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家大院之一——复盛公领跑包头商界200年

复盛公领跑包头商界200

 

从清乾隆初年至中华民国时期,在塞外古城包头的商界中有一个驰名华夏的旅蒙巨商——复盛公。在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复盛公称雄包头商界,其鼎盛时,统领十几个字号,横跨几百万平方公里,拥资几千万两白银,其经营范围则包罗万象:下至百姓日用的针头线脑、柴火油盐,上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蒙俄边贸和钱庄票号。在这200多年里,复盛公在中国商界和金融界纵横捭阖,呼风唤雨,其经营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社会影响之大,堪称中国商界、金融界之奇观。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誉。

发迹西脑包建起包头城

复盛公的创始人乔贵发,系山西省祁县乔家堡人,生于清康熙末年,自幼丧失父母,成为孤儿,少年时寄居在外公家,过着苦难的生活。

清朝时期,商业极盛,以晋商、徽商、潮商(广东潮州)三家为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晋商,号称清朝政府的金库,翻云覆雨,左右着大清的金融市场,成为中国商界之马首,乃执大清金融之牛耳;晋商中的中坚核心力量乃是祁县、太谷、平遥之商人集团,而祁县乔家则名列晋商之十大财东之冠,可谓清代晋商的代表家族。

乔家的发迹始祖乔贵发为何能从一个孤儿成为富翁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乔贵发于清雍正年间,“逼上梁山”毅然孤身出走,背井离乡,走口外,谋生存。刚来到口外后,乔贵发在归化城一家祁县人开设的旅蒙商号里拉骆驼。在拉骆驼期间,乔贵发吃了许多苦,受了不少罪,却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并且悟醒了一个道理:要想赚大钱,自己做买卖。于是他辞掉拉骆驼的营生去萨拉齐做买卖。

在萨拉齐做买卖期间,乔贵发结识了太原府徐沟县大常村人秦某,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结义联盟,携手做生意,开设了豆腐坊、菜园、饭店、草料铺为一体的铺面。经过两年的发展,生意还做得可以,乔贵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但是,他还缺乏一个发展自己的空间。

原因是在乔贵发来萨拉齐之前,清廷已经在萨拉齐设立直隶厅,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小集镇,出现了许多为旅蒙商服务的粮店、草料铺和饭店。因而乔贵发的店铺处在一个小弟弟的位置上,不能做大做强,只能忍气吞声。正当乔贵发一筹莫展之时,有个旅蒙商人向他指出一条明路,那就是到萨拉齐西面的西脑包去发展。这一指,给乔家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指向了乔家商业200多年的辉煌。

这西脑包原来是块风水宝地(此地在今包头市东河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归化城通往西部蒙古草原的必经之地。当时,从归化城通往西部蒙古草原途经一个叫昆都仑的地方。而这个昆都仑口是连接南北蒙古的交通要道,是旅蒙商队必经之地,而西脑包就在离昆都仑口不远的地方。南北蒙古被阴山阻隔,在阴山支脉大青山和乌拉山分界线上有条河沟,这条河沟接纳大青山由东而入的水和乌拉山由西而入的水,然后汇聚南流,出昆都仑口,归入黄河。当时,旅蒙商队就是循着这条河沟的河床进出南部蒙古的,昆都仑口就是这条河沟的出口。出了这个口,就是土地肥沃的土默川——以开荒种粮为业的汉人居住地。因而,旅蒙商人进草原时若从这里携带粮草,比萨拉齐更方便。所以,这里比萨拉齐更便于为旅蒙商服务。

按说西脑包距昆都仑口还有几十里的路程,经商者为啥不往西到昆都仑去呢?这是因为经商人做买卖,既考虑地的因素,又考虑人的因素。根据当时大清政府的政区化分,西脑包以西属于乌拉特三公旗辖区,专管汉人的萨拉齐厅管不到那里。为此,只好选择一个离昆都仑口比较近又便于开草料铺的地方。而西脑包就是这样一块风水宝地。

别看乔贵发是没文化的商人,却很有见识,又有胆量。他经过反复考察后,就先行一步,他和秦某带上积蓄从萨拉齐来到西脑包,并且在此地落脚。当时西脑包村人很少,只有十几户人家。乔秦二人来到西脑包后,很快以便宜的价格,从居住在这里的蒙古人巴图尔家族租用一大片地做菜园、盖店铺、并且开设了专供旅商人需求的饭店、草料铺、粮店、兼做蔬菜、豆腐、豆芽生意。

乔秦二人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便开业大吉。他们的草料铺一开张,便在包头一带有了条件好,货物全,照顾客人周到的好名声,旅蒙商队纷纷下榻这里,可谓生意兴隆,买卖火爆。

此后,别的店铺竞相仿效,从而有力地带动了包头一带的饭店、草料铺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的旅蒙商队从萨拉齐转移到这里携带粮食、草料。于是,包头也由几个分散的居民点连成一个村庄,常住人口发展为上千人。优越的地理位置招来有眼光之人,他们把这个荒凉的草原村庄造就成为繁荣的塞外集镇。西脑包一带呈后来居上之势,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乔秦二人由于先行一步,发展中自然占优势,西脑包一带如一片不断上涨之水,他们的铺子则像这片水上之船,占尽地利、天时。于是,先人为大,水涨船高,乔秦二人的草料铺就在西脑包发达了。

后来,秦家看见他的后人不强,与乔家约定,秦家退股,乔家接股,外姓不得垫财。乔家当了财东后,尽可能地照顾秦家后代,因而起名叫复盛公。取两家创业财源茂盛,公平相对之意。到统治年间,由于外货流入,西部的皮毛、药材大宗出口,包头地区逐渐繁荣。复盛公也由西脑包搬到包头市内,由原来的货铺改为栈、当两行,在包头市场上,执其牛耳,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统领和繁荣包头的商业活动。因此,在当地留下“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名言。

复盛公是乔家老字号,每逢过春节,还在财神桌前供奉砂盘、扫帚,以纪念当年创业之难。它由营利所得,陆续垫本,又开设了复盛西当铺、复盛西面铺、复盛西油房。其面铺、油房都是大规模营业。后来,又安装了电磨、电碾以批发订货为主,掌握了包头的粮盘、油盘。复盛公在包头大东街设立复盛西当铺,简称复盛当,在包头财神庙街,东西两当铺,占据着繁华地区。复盛公放账形式,折下的铺产、菜园地很多,并且在包头市郊有40顷水浇地,浇的是转龙藏的清水,另成立了一个复盛园,雇工经营,把持了包头的蔬菜价格。

汇通天下誉满全国

乔家在包头发迹后,在其家乡山西祁县成立了在中堂。后来,在中堂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巨商豪门。在中堂之所以誉满全国,关键是出了个雄才大略的乔致庸。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俗称亮财主。他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帝。这一时期正是大清帝国逐渐走向衰落,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而乔致庸却纵横捭阖、避险趋利,把乔家的商业一步步推向鼎盛。

在包头、乔致庸在原有复盛公、复盛全两大字号(资本为3万两白银)基础上,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投资6万两白银开设复盛西典当铺,以后又相继开设复盛西粮店、复盛协钱铺、复盛锦钱铺、复盛兴粮店、复盛和粮店等“复”字号;另外,还以在中堂的名义,于光绪元年(1875年)在包头独立投资白银5万两,在包头开设广顺恒钱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投资3万两白银,在包头开设了法中庸钱铺。

在祁县,乔致庸在原有大德诚(资本6万两)、大德兴(资本6万两)两大茶庄基础上,顺应票号兴起的经济浪潮,于咸丰年间将大德兴改营票号业务,于光绪七年(1881年)投资6万两白银(后追加26万两)开设大德恒票号(分号遍布20多个城市),并且于光绪十年(1884年)追加6万两白银,将大德兴茶庄改为大德通票号(分号遍布20多个城市)。

此外,乔致庸还于光绪年间先后在归化城开设了主营日用百货的通顺南店,主营绒毛皮张的通顺北店,主营粮食的大德店、德兴店,主营米面的德兴长,在太原开设了晋泉涌钱铺,在乔家堡开设了主营日用百货、兼营饭庄酒馆的万川汇。

乔家的买卖字号在乔致庸手中繁衍发展,仿佛鸡下蛋、蛋生鸡一样,日积月累,日新月异,财运滚滚,财势赫赫,把一个普通财主,变成誉满全国的豪门巨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包头,一代晋商乔贵发不为人知的那些事……
包头晋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发迹之地
富豪|乔致庸:乔家乱世200年经商秘诀?不怕输 5字口诀
包头晋商:山西各州县人来包经商情况
第十则 西堂烂却
关于内蒙古的这8个冷知识,知道一半你就很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