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日一题】(644)小江流域生态问题

致各位读者: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想正常看到“高中学考选考地理”的推送,可能需要大家在阅读后,在文末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或者星标,我们的新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人海茫茫,不想和大家错过。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河流上,常会形成一种典型的河床微地貌形态,其河床常由一段陡坡和一段缓坡加上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在河道纵向呈现一系列阶梯状,即阶梯—深潭系统。云南小江流域,干湿季分明,小江断裂带贯穿其中。小江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区域之一,有“泥石流自然博物馆”之称。在小江流域,人们运用阶梯—深潭系统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了河床侵蚀下切,稳定了河床和岸坡,减少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改善了生态环境。下图示意云南小江流域某人工河流阶梯—深潭俯视图及纵向剖面。

1)简析小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2)说明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建成后小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减少的原因。

3)分析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建成后小江流域水生生物种类与数量明显增多的原因。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小江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强度大;地处山区,坡度大;断层发育,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植被破坏严重。

(2)原来较为单一的河床变为陡坡、缓坡、深潭相间分布;(使急流和缓流交替)潭水缓冲了水流对河底的强烈冲击,河流侵蚀下切作用减弱,稳定河床和岸坡;深潭阻挡、沉积沙石,使水沙(石)分离,减少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建成后,水域面积增大,水量增多;形成了不同流速的水域、不同水深环境;河床底部的泥土、卵石增多;水中营养物质增多,饵料更丰富,使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多样化和优化,故种类、数量会明显增多。

【解析】本题以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为例考察小江流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及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学生可结合泥石流发生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答时可结合云贵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据材料可知小江流域地处云南,干湿季分明,可推测其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雨季降水强度较大,易冲刷地表。结合该地地势条件可分析小江流域地处山区坡度较大。结合小江断裂带贯穿其中,可分析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2)通过材料可知,该地运用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控制侵蚀下切,可推测其主要通过陡坡缓坡相间的形式减缓流速,从而减缓潭水对河底的冲击,进一步减弱下切作用,使河床保持稳定。此外通过岩石的阻挡还能使泥沙堆积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阶梯—深潭微河流系统建成之后,在缓坡凹陷区域会积存更多水分导致水域面积增加,从而增强生物多样性。此外,由于岩石的拦截作用导致该地泥沙增加,水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多,饵料更丰富,促使鱼类等水生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东川蒋家沟
【地理素养】大地的纹身 ——辫状水系
风水千字诀|干涸河床勿建房
感觉黄河经常改道,那么长江为什么不改道呢?
日本的洪水管理.docx
高考地理热点:黄河下游”地上河“对河南水系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