼极其婉约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是苏轼步韵而成的一首词;当时苏轼在看到章质夫所作的杨花词后大为欣赏,所以即兴挥毫步原来词作之韵写下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作者奇思妙想,别开生面的写作手法使得此词深情婉约更胜于前者,曾被评为“压倒千古”的绝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 ·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紧紧围绕杨花展开,大意可理解为:这柳絮像花却又不是花,没有人对它的纷飞零落感到惋惜。它离家落在路边,很无情也很幽怨。柳枝细如愁肠,柳眼倦困如争还闭。柳絮如女子的梦境随风万里去寻情郎,然而这梦却被黄莺惊醒。

不怨恨柳絮飞尽,只恨西园飞花满地葬了春天。早晨雨后柳絮不见了踪影,难道是化作池中浮萍。柳絮乃三分春色,两分化为尘土一分逐水而去。细细想来,它不是柳絮而是离人的一滴滴眼泪。

章楶(jié)字质夫,北宋名将和诗人,他所作的《水龙吟》也是主咏杨花,在当时流传比较广泛,他和苏轼是好友,故而苏轼后来步韵唱和以抒发对他流放生涯的同情。

词的开篇一句“似花还似非花”先对柳絮的形态作了描写,它虽然象花但终究不是花,所以有了后面“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悲哀,就算铺满大地也没有人去怜惜,这境地确实足够凄惨。接着作者便展开丰富想象,对柳枝和柳絮进行了一系列的比喻,将它们拟人化来突出愁苦之情。柳枝就是柳絮的家,柳絮离家而随风去寻情郎,就如离家的游子带走了亲人的思念一样,作者这里借物喻人形象贴切,情感细腻而手法巧妙。

下阙中作者直抒胸臆,主要从虚象去展开描写。“不恨此花飞尽”这句是一个反语,柳絮飘尽春光已暮怎么能不恨呢?但是作者却以反言正,更加体现了“恨”意之深。后面的恨落红句是明写,这里一反一正将内心的情感烘托得浓郁而饱满。“一池萍碎”又是一个联想,此处把柳絮看做池上的浮萍;因为柳絮和浮萍同样无根,随水漂流没有定所,这种对杨花命运的之悲的叹息,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游子(章质夫)漂泊人生的颇多感叹;诗人将浮萍比人生,剖析深刻饱含丰富的哲理。

“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再次把春色和柳絮联系起来抒发伤春之意。最后作者突发奇想给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总结,将柳絮形象比喻为离人的眼泪,可谓神来之笔,字里行间皆是愁苦与忧伤,它将通篇情感推至高潮,凄美幽怨之调有着断人愁肠的力量!如此奇绝新颖的表现手法在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这二句成为备受推崇的名句。

苏轼别开生面写下的这首词,通过借助杨花写尽游子命运的悲惨与凄凉,比一般柔弱无骨的婉约词更能打动人心,可以说婉约出了新境界,张炎在他的《词源》中果断赞其“真是压倒千古”;此词更是获得了文界其他人士的高度好评,进一步肯定了它是名副其实的压倒千古的绝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王国维认为咏物最工的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赏析
苏轼一首《水龙吟》,杨花落与离人泪合二为一,令人拍案称绝
你知道苏轼写春天最美的那一句吗?
朗诵:苏轼咏物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诗词 | 宋代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