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设计:土壤(中)(新教材)
(接上)
3、气候
(1)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
(2)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3)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
(4)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湿热环境下的红土
干冷环境下的荒漠土
冷湿环境下的的黑土
热干环境下的荒漠土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2.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  )
A.红土 B.沙土 C.黄土 D.黑土
答案 1、B 2、B
解析:第1题从①到②,由干到湿,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A项错误;从②到③,由热到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项正确;从③到④,由湿到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C项错误;从④到①,由冷到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增强,D项错误。第2题①处土地景观的特征是在“干”“热”的条件下形成,最有可能是沙土,故B项正确。
【思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温带草原气候区,哪个地区土壤肥力更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植被生长旺盛,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微生物活动活跃,枯枝落叶迅速被分解;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温带草原区,由于水热条件差,微生物分解缓慢;气候干旱,淋溶流失作用弱。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高。
4、地形(貌)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山顶与山麓的土壤发育不同
阳坡与阴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土壤在水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印度东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异并阐述判断理由。
(3)分析印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
【答案】
(1)差异:甲地侵蚀强度大于乙地;甲地侵蚀强度空间变化大于乙地。原因: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乙地;甲地地势起伏大于乙地。
(2)差异:甲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丙地以风力侵蚀为主。理由:甲地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丙地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以风力作用为主。
(3)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拦蓄雨水;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和泥沙;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缓风速,减轻对土壤的侵蚀;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保护地面,减缓径流,增强土壤抗蚀能力。
5、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
排列土壤发育顺序
人类活动
亚马逊河流域土壤改良前后对比图
人造土壤水稻土
水稻土是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形成土壤。
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泡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主要在长江流域。
酸性土壤适合施用熟石灰
施用农家肥改良土壤肥力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1.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是紫色。
2.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3.山顶的土壤颗粒较粗,山前平原的土壤的颗粒较细。
问题:
1.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2.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答案:
现象
主导因素
简要解释
1
成土母质
岩石是紫色的,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即土壤的矿物质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2
气候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积累,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不易积累,土壤相对瘠薄。同时受气候影响,东北一年一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多
3
地貌
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归 纳 小 结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成土母质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
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气候
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地貌
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活动
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耕作土壤
补充:森林土壤和草地土壤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森林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返还地表。
宁夏南部山区年均温3.2℃,年均降水量420mm,年均蒸发量1500mm。近几年来,该地区马铃薯种植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是在田地起垄,垄面覆盖地膜,沟内播种。下图为“垄覆沟播”栽培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最适合借鉴该技术的地区是(  )
A.南方丘陵 B.河西走廊 C.东北平原 D.山东半岛
答案:B
解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而且温差大,因此适合利用该技术改善当地的水分和热量条件,故B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利用该技术会增加土壤水分的含量,从而影响农业生产,A错误;山东半岛和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分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C、D错误。故选B。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2、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据图可知冻土可以分为活动层(季节冻土)和永冻层(多年冻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整体气温在升高,所以地表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在向下传导过程中,使活动层不断向下加厚,因此永冻层上界下移,由此可以排除A、C选项;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地区的播种时间将会提前,因此B错误;活动层变厚将会使地表土层在高温时期变得更加不稳定,使地表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正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07-4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宝藏: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内外力作用、盐碱化、沙化、冻融作用)
考前每日练 | 古法修栈道,悬崖峭壁否?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自然地理>(二)
考前每日练 | 梅岭石蛋沟谷中,南昌奇景花岗功(2023届3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