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热点地理第30期】候鸟迁徙之痛背后的地理问题


什么是候鸟?候鸟为什么迁徙?候鸟迁徙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地理考题中是如何设计有关“候鸟迁徙”的试题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话题吧。

什么是候鸟

候鸟是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候鸟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两种。前者指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如家燕等,夏季遍及我国各省市,冬季迁徙到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等地;又如杜鹃、黄鹂等也属夏候鸟。后者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大多数候鸟有南北迁徙的习性,飞行距离有近有远,最远的能跨洋过海,如游隼,可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直达澳大利亚。此外,也有极少的候鸟可由西往东飞行,或由东向西飞行的。

相对于来来去去的候鸟,有很多鸟类则是一年四季都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这类鸟称之为留鸟。在一个地方,除了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之外,还有一些鸟类,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很远的地方,只是偶尔有少数个体因为迷失方向或其他原因,来到该地,这些鸟类可能好几年才会被发现一次,称之为迷鸟。

候鸟的迁徙高度

  鸟类迁徙的时候到底飞得多高?最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飞跃喜马拉雅山了。鸟类迁徙时的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1000米。小型鸣禽的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300米,大型鸟类有些可达3000-6300米,有些大型种类(如天鹅)能飞越珠穆郎玛峰,飞行高度达9000米。鸟类夜间迁徙的高度常低于白天。候鸟迁徙的高度亦与天气有关。天晴时鸟飞行较高;在有云雾或强逆风时,则降至低空。

候鸟的迁徙路线

1.全球八条候鸟迁徙路线

1.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及西非狭长地带的“大西洋迁徙线”;

2.连接东欧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迁徙线”;

3.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

4.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

5.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

6.贯穿整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迁徙线”;

7.贯穿整个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迁徙线”;

8.将南、北美整个东部连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迁徙线”。[3]

其中,第3、4、5条路线经过我国。“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在印度半岛繁衍生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则从美国阿拉斯加到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

2.我国候鸟迁徙路线

影响候鸟迁徙的因素

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气候、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气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其主要原因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变化较大。

温度:温度不仅仅影响了鸟类本身的感受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当高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时,鸟类便会随之迁徙,而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中高纬度地区也会有一些区域会保持相对较

高的温度,生活在这里的候鸟就有可能转变为留鸟。

日照时间:有相当一部分候鸟,每年开始迁徙时间非常稳定,据室内实验的验证,这与日照时间有关,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以上或以下之后,会触发鸟类体内的某种反应机制,诱发其迁徙行为

食物:食物状况是影响鸟类迁徙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由于鸟类是恒温动物,本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不敏感,因而温度因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实现的,温度降低不仅食物本身的活动停止,而且鸟类的觅食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正是这一因素迫使鸟类开始迁徙。

鸟类生理因素:根据对笼养鸟类的观察,每到繁殖季节鸟类会出现所谓“迁徙不安”的行为,部分物种会终日朝向迁徙方向站立;或不断试图起飞,一些夜间迁徙的物种会颠倒昼夜节律,在夜间显示出异常的活跃,由于在笼养条件下,气候、温度、光照、食物的条件终年不变,因而笼养鸟在迁徙季节的“迁徙不安”行为说明至少对部分物种而言,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

候鸟迁徙的意义

       迁徙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有利于维持它们强烈的代谢;②迁徙还能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因为养育后代需要大量的食物;③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节昼长,有丰富的昆虫,亲鸟能有机会充分收集食物;④在北方敌害较少,而且这一年一度的脆弱幼乌的出现不会促使敌害种群形成;⑤迁徙能使活动空间大为扩展,有利于繁殖和争夺占区的行为;⑥有利于自动平衡,能使鸟关避免气候悬殊;⑦迁徙提供了鸟类种群向新的分布区扩散以及不同个体间接触和交配的机会,因而在进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候鸟迁徙过程中的威胁

鸟类在迁徙活动中其实是十分脆弱,容易受到伤害的。

人类设施的影响。由于许多鸟类是在夜间迁徙,有时会把灯光当成黎明的光线,这种趋光性造成许多鸟在夜间撞上亮着灯光的建筑物或车辆。FLAP统计,多伦多一个秋季有约2000只鸟因受灯光的吸引而撞上高层建筑。

车辆也威胁着迁徙中的鸟。在中国额尔古纳地区通向海拉尔的公路上,春秋时节车辆在草原中的公路上撞上迁飞的候鸟是很常见的。有些公路的修建阻断了鸟类迁移的通道,例如台湾的阳明山国家公园在2003年就有1千多只的动物不幸被车辆辗毙,其中还包括珍贵的鸰角鸮。为了避免这一状况,许多国家在动物出现频繁的路段上都有警示动物出没的标志,但这一做法收效甚微,对哺乳动物有效的'地下通道'对鸟也意义不大。

裸露的高压线对于对鹳类、雕类和其它大型鸟类也是一个危险因素。据国际鸟盟的报道,每年有30%初飞的西班牙雕是触电致死。这么高的死亡率对于这个世界上只剩不到200对的物种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有些国家正在通过对电力塔、电缆等套上塑胶管套的方法来降低对鸟类的威胁降到最低。当西班牙Donana国家公园周围的电力线被清除掉后,6月龄的西班牙雕的存活率很快从17.6%上升到了80%。

地理人是这样命题的

   说明:①为及时与你的思维相碰撞,所选试题均附有参考答案;②下面所选试题来自网络,感谢为本组试题原创、打磨的每一位朋友;③本期热点地理是做为高三一线的我和我的朋友为学生复习备考而用,如果你感觉有用,请及时转发给你的地理老师或者你的同学,以期能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脱颖而出,圆梦理想大学!

1.初冬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迁徙.造成鸟类有规律迁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 C. D.空气

2.西南山区某拟建风电场,其选址位于候鸟迁徙通道上,为避免风电场建设对候鸟迁徙造成影响,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风机高度

B.减少占地面积

C.减少风机数量

D.风电场另行选址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右下图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完成3~4题。

3.鸟类学家确定候鸟迁徙路线最高效的地理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4.在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候鸟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条线路,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 B.气候变迁

C.栖息地破坏   D.水土流失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 - 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图)。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 B. C. D.

6.北京雨燕

A.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

B.飞越天山、东非高原等地区

C.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两大板块

D.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一片枯黄 

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给7只来自冰岛和格陵兰岛的北极燕鸥装上GPS定位器,根据定位器的飞行轨迹,绘制出了北极燕鸥的完整飞行路线图。完成7-8题。

7.北极燕鸥如图的迁徙路径,迁徙过程中可以

A.利用洋流顺行

B.获得充足的日照

C.利用盛行风顺行

D.获得淡水补充

8.北极燕鸥越冬期间,与甲地相比,其繁殖地的

A.昼夜温差较大  

B.白昼时间更长  

C.太阳辐射更强  

D.平均风速更大

9.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祸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10.“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13分)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与路径大致是不变的。

1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到达北半球的纬度高于南半球?为什么候鸟迁徙路径大多经过沿海和大陆架海区?请分析之。(4分)

2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度被控制在东南亚范围之内。随着候鸟迁徙,该病毒开始侵袭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有人据此推测若局部地区发生某种新型禽流感将会蔓延全球。试以图为据分析这种推测是否正确。(3分)

3东南亚是较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东南亚除水田外,还有热带雨林分布,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试对此进行分析。(6分)

1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面积少(1分),南极大陆缺乏候鸟的食物(1分)。   沿海地区多湿地分布,能为候鸟提供栖息地(1分);大陆架海区鱼类多,能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1分)。

2正确1分)  候鸟迁徙路径在北极圈附近汇聚、交叉,所以候鸟会在沿途中传播,又会在交叉处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2分)

3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动物栖息环境,动植物种类锐减,破坏生态多样性(2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2分)。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着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也极易导致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使人类造成病毒感染(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12分)

材料一:北极燕鸥是候鸟,科学家在北极燕鸥身上安置微型追踪器,通过光照长度变化,记录昼夜的长短,从而确定北极燕鸥的大致纬度位置。图为北极燕鸥飞行路线示意图哈瓦那气温和降水资料图。

 材料二:表为北极燕鸥活动时间周期表。

     1)在北极燕鸥迁徙途中___节气影响其纬度位置确定,试简述原因。(2分)

2)北极燕鸥在向北迁徙过程中顺风飞行穿越的近地面风带是___、___,越过中美洲附近海域时,哈瓦那的气候特征是__,其形成原因是____。(5分)

3)北极燕鸥南迁越过赤道,形成两条路线,其中与大洋洋流流向较为一致的路线是___(),对应该路线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2分)

4)试分析栖息地北极燕鸥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3分)

1)春分或秋分(1分)春秋分时间,昼夜等长,不同纬度日照时间长度大致相当(1分)
2)南北球东南信风(1分)北半球西风带(1分)高温多雨(1分)纬度低,气温高,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降水多(2分) 
3)①(1分)增温增湿(1分)
4)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1分)动物栖息地生存环境恶化(1分)人类过度捕杀(1分)

12.高空、林间、河州、滩涂,甚至人类活动密集的农地、海田和城镇、庭院,几乎都会有候鸟光顾,或短暂停歇,或觅食体整,也可能逗留越冬。候鸟的活动空间与人类的活动空间高度重叠,人类对候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然而,近年来,人类的疯狂捕杀却逐渐成为候鸟迁徙的梦魇。 

指出为保护候鸟迁徙安全,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开展宣传,提高公众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意识;组织民警加大对候鸟迁徙主要停歇地、栖息地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运输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对集贸市场、饭店、农家园进行清查,杜绝交易野生鸟类的违法交易行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10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人泪奔的承诺——候鸟迁徙
世界候鸟日——鸟类连接我们的世界
一年能享受两个夏季的鸟,因北极燕鸥是迁徙路线最长的动物
北极燕鸥一年迁徙路程长达20000千米!
大冬天处处不闻啼鸟,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
这个纪念日,一年过两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