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坐入静后身心经历了7个层次,但大部分人只到了第三层!



 入静后身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入静之前、入静过程中、最终入静后,一路行来,身心又经历了那些具体的、实际的变化?

答:入静之前“识神灼盛、杂念纷起”;入静过程中,身心的经历大致有这么几步:
    

    


在这阶段,一般的疾病都能渐渐痊愈。


6、“初静”阶段

当所有“动触”停息后,就进入了“初静”阶段(或叫“初定”阶段更恰当)。

其实,所有“动触”彻底停息的实质是“五感停息、意识泯灭”。

“胃病的人,早已习惯了胃酸分泌不足的'胃环境’。这时,如果猛然的给他改善胃酸的分泌,反而会使他不适应”。

同理,对于从来没有体验过“五感停息、意识泯灭”的常人来讲,他很习惯“五感潮涌、意识起落”的身心环境,反而对“五感失灵、意识泯灭”的身心环境感到非常不适应。

因此,当终于走到“五感失灵、意识泯灭”那一刻时,他会感到特别的、莫名其妙的恐惧。这就是前人戏称的“初夜恐”。

7、“见性”阶段。

“初静”经历多了,熟悉了,自然就不害怕了。于是,就逐渐进入了“见性”阶段。

 “见性”阶段的标志是“心(性)光显露”(即见元神)。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心光”,意指“发生于'心地’的、五感混同的、没有大小的、没有方位的、不知道在那里的光”,而不是那种“眼前的、只有光感的、有方位的、有大小的、能知道在那里的光”。

虽然,通过观“眼前之光”可以导人入静,从而最终的验证到“心地之光”,但究其实质,那种“眼前之光”依然只不过是一种“动触”罢了。

见性光时,虚室生白。在修道人的主观感觉上,就好象黑暗中醒来,突然发现天快亮了一样。明明是黑夜,但修道人却觉得屋里是亮的。

因此,祖师们对见性光的描述还有一句话:黑地引针。的确,在黑暗的地方可以穿针。呵呵,这可不是比喻,而是实际的身心效验。

另外,由于“心地之光”是“没有方位的、五感混同的”,因此,到达此境的修道者“能同时'看’到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东西和动静(即声音)”到这时,修道者才能彻底的明白,为什么“音可以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静的根本原理是什么? - 谈玄论道 - 漏尽阁社区——修真证道,强我中华 - Power...
道教修道入靜四問
性天澄澈,何必谈禅
彻见自性 不忍谈禅
客厅在哪个方位好,你知道吗
正念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