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伦灿:文化异质,是历史发展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文化异质是多种文化并存、融合、涵化后产生的。是具有不同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涵的两种或多种文化。是多种文化并存,异质文化的接触,或相互适应、互补、融合、涵化为一种异质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思维方式。汉民族重主观、宏观及整体思维, 而英语民族重客观、微观和个体思维, 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特点。汉语新闻题目中常有范畴词、抽象词做渲染铺垫及背景介绍, 并不显得罗嗦。但英语题目表述简短、直接、突出核心, 在汉英翻译时, 这类词要按英文习惯省去, 只译出精华部分。许多新闻题目为了吸引人, 含有一定意象。对翻译来说, 处理有意象的题目是一种挑战, 因为这种特定意象一般载有特定文化因素。英汉民族文化不同, 许多意象的文化内涵自然也不同, 有些即便有对应词其文化载量也可能不同, 有的词会在对方文化中引起不同联想, 有的则无法引出联想。哈迪姆和梅森认为:一个译文的文化负载量越小, 翻译时调整的需要就越小;反之, 所含文化信息越多, 调整的幅度就越大。

比如:哈葛德的爱情小说“Joan Haste”有蟠溪子和林纾两个译本,蟠译本中或省略了许多原作中与中国伦理道德文化相抵触的描写,或将其中国文化化。而林纾在其翻译中再现了被刻意删去了的情节和词语,成了一部描写西方爱情的作品,被曲解了文本的整个文化得到了恢复,被移植进了中国文化,这才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另如《红楼梦》所包含和反映的整体文化以及它植根于其中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文化,当它译成英语时,还应保持这个文化。如果按照归化论的提法,那么在汉译英时,《红楼梦》中的中国文化岂不是要翻译成英国的某个文化,这显然有悖于翻译的目的。那么异化的翻译要求译本尽量保留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借此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让读者了解异国风情、文化及语言特点,以弥补本民族文化的不足, 以丰富本民族语言的表达法。再看为了贯彻向目的语读者输入汉语表达方式,旨在让译语读者有所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则更多地采取异化的方法,历史证明这个译本英语的可读性、可接受性在海内外得到普遍赞誉, 是汉译外的经典范本。请看其中几例:

癞蛤蟆想天鹅吃 A toad hankering for a taste of swan。

成者王侯败者贼 Such people may become princes or thieves,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y’re successful or not。

以毒攻毒, 以火攻火 Fighting poison with poison, and fire with fire。

1 王青梅,从电视新闻题目之翻译管窥中英文化异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2015,31(03),133-135。

2  Basil Hatim&Ian Maso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 单文波,文化异质的析出与翻译策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126-132。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国人怎么看红楼梦
《红楼梦》两种译本中成语翻译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探析
《红楼梦》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部编版七下历史
沉痛悼念韩裴先生
文化大讲堂|红楼梦里的美学意象——屏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