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作者:郑栗儿,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活法(ID:huofa2005)

本文已获授权




在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一对兄弟,哥哥叫做陈鍼,弟弟叫做陈王道,他们的父亲是当时梁元帝倚重的朝廷大官。


​哥哥从小看着父亲当官很微风,又能带兵去打仗,好动的他也跟着喜欢骑马打仗的游戏。当别人问他:“你长大以后的志愿是什么呀?”他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像父亲一样当一个好官。对抗敌人,为国家争光。”


​但是文静的弟弟从小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除了双瞳四目之外,还喜欢去佛寺,听和尚念经,并很快跟着学会
《法华经》。面对同样的未来志愿问题,他的答案却是:“我要学习佛法,救度众生。”



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梁元帝被西魏的入侵者杀害了,他们的父亲因为来不及拯救皇帝,而难过得一病不起。就在弟弟十八岁那一年,父母先后过世,只剩下两兄弟相依为命。面对往后的前途,哥哥对弟弟说:“我们是名门世族的后代,如今父母都走了,我们应该继承父亲遗留的志业,在朝廷当官以报效国家。”


​但是弟弟却有不同的想法:
“哥哥,世俗的荣华富贵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不会恒久的。为了报答父母恩惠,为了帮助所有人,我想学佛救人。”弟弟觉得做官虽然也能帮助老百姓,但不如学佛,因为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中,他看到许多佛教僧团从事慈善事业,救济难民,成为安定社会的力量。


​为了这不同的利人志愿,一向友好的两兄弟起了矛盾,最后只好拿着父亲临终前遗留的一封信,求助于父亲的好朋友湘州刺史王琳。王琳看完信后,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知道王道从小就笃信佛教,所以要我帮助他;至于哥哥如果想当官,我也
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兄弟俩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朝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前进。透过王琳的介绍,弟弟到果愿寺出家了,成为智者法师,而哥哥也顺利地踏上仕途。




聪慧的智者很快就适应了佛寺的生活,在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到藏经堂里 读佛经。有一天,知名的青年僧人慧旷律师,来到果愿寺的藏经堂借阅佛经。他一看见智者明亮的眼睛,心想:“这个少年沙弥长得真特别。”两人就聊了起来,慧旷律师洋洋洒洒地说起自己从十二岁出家后,走遍各大名山的经历。当智者听他说起衡州大贤山藏有著名的法华三部经,内心就向往不已。


​后来,慧旷律师向果愿寺住持请求,让智者跟随他学习,又送他到大贤山研究法华三部经,得到更进一步的启发。三年后,慧旷律师觉得自己已经没什么可以再教他了,就要他前往光州大苏山,另拜以研读《法华经》闻名的慧
思禅师为师。


​为追求更高深的《法华经》义理,智者告别了恩师,长途跋涉前往光州。光州正位于南北朝陈、齐两国战火交接的边境。一路上,年轻的智者看着被战争蹂躏过的痕迹,原本和乐的村庄变成一片残破废墟,失去家园的老百姓,两眼无神、茫然地在街上走来走去。


​这一切让智者油然生起慈悲心,他不禁思索——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利人之道?主政者为了扩展疆土,不惜征战不休,却害苦无辜的老百姓,说穿了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智者摇摇头,心想:“不为一己的私利帮助他人,才是真正的利人之道啊!”



就这样历经烽火之地,沿途为老百姓祈福,智者总
算平安抵达了大苏山,获得慧思禅师的接见。战争的时刻逃命都来不及了,竟然还有人来学佛,慧思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一看到智者清俊的相貌,双瞳所流露出来的智慧,便觉得两人非常有缘。


​他指导智者领悟《法华经》的最高境界,学成以后,便派他到陈都金陵(南京)宣扬佛法。


​在金陵说法八年,从皇亲国戚、达官贵族到普通的老百姓,大家都非常尊崇他。可是智者觉得听法的人虽然很多,能够领悟的人
却很少,佛法应该是利益所有的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大家更接近佛法呢?


​于是,他决定带着二十多名弟子到浙江省的天台山  隐居用功,
参悟更大众化的利人法门。




某天,一位瘦弱的中年人前来天台山求见智者法师,原来正是阔别二十多年的哥哥陈鍼。哥哥虽然担任军官,长年以来却一直不断生病,而且还被算命仙人预言只能再活一个月。他想起此时已经名满天下的高僧弟弟,便想见弟弟最后一面。


​智者法师开导哥哥:“
命运是自己的心创造出来的,所以你不必担心病情,只要你能虔心忏悔,把以前所造的罪恶消除,一定可以改变命运的。


​果然,一个月后陈鍼不但没有病死,虚弱的身体也健康起来了。
他回想以前自己阻挠弟弟出家的行为,不禁非常后悔:“原来利人有很多种方式,我自以为做官才能利人,真是非常狭隘啊!”


​在天台山前后待了二十二年岁月的智者法师,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他总共建了三十六所寺院、八十万尊佛像,亲自指导一万四千多名僧人,还开辟六十多个溪河放生池。隋朝开皇十七年,文帝派遣使者招大师入京说法,但六十岁的大师走到半路上的石城寺时,便去世了。临终前,他不忘对弟子开示:“我如果不领道僧众,一定能够专心修持,得到更高的成就。我不为一己的私益而去利益众生,所以延误了自己的修行。”


​大师一生为了利人,耽误自己的修行却在所不惜;也因为他的奉献精神,让中国佛教能够承先启后并发扬光大。


作者:郑栗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哥哥搜狐当老总 弟弟出家当和尚——张朝阳的痛苦与幸福
哥哥当老总 弟弟当和尚 张朝阳的痛苦与幸福
食神不制杀,有它也白搭
超微妙的因果,是你的就是跑不掉
妒嫉心的危害!一块布料竟毁了他的一切!
根(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