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地理 | 第四、五单元地理总复习检测试卷(标注有解析)
第四、五单元地理总复习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2、3、4、5、6、27
自然资源与人类
7、8、9、10、11、12、26
自然灾害(洪灾)与人类
13、14、15、16、17、28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18、19、20、21、22、23、24、2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2河南三市联考)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 ③地壳运动 ④地形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④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1.C  2.B
第1题,地壳运动形成山地,在山地背风坡,降水减少,形成草地、荒漠。第2题,该图主要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的联系性。
读“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山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是断块山
B.该山位于南半球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
D.该山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4.关于该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带谱比北坡丰富,因为南坡海拔高
B.G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北坡,说明南坡气温低
C.E自然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南坡,说明南坡水热条件优于北坡
D.与F相似的水平自然带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的海拔会更高
解析:  3.C  4.C
第3题,该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且山地海拔在8 000~9 000米,推测该山地为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为褶皱山,位于北半球;由于山地海拔高,不易受西风影响;随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速度加快,雪线不断后退。第4题,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丰富,是因为南坡纬度低,山麓海拔低;由于南坡为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降水多,雪线海拔较低;南坡纬度较低,且是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同一自然带所处的海拔高于北坡;同一自然带,纬度越低,所处的海拔会越高,反之则越低。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6题:
5.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6.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 700米     B.4 800米
C.5 000米     D.4 680米
解析:  5.D  6.C
第5题,由图可知,北坡同一自然带的海拔较高,说明水热条件较好,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第6题,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可知BC的相对高度为4 800米,再由B的海拔是120米,得出该山的海拔最接近5 000米。
作为一种洁净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回答7~9题:
7. 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
A.海上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上
C.海上陆地相同
D.无法判定
8.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
A.陆地向上增速快
B.海洋向上增速快
C.40 m高度以上海上增速快
D.40 m高度以上陆地增速快
9. 关于海上和陆地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速差距由地面向高空增大
B.风速差距由海面向高空增大
C.近地面增速小是地物阻力造成的
D.海上增速小是海浪阻力造成的
解析:  7.A  8.C  9.C
本题组考查风力资源的利用。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相同高度的风塔发电能力海上高于陆地。随高度的增加,在40 m以上海上风速增加速度快。近地面风速小主要是因为摩擦力大,阻力大。
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回答10~12题:
10. 图中表明上述国家中(  )
A. 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最大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11. 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 在防治世界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中最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0.B  11.C  12.B
本题组主要考查能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0题,根据图中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判断。第11题,根据图中单位GDP能耗判断能源利用效率。第12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在防治气候变暖、节能减排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2010年9月30日至10月9日,持续的强降雨使海南省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读图,回答13~14题:
13. 从图中信息可知,遭受特大暴雨危害的地点是(  )
A.海口     B.三亚
C.万宁     D.文昌
14. 有关造成这次海南省大水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热带气旋活跃,带来持续的强降水
B.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引起内涝
C.中部天然林被破坏,“天然蓄水池”功能减弱
D.沿海房地产、高塘养虾等破坏了地表径流,泄洪遇阻
解析:  13.D   14.A
本题组考查读图能力及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第13题,依据图例判断四地中文昌遭受特大暴雨灾害。第14题,造成这次海南省大水灾的主要自然原因与能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有关,热带气旋活动最有可能。
读“中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年际变化图”,回答15~17题:
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未统计在内
15. 从图中看,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较大的年份是(  )
A.1991年、1998年  B 1990年、1996年
C.1999年、2000年  D.1985年、1995年
16. 图中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趋势是(  )
A.在波动中平稳变化
B.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
C.在波动中变化幅度大
D.在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
17.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不会增加洪涝灾害风险性的是(  )
A.围湖造田
B.植树造林
C.阻塞河湖水库
D.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
解析:  15.A  16.B  17.B
本题组考查读图能力及人类活动与洪涝灾害的关系。第15题,从图中看出1991年和1998年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较大。第16题,从图中看出,农作物受灾面积有的年份大,有的年份小,但总体趋势是增加。第17题,植树造林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能减小洪涝灾害的风险性。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18~19题:
18.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19.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解析:  18.A  19.B
第18题,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使得南极气温上升,冰架分离,形成大量冰山。第19题,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上升;我国一月份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海诸岛面积减小;全球变暖,高纬度地区温度会升高。
读图,回答20~21题:
20.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
A.ab  B.ac  C.bd  D.bc
21.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20.C  21.A
第20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第21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22~23题:
22. 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23. 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  22.A  23.D
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对策。第22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现象。第23题,为了控制全球变暖,各国应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据此回答24~25题:
24.据观测,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年内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5.联系上题,该季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②植物释放二氧化碳增多 ③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增多 ④森林面积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24.D  25.C
北半球的冬季植物大部分已经落叶,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多,同时北半球冬季取暖时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也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
二、综合题
26.(2010年山东文综,节选)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陆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如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解析:
第(1)题,从1999年到2008年,重庆市主要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单位GDP能耗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与重庆市大力发展经济,推行可持续发展有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改造,从而使单位GDP能耗下降。第(2)题,从柱状图可以看出,重庆市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煤炭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石油、天然气,这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导致酸雨多发,因此需要加以调整,降低煤炭使用量,增加水电、天然气所占比重,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9分)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9分)
27. (2011年福建文综)如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解析:
回答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14分)
28.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表表示天津海滨平原在两种方案下海平面上升的高度(米)
海平面上升方案
上升0.3米时
上升1米时
现今海平面状态
特大高潮位
(2.2米)的高程
2.5米
3.2米
一般风暴潮位
(2.9米)的高程
3.2米
3.9米
材料二 如图为在不加防护的情况下,天津市海滨平原受海平面升高影响的范围。
(1)当海平面上升0.3米时,在不加防护的情况下,遇到特大潮位时,天津市有哪些城镇会被淹没?
(2)简要分析高潮位对当地河流洪水的影响。
(3)目前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其影响。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读出。第(2)题,注意这里问的是对河流洪水的影响。第(3)题,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
答案:
(1)塘沽区、大港区。(4分)
(2)高潮位时,海水水位高,对河流洪水具有顶托作用,河流水位升高,加剧河流洪水灾害。(6分)
(3)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以及人类排放大量CO2、破坏森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8分)
以上资料由吕老师编辑整理发送,欢迎加入沐沐地理课堂学习与交流。若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高一地理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达标训练题(带答案)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59: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
【地理探究】聊一聊到底什么是温室效应?又有哪些影响?
气候的归气候,能源的归能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