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令部宿营偶遇18旅,以为隶属麾下6纵,半夜方知是敌头号王牌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南下大别山

1947年12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经在大别山区转战3个多月,一度控制东起华阳镇、西至武穴的300里长江北岸,与江防重镇、“江西北大门”九江市仅一水之隔,武汉、南京等地人心惶惶,不得不下令夜间戒严。但随着敌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的设立,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自指挥33个旅重兵合围而来,刘邓大军被迫离开富庶的大别山南麓,向西北面光山县等地退却。

编辑搜图

▲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

刘邓大军被迫分兵

白崇禧所部骨干第7军、整编第46、48师都系来自广西的桂军部队,在山区作战如履平地,加上其从抗战初期就驻防大别山,非常熟悉地形等情况,又与当地反动势力长期勾结,一时间很难与其正面硬拼。为了避其锋芒,并从侧背打击敌人,刘伯承、邓小平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由邓指挥第2、3、6纵队留在大别山区,继续与敌人周旋。

刘伯承则亲自率领第1纵队北渡淮河,出兵豫南地区开辟中原战场。考虑到大别山地区的复杂形势,刘伯承临行前将警卫团全部留下,仅带1个排随身护卫;连续行军1昼夜后,刘伯承率领指挥部人员抵达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并朝着一个叫何小砦村的村庄前进,这里是负责护卫工作的1纵20旅选定的宿营地,村小人少树木多,四面环水,非常安全。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一路南下

处变不经脱离险境

行军途中,曾出现几个背着卡宾枪的人影,询问之下得知系第18旅掉队官兵,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的确下辖第18旅,因此大家不疑有他。到达目的地后,天色已经微亮,但四处大雾弥漫,由于连日行军的疲劳,刘伯承很快就睡着了。突然,一位当地的老大爷闯了进来,搓着双手着急地嚷着:“你们怎么住这里?这周围可都是中央军!

大惊之下,刘伯承立即询问情况,原来这周围早就住满了军队,还随身携带着锯子、斧头,四处砍树搭建宿营地,因此老大爷认定他们一定是中央军。不久,派出去联络警卫部队第20旅的通信员也负伤逃回,可以确信周边都是敌人无疑;刘伯承紧急集合大家,并按照地图上标示的位置向村西唯一的一座木桥前进,迅速脱离了险境。

编辑搜图

▲正版11师师长胡琏

对方竟是国民党军头等精锐

后来通过询问俘虏得知,与指挥部遭遇的那些人的确隶属第18旅,不过并非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18旅,而是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18旅。整编第11师前身为第28军,系参谋总长陈诚“土木系”起家的基本部队,全副美械装备,也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建军时间最早、资历最老的一支精锐。

随着整编74师张灵甫部在孟良崮覆灭,新1军、新6军远调东北,整编第11师就是关内战场头号王牌劲旅。此番,该师正在按照白崇禧的部署,向经扶地区(今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以南进击,防止刘邓大军向西或西北方向逃窜,恰好与西进的刘伯承指挥部遭遇,险些酿成大祸。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
战略急先锋,刘邓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曾有30万人,实力强大,为何到二野成立时却缩水成28万?
「图集」邓小平和刘伯承元帅的30张合照,是战友,是搭档,是亲人
刘邓大军千里大跃进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关键一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