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千年前,小米从百草中脱颖而出广泛种植,后来为何竞争不过小麦

五谷

我国古代所称的“五谷”即稻、黍、稷、麦、菽。其中,黍、稷无疑是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而且很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国产作物。其中,黍即今天的黄米,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遍布黄河流域,在陕西、陕西、山东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有化石遗存,这意味着黄米在中国栽培的历史至少有将近8000年。无独有偶,在距今8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遗址中,也发现了少量小米即稷的遗存,气候我国北方各地史前遗址更是大量出现小米的谷粒。

神农氏尝百草

史前时期,以神农氏为代表的中国先民尝遍百草,寻找适合农耕文明的农作物,小米、黄米能够在其中率先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者都属于旱地作物,对灌溉条件要求不高,又比较耐盐碱,非常适合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地区种植。加上当时人们刚从渔猎时代转向农耕文明,耕作技术粗放落后,土壤也没有通过施肥来大面积改良,加上杂草丛生,也只有小米、黄米这样耐旱、耐瘠的农作物才容易栽培,并得到大面积推广。

“肥沃新月”地带

小麦被人类驯化种植的时间更加久远,可能距今10000年前。但它起源于西亚地区“肥沃新月”地带,也就是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别看现在都是炮火连天、沙漠遍地的苦寒之地,但在当时却是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圣经中甚至称其“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定期泛滥,在沿岸形成了大片始于耕作的肥沃土壤,为小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000年左右,小麦传入我国西北地区,却明显有些“水土不服”。作为冬播夏收的作物,春季是其生长时期,最需要水,而西北地区的春季普遍缺少雨水,甚至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因此产量不佳。但当小麦异常艰难地穿过河西走廊,沿着后来的“丝绸之路”逐渐到达黄河下游地区后,却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虽然这里的春天依然雨水不多,夏季又频繁降雨,影响小麦的收获,但勤劳的中国人早已修筑了四通八达的灌溉系统,为小麦的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北方降水较少

克服了灌溉的困难后,小麦的诸多优点很快显露出来,尤其是秦汉时期,转磨的出现使得磨面粉技术更加成熟,原本粗糙难咽的麦饭可以制成形式多样的面饼,比小米、黄米更美味且便于携带,大受欢迎。此外,小麦在单位产量和成粮率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从20世纪初的统计看,关中地区小麦平均亩产200斤左右,而同一地区小米的平均亩产则仅100斤左右,更多人愿意付出精力种植产量更高的小麦、培育更多类型的植株,使其在黄河流域甚至整个北方得到了广泛栽培。

广泛种植的小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原产西亚的小麦,不仅让郑国渠“疲秦”阴谋破灭,还助秦国灭六国
中国粮食作物种植史
“南稻北麦”真的导致了文化差异吗?
高考必看 | “农业类”名词,一篇搞定!(建议收藏)
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及时雨助力农作物生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